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梦回春秋(三十一):国君被俘

2018-03-29 11:57阅读:
有部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里面有一段故事记载鲁隐公在还没有摄政为鲁国国君之前曾经和郑庄公战于狐壤,结果鲁隐公被俘了。鲁隐公被囚禁在郑国大夫尹氏之家,尹氏家里祀奉的神名字名为“钟巫”。鲁隐公向钟巫祈祷,谋求能回国。占卜得到吉兆后鲁隐公就去游说尹氏。尹氏正在郑国不得志,于是就帮着鲁隐公并和他一起逃回郑国。鲁隐公于是在城外立了钟巫庙,每年冬天必定亲去祭祀。
由此鲁国和郑国结了仇。《左传》记载鲁隐公六年春,“郑人输平”。郑国居然来和鲁国请求讲和了。输平,意思就是改善旧的交恶的关系,来讲和。“平”就是讲和,讲和但是不结盟。
刚才开头讲的故事毕竟是出自于小说。“郑人输平”的玄机是究竟是什么呢?《公羊传》认为其实这是一种隐讳的说法。不是郑人来讲和,其实正是因为此时鲁、郑一战,“狐壤之战,隐公获焉”。国君被俘是大恶,《春秋》从来都是内大恶讳,当然要把面子圆回来,所以才以“郑人输平”作为托辞。
三传里提到这件事都众口一辞,经文就是一句话“六年,春,郑人来输平”,没有提到攻战的字,也没有表示记录胜败的字迹,因为这是涉及到鲁国的战事。《春秋》以鲁为王,以其他国诸侯为诸侯,所以不以“战”来记载鲁国和它国的攻伐之事。如果记载了“战”,意思就是指鲁国败了。之所以没有写“战”是因为国君被俘,不得不把这个结果记录下来,就用了“输平”作为婉转的记录方法。
《穀梁传》的对于“输平”的理解又有不同。认为输是改变的意思;平,是指按照道义来讲和。“郑人来输平”,是郑国人主动来破坏了和平。
其实郑国和鲁国本来也没有什么和平可言。而且狐壤之战引起的钟巫之祭还给后文隐公之死埋下了最大的隐患。隐公因钟巫之祭而得福,也因钟巫之祭而得祸。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