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小学里的几段记忆4三年自然灾害(困难年)

2023-04-01 07:07阅读:
小学里的几段记忆4
——万滨小学琐忆之五

我楚狂人
三、三年自然灾害(困难年)
1959——1961,年轻的共和国经受了又一次严酷的考验,身历其境的我们这一代人都深深感受了那个年代的艰难。苏州老百姓把这三年称为“困难年”,而今年我们正式的说法叫做“三年自然灾害”。关于这个名称,民间至今还有争议,有人以为,那三年的灾情并没有严重到这种地步,还是苏联逼债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有人认为那时大跃进头脑发热造成的后果。等等。我这里不想讨论这个问题,我只想说我们的记忆。
1959年,我读五年级;1961年,我上初一。这个三年,似乎印象中只剩下一个字——饿。副食品严重匮乏,粮食不够吃。
困难年,那些五花八门的劵,是生活的主旋律。吃饭要粮票,一碗阳春面,“大阳”粮票二两半,“小阳”一两半;一块大饼一两,一根油条半两。江苏的粮票和苏州的粮票最小票面都是半两。食用油要油票,开始是每人每月半斤,后来是三两。各种副食品都要凭票供应,统称“备用卷”,一大张;根据通知,几号备用卷买什么。到了过年买年货就复杂了,黄豆芽、油面筋、素鸡、油豆腐都要相对的备用卷,这里还有“户劵”,一户一份的。丢掉备用卷是要命的,毕竟是认劵不认人的,遗失不补。据说真有人为了遗失备用卷而想不开的。
备年货时,我妈正是为人家缝制新棉衣的忙季,也就是十二岁的我带着九岁的大妹妹和六岁的小妹妹去买年货,一张票要排一个队,于是两个妹妹就去排队,我就看哪里要到了就去买。小妹妹站不动了,就塞一个油面筋给她,她就生吃了。脆脆的,她说很好吃。一不小心油面筋全吃完了。
那几年,我妈在居民食堂工作。食堂里的见闻,今天的人难以想象。铝制饭盒,搭伙人自己淘米加好水,放在方形的蒸笼里,笼架装满,我妈他们就抬上大灶架上大锅。火候很讲究,一不小心就会夹生。这是技术活,通常我妈掌握,几乎没有出过问题。我妈还
负责早餐烧粥,好大的锅子烧粥,这又是技术活,要不时搅动,不然就会粘底焦糊。大锅粥真的很好喝。大锅粥还会最后留有一层薄薄的锅巴,这是我们小孩子的恩物,又脆又香。我们兄妹几个和我妈的搭档宋小妹阿姨家的几个分着吃。这是我们占了大家的便宜了。那时候,猪肉也是定量的,大约一个月半斤,于是食堂里就集中了搭伙人的肉票,集体去买,这样可以稍微优惠点,然后就在食堂里集体一起加工,每人一份上秤秤好,用稻草扎好,烧红烧肉,也就是今天城里人艳羡的“柴扎肉”。大锅红烧肉特别香。至于肉汤,往往就便宜了我们食堂员工的孩子了。我们又占了大家的便宜。可别小看这粥锅巴和肉汤,那日子里真的是好珍贵好珍贵啊。
那年头我们都有过挖野菜的记忆。我家后门出去就是田野,挖野菜很方便,我们主要的采集目标是荠菜、马兰头、“荷花郎”(即紫云英)“花草头”(即金花菜,学名“黄花苜蓿”)等等。挖来野菜也可以充饥。
那时候,大面积营养不良,出现了浮肿病,出现浮肿病可以配营养品:糠饼、豆渣。糠饼就是麸皮饼,据说对浮肿病有奇效。豆渣美名“雪花菜”,炒熟可以当做菜,也能充饥。至于网上说的“观音土”、“树皮”,我们苏州还没有到这个地步。
当时运动员也有营养品,那就是胡萝卜,我中学里的生物老师车明常老师,大学里是苏州医学院的足球运动员,训练补贴胡萝卜若干。
1962年开始,稍稍缓解食品困难。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又见到了久违的花生、红枣。1993年,从两会开始,全国取消粮票。这是非凡的成就。
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吃饭问题始终是第一大问题。历史上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康乾盛世,还是有饿死人。今天我们中国人已经丰衣足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解决吃饭问题。所以,感恩吧!
19619月,我进了胥门中学读初一,第二年改名苏州市第七中学。我告别了万滨小学。
小学里的几段记忆4三年自然灾害(困难年)
三年自然灾害老照片,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小学里的几段记忆4三年自然灾害(困难年)
小学里的几段记忆4三年自然灾害(困难年)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