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尽枕河13
——苏州老街巷之九
我楚狂人
一、苏州的直河及其主要支流13
(四)第四直河5
3.支流4
其四,柳枝巷河和河上的桥。
柳枝巷河上有朱马茭桥、新桥里桥、南开明桥。南开明桥在仓街街面,朱马茭桥在平江路街面。
朱马茭桥
朱马交桥旧名朱马茭桥。俗呼朱马高桥,位于大柳枝巷西端,跨柳枝巷河。传说春秋时初建,史料云始建于宋,宋《平江图》、明《水道图》、清《姑苏城图》均标注“朱马交桥”。宋《吴郡志》、明《姑苏志》、清康熙《苏州府志》录。桥名,缘于宋重马政,为之设茭草局,立栈以储茭草。而茭草色紫,恶紫夺朱,其义益显,故美其名曰“朱马茭桥”。后里人讹称“朱马交桥”。宋淳祐十年(1250)重建。《宋平江城坊考》卷四引通利桥桥拱石刻为证:“星桥、朱马茭桥,年深坍坏,蒙运判府郑侍郎助钱三千贯,提举宝章判部赵郎中助钱二千贯,长洲判县龚郎中助钱一千五百贯,并系十七界会重行展阔建造。劝缘崇禧,上官右史,幹缘碧云庵僧守常,淳祐十年十一月朔题。”据此,则“新”当作“星”,“交”当作“茭”。《说文》“茭,干刍也”,有粮料意,与“马”字合。民国《吴县志》载:“朱马交桥,在通利桥东侧。清康熙二十三年再建。”1982 年重修,为石板平桥,长6.2 米,宽4.1 米,跨径4.6 米,花岗石桥栏,中间书写桥名,沿河两岸设长条石栏。南北堍各有2 级踏步,中间各有3 块石条并列斜铺方便车辆通行。朱马交
——苏州老街巷之九
我楚狂人
一、苏州的直河及其主要支流13
(四)第四直河5
3.支流4
其四,柳枝巷河和河上的桥。
柳枝巷河上有朱马茭桥、新桥里桥、南开明桥。南开明桥在仓街街面,朱马茭桥在平江路街面。
朱马茭桥
朱马交桥旧名朱马茭桥。俗呼朱马高桥,位于大柳枝巷西端,跨柳枝巷河。传说春秋时初建,史料云始建于宋,宋《平江图》、明《水道图》、清《姑苏城图》均标注“朱马交桥”。宋《吴郡志》、明《姑苏志》、清康熙《苏州府志》录。桥名,缘于宋重马政,为之设茭草局,立栈以储茭草。而茭草色紫,恶紫夺朱,其义益显,故美其名曰“朱马茭桥”。后里人讹称“朱马交桥”。宋淳祐十年(1250)重建。《宋平江城坊考》卷四引通利桥桥拱石刻为证:“星桥、朱马茭桥,年深坍坏,蒙运判府郑侍郎助钱三千贯,提举宝章判部赵郎中助钱二千贯,长洲判县龚郎中助钱一千五百贯,并系十七界会重行展阔建造。劝缘崇禧,上官右史,幹缘碧云庵僧守常,淳祐十年十一月朔题。”据此,则“新”当作“星”,“交”当作“茭”。《说文》“茭,干刍也”,有粮料意,与“马”字合。民国《吴县志》载:“朱马交桥,在通利桥东侧。清康熙二十三年再建。”1982 年重修,为石板平桥,长6.2 米,宽4.1 米,跨径4.6 米,花岗石桥栏,中间书写桥名,沿河两岸设长条石栏。南北堍各有2 级踏步,中间各有3 块石条并列斜铺方便车辆通行。朱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