新浪博客

2018年3月刊 | 特别策划「丝绸之路」新刊推荐

2018-03-04 20:17阅读:
(封面供图/视觉中国)
封面故事:图为敦煌莫高窟第217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壁画局部临摹图。一片青绿山水中,比丘尼在引导下,正在走向一座具有浓郁西域特色的城堡。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取经、传法的僧侣,东来西往,促成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予你一道「符传」,在黎明时分踏着朝露走上驿道。
你将从“天上楼阙”「定鼎门」开始你的旅程,然后经过「潼关」「玉门关」中官吏的查验,渐渐地向日落的方向远去。
你路过绿洲中的「楼兰」「精绝」「于阗」,这些处于各大文明十字路口上的古国此时人烟阜盛,却会在未来的时日被黄沙掩埋。
向四周眺望,如蝼蚁般移动的黑点在夕阳下依稀可辨。想来那一双双带着疲惫与希望的眼眸,正同你一般,
于是绢帛绫锦、金戈茶马都在这条漫漫长路上运转,牵着骆驼的商队在沙漠中行进,僧侣怀着他们虔诚的信仰西去东来。
于是,有一段长征被冠以了辉煌的名字——「丝绸之路」
本期目录
br>特别策划「丝绸之路」新刊推荐' />

雄关如铁如何越?

早在周代,君主们就意识到设立关口对保护边境、管理贸易的重要作用,因此古代的边境制度不可谓不严苛。如果没有历朝历代的“护照”“签证”——汉唐的“符传、过所”,宋代的“公据”,元代的“驿券、牌符”,或者明清的“关照、腰牌”,那么这些险隘的关口可别想越过去~
唐代的“护照” “签证”
那么当时的人要怎样才能得到一张宝贵的通关凭证呢?这得经过乡、郡县的层层申报,到了唐代,还需要有一个可能得替你“背锅”的担保人!很多申请不到的人,往往就铤而走险选择偷渡。在真实的历史中,《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人物三藏法师就是其中的一个——出国不易,能得到一张薄薄的出关文牒,真的要珍惜。
摄影/孙新强

都城“海关”——函谷关

“东自崤山,西至潼津,大山中裂,绝壁千仞。有路如槽,深险如函。故名函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函谷关”名称的由来。它位于洛阳与长安之间,成为西行途中面对的第一座关隘。
供图/尚史轩
依靠着黄河营造的险要地势,函谷关发挥着重要的屏障作用:战国孟尝君曾靠着“鸡鸣狗盗”从函谷关成功出逃,刘邦曾带领着军队沿函谷道西取关中,许多精彩的历史事件都曾在这里上演。
供图/新安县汉函谷关保护管理所

春风可度玉门关

玉门关之名,想来大家自童年就已经熟悉。但问及它究竟在丝路上的何处,估计很多人都答不上来。实际上,就像古代的许多关隘,玉门关也从来没有固定的位置。它最早设立在汉代,约位于今石关峡。但到了唐代,玉门关又迁移至瓜州一带,具体的位置至今众说纷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五代与宋初之交的十世纪,玉门关重新定在石关峡,从此石关峡成了它最初也是最后的所在地,直至西夏时废弃。但到了明代,统治者重新意识到这一要塞不容忽视的地位。于是,一道悬壁长城依靠山势修筑起来,成为了古代雄关的延续。
摄影/木子桦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文字使玉门关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荒凉孤寂、寸草不生的印象。但在疏勒河下游玉门绿洲的边缘,得益于疏勒河水的灌溉,沙漠中也有一片良田得以开垦,就像春风在荒漠中绕了个弯,特意由此经过一般。
摄影/王金

阳关:最“忧伤”的关隘

通关的路程迢迢千里,羁旅之人在途中流下的不只是汗水,更有离别时的清泪。各个关隘因其独特的地标性,更成了寄托思念与怅惘最恰当的意象。其中尤其以送别闻名的一座便是阳关,这或许是因为王维的千古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吧。
摄影/王金
其实,乡愁的种子早在战火纷飞的魏晋南北朝就已被埋在这座关口之下:“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羁旅北朝的诗人庾信曾借阳关抒发他对南国的眷恋。到了唐宋,阳关的城垣已经破败,甚至最终从地志上消失,但在历代诗人的脑海中、诗行里,它却长久而深情地伫立。
摄影/吴建

楼兰:小河公主的故乡

或许因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诗句,或许因为昙花一现般辉煌而短暂的历史,或许因为坐落于极旱之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罗布泊,楼兰古国虽然神秘,却鲜活在许多人的认知之中。张骞曾在出使西域之后,对汉武帝报告他所经过的国家,其中就有“楼兰、 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样的描述。楼兰,正是出玉门关、穿越沙漠后的首站国家。
供图/FOTOE
可是,随着罗布泊逐渐干涸,这座古城的生命力也渐渐流失。公元四世纪,楼兰彻底荒废,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一个符号。直到二十世纪初,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对罗布泊进行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断壁残垣、文书钱币,这一湮灭已久的文明,重新回到了世人的视野里。在遗址发掘出的各种出土物中,最为人熟知的也许就是被冠以“小河公主”之誉的“最美女干尸”了。她静静地躺在小河遗址的船棺中,那混合着印欧血统的、依旧高贵的容颜让人视之不禁遐想,周遭风化成尘沙的一切在当年鲜活时会是什么模样。
小河遗址中的船棺

五星出东方,古锦出精绝

我国第一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中,一件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纹样的护膊赫然在列。这件丝织物的重要之处,不仅在于装饰性文字图案昭示着汉王朝对外战争的胜利,更在于它成为了汉王朝与一个西域神秘古国——精绝国进行物质文明交往的缩影。
供图/视觉中国
“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这就是汉人所记载的精绝了。它是位于楼兰以西的一个蕞尔小国,以至于很快就消失在丝路沿线的黄沙中。但在数千年后,一位英国的探险家斯坦因不远万里来到尼雅河流域,搜寻古代文明的遗迹。于是这座尘封已久的古城,又重新得到了世界的关注。从丰富的出土文物来看,不仅汉地之风,印度、希腊、中亚以至于古埃及的文化都在此留有痕迹。不难想象,正是那些曾经在精绝国街道上穿梭的肤色各异、语言不同的人们,为一丝路要塞上的古老国度带来了多彩的文明。
摄影/刘玉生
除了雄关隘口的沧桑变化,古老文明的汇聚碰撞,神秘异邦的兴衰历程,如今的丝绸之路,也充满了时代的魅力。
丝路上,有绚丽夺目的“艾德莱斯绸”。它是和田百姓至今引以为傲的“丝绸之路活化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宛若千年前兴盛此的“绢都”于阗国那现今纺织技术的延续。
供图/东方IC
丝路上,有塔吉克牧民驾马飞驰。当他们举行赛马会时,马蹄声振,尘土飞扬,空气中充满勇武彪悍的气息。
摄影/郝帅
丝路上,壮美的山川抬眼即可望见。白雪覆盖着的山峦经年如是,或许也曾在很久之前进入过往商队的眼帘。
摄影/赵来清
丝路上,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沿线的传统城镇在保有自身历史情调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机。一代代的人们力图将居住环境营造得更为美丽,使这条横跨千里、延续千年的通道重现辉煌。
供图/视觉中国
现在,你的小心心有没有被这条——
有历史,有人情
有风景,有故事
的丝绸之路所打动呢?
赶快【点击这里
看看漫长的丝路上,还曾发生过什么~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