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尉山·香雪海·司徒庙1
——吴中名山记之二十一
我楚狂人
光福,苏州著名富饶的大镇。光福在苏州城西南将近30公里处。由于早在民国26年(1937年)就修通了苏福公路,光福比其他乡镇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今天从苏州中心城区出发,有63、64、65等公交可以直达光福镇及其主要景区。
光福是一个半岛,插向万顷太湖之中。半岛上群山起伏,湖光山色相映,每成胜景。
一、光福背靠邓尉山
由苏福路接近光福,远远地就见到一座大山横在眼前,这就是邓尉山,光福镇就在邓尉山山脚。光福的主街与苏福路丁字相交,盘绕在邓尉山的下山腰。苏福路进光福,右转,一路经龟山铜观音寺、香雪海司徒庙,然后就可以到潭山、南山景区,还有冲山渔村的水上餐饮街。如果进镇左转,就到玄墓山。由于邓尉山与光福镇结合得如此紧密,当地人就俗称邓尉山为“光福山”。
邓尉山,当地人都说是东汉太尉邓禹隐居的地方,并因而得名。但是我考证了一番,应该不是这样的。我在《邓尉探梅》中这样写道:
……
邓尉山因东汉开国名臣邓禹而得名,邓禹(2—58)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 “云台二十八将”之首。这“云台二十八将”后世被人附会成“二十八宿”。邓禹为大司徒,所以祭祀他的庙宇为“司徒庙”。司徒又称“太尉”,“邓尉”就是“邓太尉”的简称。
邓禹少时敏慧,邓禹弱冠即结交光武帝刘秀,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后,封武信侯,邓禹即杖策北渡,追至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地,始与刘秀相见。刘秀大喜,遂留邓禹同宿,做彻夜长谈,为刘秀定策。后人比作诸葛的隆中对。当时邓禹进言道:“……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后汉书·邓禹列传》)。
刘秀选任将领,多先征询邓禹意见,而邓禹每有所举,均当
——吴中名山记之二十一
我楚狂人
光福,苏州著名富饶的大镇。光福在苏州城西南将近30公里处。由于早在民国26年(1937年)就修通了苏福公路,光福比其他乡镇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今天从苏州中心城区出发,有63、64、65等公交可以直达光福镇及其主要景区。
光福是一个半岛,插向万顷太湖之中。半岛上群山起伏,湖光山色相映,每成胜景。
一、光福背靠邓尉山
由苏福路接近光福,远远地就见到一座大山横在眼前,这就是邓尉山,光福镇就在邓尉山山脚。光福的主街与苏福路丁字相交,盘绕在邓尉山的下山腰。苏福路进光福,右转,一路经龟山铜观音寺、香雪海司徒庙,然后就可以到潭山、南山景区,还有冲山渔村的水上餐饮街。如果进镇左转,就到玄墓山。由于邓尉山与光福镇结合得如此紧密,当地人就俗称邓尉山为“光福山”。
邓尉山,当地人都说是东汉太尉邓禹隐居的地方,并因而得名。但是我考证了一番,应该不是这样的。我在《邓尉探梅》中这样写道:
……
邓尉山因东汉开国名臣邓禹而得名,邓禹(2—58)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 “云台二十八将”之首。这“云台二十八将”后世被人附会成“二十八宿”。邓禹为大司徒,所以祭祀他的庙宇为“司徒庙”。司徒又称“太尉”,“邓尉”就是“邓太尉”的简称。
邓禹少时敏慧,邓禹弱冠即结交光武帝刘秀,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后,封武信侯,邓禹即杖策北渡,追至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地,始与刘秀相见。刘秀大喜,遂留邓禹同宿,做彻夜长谈,为刘秀定策。后人比作诸葛的隆中对。当时邓禹进言道:“……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后汉书·邓禹列传》)。
刘秀选任将领,多先征询邓禹意见,而邓禹每有所举,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