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从阴历置闰论证华夏文明是且仅是苏美尔文明

2020-05-29 20:42阅读:
从阴历置闰论证苏美尔文明是且仅是华夏文明


对于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阴历置闰# ,中外学界数十年如一日地抱持着完全错误的看法,实际上导致了对传统历法全盘错误的判断,其中最大的错误表现在阴历和阳历年代学问题上,而这一错误根本上导致了对华夏文明起源的探究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自说自话、自相矛盾和自掘坟墓。
真可悲,中外学界居然根本不知道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阴历置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中外学界对于阴历置闰的看法,实际上生搬硬套了儒略历和格里高利历(通行公历)的置闰概念。可是,阴历置闰跟儒略历和公历的置闰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目的不同,方法不同,实际效果也不同。


儒略历和通行公历,是一种假阳历,年长为365日。可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真正的阳历年长,是365.24219日,因此假阳历比真阳历每年少了0.24219日,每四年就会少1天。如此累积下来,就会发生很大的误差。为了平衡假阳历和真阳历的日数差,西方学者就设计出每四年加1天的置闰法。


这多出的一天到底加在哪个月呢?从罗马时代到中世纪,置闰的方法多样,有加在年末即12月的,也有加在年中6月的,这就是所谓“年终置闰”和“年中置闰”两种置闰法。


在通行的公历,置闰加多的1天放在哪个月呢?众所周知,放在2月,平年2月28天,闰年加多1天,2月29天。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阴历如何置闰?专家们居然张口就来——居然也是“年终置闰”和“年中置闰”两种置闰法!我的天呐,看看甲骨卜辞,有闰三月、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闰八月、闰十二月,这是哪门子的“年终置闰”和“年中置闰”?


中国传统的阴历置闰,根本就不是为了平衡阴历年日数和阳历年日数——中国古代的阳历是不折不扣的真阳历,年长为365.25日——中国古代的“古六历“如黄帝历、颛顼历、夏历、商历、周历和鲁历,阳历年长就是365.25日,所以叫“四分历”——阴历年长354日,比阳历年少11日多,置闰后年长384日,比阳历年多19日,这叫哪门子的平衡阴历年日数和阳历年日数?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阴历置闰,根本目的是为了“正时”,就是要让每个阴历月按正常月序都具有准确的时令季节指示作用。


如何操作才能让每个阴历月按正常月序都具有准确的时令季节指示作用呢?很简单,阴历置闰必须以阳历二十四节气为指导。


通常情况下,每个阴历月会轮排上一个节和一个中气,如正月有立春和雨水,二月有惊蛰和春分,三月有清明和谷雨,四月有立夏和小满,五月有芒种和夏至,六月有小暑和大暑……十一月有大雪和冬至,十二月有小寒和大寒。


但是,由于阴历月每个月平均只有29.5天,比阳历月少1天,阴历年比阳历年少11天多,阴历月和阳历月长期对应轮排下去,有的月份就只能轮排上一个节,而轮排不上中气;如果不置闰,长期轮排下去,二月就不再是仲春,而可能变成了仲冬,十一月不是仲冬,而可能变成了仲夏。


华夏先民聪明得很,他们发明了阴历置闰的巧妙办法,一举解决了阴历不能正确指示时令季节的问题。


如何解决?很简单——无中气就置闰——一旦哪个阴历月只轮排上节,而没有轮排上中气,就要将这个阴历月设为上一个月的闰月,因此中气就继续轮排在正常月序的阴历月中。


今年正月初一以来的第五个阴历月,如果不置闰,就是阴历五月;但是,这个阴历月只轮排上了芒种,没有中气夏至,因此要将这个阴历月设为阴历四月的闰月,是为闰四月,则中气夏至仍然轮排在了正常月序的五月。


甲骨卜辞中有闰三月,这是怎么一回事?很简单,因为当年的第四个阴历月只轮排上了立夏,没有轮排上中气小满,所以设置闰三月,小满则轮排在阴历四月。


甲骨卜辞中有闰十二月,这是怎么一回事?很简单,因为阴历十二月后的阴历月只轮排上立春,没有轮排上中气雨水,所以设置闰十二月,雨水则轮排在正常月序的正月。


阴历置闰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中气冬至无论如何必须轮排在正常月序的十一月,为此当年原本需要置闰的月份不得不放弃置闰,确保冬至在十一月。


以上讨论表明三个事实:


(1)只有在阴阳合历的历法体系中,才存在阴历置闰;
(2)阴历置闰必须以阳历二十四节气为指导,才能准确置闰;
(3)苏美尔人最早实施阴阳合历和阴历置闰,而阳历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文明独有的阳历历法,因此华夏先民是且仅是世界文明的创始者苏美尔人。


(好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