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街名之“前”7
——苏州老街巷之四
我楚狂人
四、库前
天库前
天库前,东起吴趋坊,西接专诸巷,全长382米,平均宽2.8米,原为弹石路面,1982年起,先后改为水泥路、沥青路面,这次老街坊整治改为长方形砖状水泥道板路面。整条街道,基本上都是一二层的旧房,大多是清代建筑,很少新建筑。
“天库”原意,一为星名,一为皇帝府库,但苏州的天库、地库,均为道士建坛禳灾处。苏州天库就在此巷,故名。
天库前原名郑使桥巷、天库巷。卢熊《苏州府志》、王鏊《姑苏志》等均作郑使桥巷。郑使桥,在天库前东端与吴趋坊交汇处,是贯通吴趋坊的桥梁。由此可见,天库前原先也是沿河的小街,现在河没有了,桥也不在了。只是天库前的沿街小河在街南还是街北?一点也没有踪迹。这不像宝林寺前,还看得出原先的小河在街北。
郑使桥,因宋人郑戬得名。郑戬(992年—1053年),字天休,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大臣,郑载之弟,早孤。客居京师,师事杨亿。娶李昌言第四女。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一甲第三名,授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历越州通判、三司户部判官、知制诰,迁权知开封府、三司使,累官至枢密副使。庆历元年(1041年),为宰相吕夷简所忌,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迁给事中,累徙永兴军,奏岁减输木二十余万,又奏罢括籴,治豪恶甚严,为政有能绩。后为吏部侍郎,拜奉国军节度使。“郑使桥”的“使”应该是指节度使。皇祐五年(1053
——苏州老街巷之四
我楚狂人
四、库前
天库前
天库前,东起吴趋坊,西接专诸巷,全长382米,平均宽2.8米,原为弹石路面,1982年起,先后改为水泥路、沥青路面,这次老街坊整治改为长方形砖状水泥道板路面。整条街道,基本上都是一二层的旧房,大多是清代建筑,很少新建筑。
“天库”原意,一为星名,一为皇帝府库,但苏州的天库、地库,均为道士建坛禳灾处。苏州天库就在此巷,故名。
天库前原名郑使桥巷、天库巷。卢熊《苏州府志》、王鏊《姑苏志》等均作郑使桥巷。郑使桥,在天库前东端与吴趋坊交汇处,是贯通吴趋坊的桥梁。由此可见,天库前原先也是沿河的小街,现在河没有了,桥也不在了。只是天库前的沿街小河在街南还是街北?一点也没有踪迹。这不像宝林寺前,还看得出原先的小河在街北。
郑使桥,因宋人郑戬得名。郑戬(992年—1053年),字天休,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大臣,郑载之弟,早孤。客居京师,师事杨亿。娶李昌言第四女。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一甲第三名,授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历越州通判、三司户部判官、知制诰,迁权知开封府、三司使,累官至枢密副使。庆历元年(1041年),为宰相吕夷简所忌,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迁给事中,累徙永兴军,奏岁减输木二十余万,又奏罢括籴,治豪恶甚严,为政有能绩。后为吏部侍郎,拜奉国军节度使。“郑使桥”的“使”应该是指节度使。皇祐五年(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