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岑嵘:大作家的发财梦

2024-11-17 01:03阅读:
岑嵘:大作家的发财梦
大作家的发财梦


作者:
原载:《今晚报》2024年9月3日第17版
  我们之所以记住丹尼尔·笛福,是因为他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其实写小说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副业,他更感兴趣的是如何赚钱。
  笛福曾致力于一系列商业冒险和投资活动,但发财之路可谓坎坷。海盗挟持了由他承保的船只,使得他的海上保险业务陷入窘境;他投资了救援作业的潜水钟项目也告失败;他看准了上层社会对香料的需求,筹钱办了麝香猫农场,不久生意失败债务缠身,他不得不把
麝香猫卖给了岳母……
  笛福还热衷炒股,但他同样没有摆脱“韭菜”的命运。他回忆说:“我也有一些股票。这些股票一开始因为利好消息而上涨,后来它们由每股100英镑(或更多)的价格一直下跌到每股12英镑、10英镑、9英镑、8英镑,直到最后没有买家。”
  笛福非常看好南海公司的股票,还亲自写了小册子为南海公司鼓吹。然而不久就爆发“南海泡沫”事件,股价从一千多英镑跌到了一百多英镑,连牛顿也深套其中。牛顿感慨道:“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过一篇名为《三万元的遗产》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福斯特夫妇居住在一个偏远小镇。有一天,一份从天而降的巨额遗产彻底打破了夫妻俩的平静生活,一位据说活不了多久的远方亲戚给他俩留下了一笔三万美元遗产。
  福斯特夫妇开始计划用这笔还没到手的遗产进行投资,反复向“想象中的股票经纪人,发出想象中的投资指令”,福斯特夫妇的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这笔幻想中的投资居然膨胀到了24亿美元。但等到美梦醒来的时候,他们发现这一切不过是现实和他们开的一个残酷的玩笑。最终,福斯特夫妇抑郁而死。
  马克·吐温之所以能把福斯特夫妇的内心活动写得如此活灵活现,不仅仅在于他是个杰出的作家,还归根于马克·吐温本人对此有真实的感受。
  1862年马克·吐温和伙伴在内华达州弗吉尼亚城发现银矿。他彻夜未眠,像福斯特夫妇一样,令人心醉的幻想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他眼前:在旧金山的中心地带建起一座巨大的庄园,悠闲自在地在欧洲玩上3年。“未来的幻景在体内不断升腾,让我不能自已。”
  不幸的是,银矿所有权申请遭到当地技术部门的否决。马克·吐温永远也忘不掉那种发财美梦破灭时的心情:“痛苦,绝望,心如刀绞。”
  发财梦的破裂是如此的痛苦,以至于他一生都在追求这个时刻。马克·吐温不断地把钱扔进那些只能带来希望而永远不可能兑现的风险投资中。多年以来,他一直在五花八门、愚蠢而又疯狂的投机中挥霍金钱,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他投资过以白垩为主要材料的印刷技术、在丝绸上印刷图片的机器、粉状营养品、让人晕头转向的排字机、螺旋形帽针,还有改进的葡萄剪等等。
  无论是笛福,还是马克·吐温,都可以说是聪明绝顶的人,为什么他们会头破血流还要继续他们的发财梦呢?
  现代神经经济学通过对人类大脑的研究给出了答案:梦想一夜暴富的感觉要比真正一夜暴富更美妙。
  行为经济学家认为,期待比最终结果对大脑的刺激更强烈,这也是人类几百万年进化的产物,它鼓励人类去搜寻不确定的收获。俄勒冈大学的经济学家保罗·斯洛维奇说,在我们的大脑中,有关期望的回路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刺激的航标灯”,它激励我们去追求长期回报。在此过程中,若不能从致富的幻想中获得快感,我们就不可能激励自己坚持下去,并为实现这种快感而付出。
  让笛福和马克·吐温如此疯狂的,是他们的期待。期待股票的暴涨,期待投资的成功,期待发现大银矿。因此,只要一想到这些曾经看似近在咫尺的成功,大脑便开始分泌多巴胺,鼓励他们再次去冒险。这种无法割舍、难以自拔的期待和渴望,让他们开始了一次又一次新的冒险。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