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骗子误人误国
王石川
新民晚报2017.1.18
近日读蔡元培先生的著作,颇有感触。其文谈及的一些现象,虽已过了上百年,但仍有批判价值。比如1917年1月——距今整整一百年,蔡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在演说中抨击了混文凭现象。
这段话是这样的: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诚如蔡先生所称,“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到北大求学,当抱定宗旨,如果混日子、混文凭,就是自欺欺人。今天,仍有学子混文凭,岂止学生,一些官员也混文凭。
百年已过,今天混文凭的某些人,似乎还不如原来那批人有“诚意”。按蔡先生所称,当年混文凭,起码还像模像样地学点东西——尽管平时放荡,但“考试则熟读讲义”,临时抱佛脚总比不抱强吧。起码还能“敷衍三、四年”,敷衍总比连敷衍都没有强吧。蔡先生很鄙视“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其实争分数之多寡也不是坏事,如果连争个高低的兴趣都没有,未免太麻木。
之所以称当年那批人有“诚意”,在于当前某些人混文凭混得太低级。比如,一切找秘书代劳,上课由秘书代,考试由秘书代,连论文也由秘书写。沈阳市原副市长马向东的研究生论文,就是秘书写的。马向东落马后,其秘书曾透露,除了帮马向东写论文,还帮他做作业,一次,代笔的哲学作业“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得了全班第一,马向东很有面子。
如此混文凭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种现象绝非个案,多年前法制日报就报道,一些官员利用职权,动用公款,在职混取研究生文凭(或学位)。
某大学研究生院一位负责招生的副院长感叹,那些“干部学生”,课也不来上,考试让人代,论文靠挂名,答辩打招呼,怎么可能学到真东西?这些学生多了,不光破坏了学术的严肃性,而且也使学历、学位的公信度大打折扣。没错,如此混法,还真不如蔡先生批评的那类学生。如果蔡先生活到今天,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类“干部学生”?
官员混学历固然可憎,但一些高校似乎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官员不上课,让人代写论文和考试,授课老师难道发现不了?如果发现了照授文凭不误,是不是太谄媚权力了点?
混文凭不只是误己,还可
王石川
新民晚报2017.1.18
近日读蔡元培先生的著作,颇有感触。其文谈及的一些现象,虽已过了上百年,但仍有批判价值。比如1917年1月——距今整整一百年,蔡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在演说中抨击了混文凭现象。
这段话是这样的: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诚如蔡先生所称,“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到北大求学,当抱定宗旨,如果混日子、混文凭,就是自欺欺人。今天,仍有学子混文凭,岂止学生,一些官员也混文凭。
百年已过,今天混文凭的某些人,似乎还不如原来那批人有“诚意”。按蔡先生所称,当年混文凭,起码还像模像样地学点东西——尽管平时放荡,但“考试则熟读讲义”,临时抱佛脚总比不抱强吧。起码还能“敷衍三、四年”,敷衍总比连敷衍都没有强吧。蔡先生很鄙视“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其实争分数之多寡也不是坏事,如果连争个高低的兴趣都没有,未免太麻木。
之所以称当年那批人有“诚意”,在于当前某些人混文凭混得太低级。比如,一切找秘书代劳,上课由秘书代,考试由秘书代,连论文也由秘书写。沈阳市原副市长马向东的研究生论文,就是秘书写的。马向东落马后,其秘书曾透露,除了帮马向东写论文,还帮他做作业,一次,代笔的哲学作业“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得了全班第一,马向东很有面子。
如此混文凭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种现象绝非个案,多年前法制日报就报道,一些官员利用职权,动用公款,在职混取研究生文凭(或学位)。
某大学研究生院一位负责招生的副院长感叹,那些“干部学生”,课也不来上,考试让人代,论文靠挂名,答辩打招呼,怎么可能学到真东西?这些学生多了,不光破坏了学术的严肃性,而且也使学历、学位的公信度大打折扣。没错,如此混法,还真不如蔡先生批评的那类学生。如果蔡先生活到今天,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类“干部学生”?
官员混学历固然可憎,但一些高校似乎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官员不上课,让人代写论文和考试,授课老师难道发现不了?如果发现了照授文凭不误,是不是太谄媚权力了点?
混文凭不只是误己,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