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从裁撤“在编不在岗”始
“在编不在岗”,一个文义既简单、又复杂的中国词汇。编制、岗位与人员,本应按需定制的三者关系,是如何不一致起来的?这样的疑问,因为其赖以供养的来源乃纳税人支撑的国家财政,使它必须要面对无法停歇的公共追问。
据央广新闻报道,山东济宁多个享受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大部分在编人员领薪却不上班,安然在外“搞副业”,这样一晃就是五年。而在此之前,浙江永康、江西新余、重庆巴南区等多地开展自查清理所谓“在编不在岗”情况,亦查出大批此类人员,均浑浑于庙堂,噩噩无作为。
面对不断爆出的荒诞丑闻,公众似已没有了初闻的震惊,愤怒也淡了许多,最不正常的现实情况,成了不得不视若平常的生活。而其中最令人惊异的,却可能是另外一个“意外收获”:如此众多本是依照社会管理需要而设置的机构与岗位,在经过长达几年的“无人驾驶”之后,其所辖社会领域的各项事务,却并无失常或混乱的迹象。换言之,这些事业单位、编制和岗位的存在与否、起作用与否,对社会的影响力甚或可以径自归零。民间曾有戏称,撤掉哪个部门,相关行业总会大繁荣,话虽有夸张,却也生动够了出此间的诸种怪现状。
事业单位改革,步履维艰,历经多年却难见成效,步子越来越难于迈开。201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公布,被认为是该项深水区跋涉“终于进入实质操作阶段”。近来频频爆出的事业单位乱象,“体制内再生产”式的世袭招聘,可有可无、且已多年失效的事业单位处境,正是具象启动改革的一个难得切入点。
以山东济宁事件为例,既然一个财政拨款的单位,几十个编制可以“多年都无人上班”、且社会不因其“无为”而出岔子,那对其的制度性应对便不应再是,以往所谓查处、问责的老路,相关人员除了追索多耗费掉的薪饷,大可不必召回训斥,更不必“打扫好桌子,重新排位子、分果果”。那些既已
“在编不在岗”,一个文义既简单、又复杂的中国词汇。编制、岗位与人员,本应按需定制的三者关系,是如何不一致起来的?这样的疑问,因为其赖以供养的来源乃纳税人支撑的国家财政,使它必须要面对无法停歇的公共追问。
据央广新闻报道,山东济宁多个享受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大部分在编人员领薪却不上班,安然在外“搞副业”,这样一晃就是五年。而在此之前,浙江永康、江西新余、重庆巴南区等多地开展自查清理所谓“在编不在岗”情况,亦查出大批此类人员,均浑浑于庙堂,噩噩无作为。
面对不断爆出的荒诞丑闻,公众似已没有了初闻的震惊,愤怒也淡了许多,最不正常的现实情况,成了不得不视若平常的生活。而其中最令人惊异的,却可能是另外一个“意外收获”:如此众多本是依照社会管理需要而设置的机构与岗位,在经过长达几年的“无人驾驶”之后,其所辖社会领域的各项事务,却并无失常或混乱的迹象。换言之,这些事业单位、编制和岗位的存在与否、起作用与否,对社会的影响力甚或可以径自归零。民间曾有戏称,撤掉哪个部门,相关行业总会大繁荣,话虽有夸张,却也生动够了出此间的诸种怪现状。
事业单位改革,步履维艰,历经多年却难见成效,步子越来越难于迈开。201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公布,被认为是该项深水区跋涉“终于进入实质操作阶段”。近来频频爆出的事业单位乱象,“体制内再生产”式的世袭招聘,可有可无、且已多年失效的事业单位处境,正是具象启动改革的一个难得切入点。
以山东济宁事件为例,既然一个财政拨款的单位,几十个编制可以“多年都无人上班”、且社会不因其“无为”而出岔子,那对其的制度性应对便不应再是,以往所谓查处、问责的老路,相关人员除了追索多耗费掉的薪饷,大可不必召回训斥,更不必“打扫好桌子,重新排位子、分果果”。那些既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