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大禹治水遗存3
——苏州的远古记忆之一
我楚狂人
其二,关于禅让。
三皇五帝时代真的是禅让制吗?
儒家经典美化上古时代的禅让,这种美化延续了几千年,虽然有不同看法,但是被压制了,直至近几十年史学界才真正有了怀疑。
最早记有“禅让”其事的是被儒家列为十三经之一的《尚书》。其中《尧典》说的是“尧舜禅让”,《大禹谟》则有“舜禹禅让”的记载。除《尚书》之外,提到“尧舜禅让”的还有《论语》和《孟子》等。但对《论语》中关于尧让帝位于舜的一段文字,多数学者认为并非孔子所说,而是后人把散简附在书后所致。
《墨子·尚贤上》云:“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孟子·万章》记载:“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
孟子对“禅让”这件事,态度比较暧昧,说法也很巧妙。当万章问他:“尧以天下与舜,有诸?”他回答:“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又问:“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说:“天与之。”他接着说道:“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昔者,尧荐舜于人,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关于舜禅位于禹,他也有类似的说法。
对于“禅让”之说,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提出了怀疑。最早提出疑问的是荀子:“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荀子·正论》)。战国末的韩非,不但不承认有“禅让”这回事,反而说舜和禹,之所以能继承帝位,是“臣弑君”的结果,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韩非子·说疑》)。这并非韩非一个人的惊人之笔,唐代的刘知几在他所著的《史通》中引《汲冢琐语》说:“舜放尧于平阳”,又说舜是给禹赶到苍梧而死的。稍后的《史记正义》作
——苏州的远古记忆之一
我楚狂人
其二,关于禅让。
三皇五帝时代真的是禅让制吗?
儒家经典美化上古时代的禅让,这种美化延续了几千年,虽然有不同看法,但是被压制了,直至近几十年史学界才真正有了怀疑。
最早记有“禅让”其事的是被儒家列为十三经之一的《尚书》。其中《尧典》说的是“尧舜禅让”,《大禹谟》则有“舜禹禅让”的记载。除《尚书》之外,提到“尧舜禅让”的还有《论语》和《孟子》等。但对《论语》中关于尧让帝位于舜的一段文字,多数学者认为并非孔子所说,而是后人把散简附在书后所致。
《墨子·尚贤上》云:“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孟子·万章》记载:“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
孟子对“禅让”这件事,态度比较暧昧,说法也很巧妙。当万章问他:“尧以天下与舜,有诸?”他回答:“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又问:“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说:“天与之。”他接着说道:“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昔者,尧荐舜于人,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关于舜禅位于禹,他也有类似的说法。
对于“禅让”之说,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提出了怀疑。最早提出疑问的是荀子:“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荀子·正论》)。战国末的韩非,不但不承认有“禅让”这回事,反而说舜和禹,之所以能继承帝位,是“臣弑君”的结果,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韩非子·说疑》)。这并非韩非一个人的惊人之笔,唐代的刘知几在他所著的《史通》中引《汲冢琐语》说:“舜放尧于平阳”,又说舜是给禹赶到苍梧而死的。稍后的《史记正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