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苏州的上塘和下塘16北街及其下塘

2022-12-04 07:43阅读:
苏州的上塘和下塘16
——苏州老街巷之六

我楚狂人
二、比较隐晦的下塘6
4.北街下塘
娄门内的主街东北街西接西北街,到北寺塔南香花桥,出人民路,与桃花坞大街对直。老苏州习惯把东北街和西北街合称为“北街”,称之为“北街浪(按:吴语的“上”说成“浪”)”。
古城苏州,街巷众多,命名角度也多,唯简单以方位命名的街巷不多。除了这条北街,也就是阊门内皋桥东堍北侧的西街了。至于今天的所谓东大街、西大街,都是后来的事情。
东北街,东起娄门,起娄门大桥西堍,中间跨北园河上的楚胜桥,西到齐门路口跨塘桥东堍,接西北街。中国四大名园之拙政园在东北街北侧。历史上,以平江路北口为界,东北街的东段原名娄门大街,西段原名迎春坊,而西面的西北街原名北街。后来,北街定名为西北街,而将迎春坊和娄门大街统一命名为东北街。1930年代,该路修建成近代马路,宽度从2米多拓宽至10米。当时也被叫做叫拙政园街。当然因为著名的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便在这条街道上。  
整条东北街,其西段从拙政园东侧到临顿路口为步行街。这里有拙政园、忠王府、苏州博物馆新馆,拐进园林路不远,还有著名园林狮子林。这里还有众多博物馆,如在拙政园原大门附近的园林博物馆,与狮子林相邻的民俗博物馆。加上这里可以从平江路北口进入平江路街区,这里就成了古城苏州旅游的黄金地段。
东北街东段从城门口到北园新村口,基本保持了民国年间拓宽之后的面貌。公交车绕道北园通过此段出娄门。
民国时期,东北街东段曾有一座天主教堂。抗战时期,天主教会开办在鹿苑镇的有原中学也迁到这里,解放后改名为苏州市第六中学。苏州市第六中学位于东北街
132号,是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始建于1940年的太仓鹿苑镇,原名有原学校,1953 年公有制改名为苏州市第六中学。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艺术学校。
东北街东段北侧原有部属大厂长风厂,在文革期间名噪一时,那个时代过来的老苏州应该记忆犹新。
西北街,原名北街,后因与后改名的东北街区别,改名西北街。东起跨塘桥西堍,接东北街。西出人民路,北寺塔南侧。关于北寺塔及张士诚纪功碑等,我已经在《姑苏伽蓝记》之《北寺记》中说过,请朋友自己参看。
街东段有工艺美术博物馆,原为尚志堂吴宅。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街上还有两家值得注意的面馆,美味斋面馆的焖肉面、爆鳝面,裕兴记的三虾面,都是叫人欲罢不能的美味。苏州檀香扇厂在这条街上,这也是苏州的特色工艺品之一。
最近我实地去看了一下,北街的下塘现在基本上是消失了。看地貌,原先应该有很清晰下塘,只是因为近年搞旅游,搞房地产,北街的下塘就渐渐消亡。如原先在园林路两侧的焦言浜,就已经消失。现在只剩下东端的张香桥下塘,很诡异地在河边拐了一个弯。尽可能记录一下吧。
张香桥下塘北端起自张香桥,沿河向东转南,折西至石板街、东麒麟巷口。长130.4米,宽2.23米,1995年改弹石路面为异形道板路面。现为长方形砖状水泥道板路面。本巷东面即所谓“东田头”,20世纪60年代用作金粉厂厂址。张香桥有老井,地处白塔东路东端南侧、张香桥北堍的张香桥下塘。花岗石井栏圈上的石刻文字模糊,无法辨别清楚。
焦言浜东起周通桥南堍,西至混堂弄。民国《吴县志》作蕉园浜,并注“(在)潘儒巷中,俗名椒盐浜。”疑旧时河边有蕉园,故名。《姑苏图》标椒盐浜,《苏州城厢图》、《吴县图》均标焦盐浜,《苏州图》标作焦言浜。长126米,宽2.7米,原为弹石、砖、三寸子路面,1985年改建82米成菱形道板路面,另44米为小方石路面。现为砖砌花路面。筑园林路时,本弄被路穿过,遂分为二,东段俗称东焦言浜,西段俗称西焦言浜。按:“椒盐”、“蕉园”都成话,可以成立。唯有“焦言”不成话,如果有个人名为“焦言”尚可说,但是没有,这个地名就很可疑了。
现在,拙政园前园林桥南的停车场占了很长的一段。还有一些饭店,跨河建屋,店面在东北街,经一小桥,进入大堂。再有好几个小区,占了东北街河的大片区域,自建跨河桥梁出入。而在园林路两侧,东侧因为停车场的原因,只剩下一小段,且东端已经不通;西侧段基本保持原状,还是可以通临顿路的。我前些日子专门去焦言浜走了一趟,正逢东北街河清淤,气味不好闻。
我站在皮市街口仔细观察,西北街确实没有下塘。历史上西北街有没有下塘?这就不清楚了。
苏州的上塘和下塘16北街及其下塘
北街的伴行河道,下同。
苏州的上塘和下塘16北街及其下塘
苏州的上塘和下塘16北街及其下塘
苏州的上塘和下塘16北街及其下塘
苏州的上塘和下塘16北街及其下塘
苏州的上塘和下塘16北街及其下塘
苏州的上塘和下塘16北街及其下塘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