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良渚文化的记忆2大东厂遗址、太史淀遗址

2023-10-14 07:22阅读:
良渚文化的记忆2
——苏州的远古记忆之小序

我楚狂人
一、大东厂遗址
陈墓大东砖瓦厂,昆山历史最久的老厂,陈墓镇的龙头企业,也是当时昆山著名的“三红”砖瓦大厂之一。“三红”即张浦的沪资“飞地”红卫厂、城北红旗厂,和陈墓红光厂(大东厂改名)。我当时任教的陈墓中学的工宣队派出单位就是红光厂,所以又被叫做“红光厂中学”,关系就特殊了。
刚到陈墓就听说大东砖瓦厂的取土坑里经常挖到陶罐、石刀、石斧之类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大家捡到后也不珍惜,大多随手丢掉了。听到了觉得很可惜,就产生了走访的念头。
到陈墓不久我就去了镇边的大东砖瓦厂。这大东砖瓦厂当时昆山是典型的粮农基地,曾经是全国第一产粮县。工业基础薄弱得叫人难以想象,砖瓦这种高能耗、坏境破坏严重的粗放工业就是昆山的支柱产业了。陈墓本来就有烧窑的传统,俗话说陈墓是“三十六座半桥,七十二座窑”。我刚到陈墓时,除了大东厂外,放眼四野,田野里到处看得见小土窑,对着蓝天吐黑烟。
当年大东厂以多孔砖、革新的楼板砖、仿古砖瓦为特色产品,在陈墓各企业中,它是国营大厂,龙头老大。我到大东厂才知道,大东厂的新石器遗址早就名声在外,考古界叫它“大东遗址”,是解放初期窑厂取土时发现的,1956年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也就是说我去走访时的前二十年,大东遗址已经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了。但是,当我到现场时,没有看到任何保护措施。好不容易找到了那块省文物的石碑,似乎也未见重视。土依旧在挖,窑依旧在烧。相比同一时间发现的吴县草鞋山遗址,境况似乎要惨淡得多,与位于昆山玉山镇的荣庄遗址境况差不多。联系到1977年,也就是我到陈墓的第二年,周庄太史淀遗址发现时遭到严重破坏的情景,当时昆山对文化遗址的重视程度是很
不够的。
二、太史淀的发现和遗憾
昆山周庄有太史淀,太史淀在昆山周庄镇北。这片湖水,叫做“太史淀”还是“太师淀”?昆山散文家陈益在《苏州日报》发文,说是清代陶熙的《周庄镇志》说是“太师淀”,原因在于南宋宰相贾似道,曾经拥有过这块水土,称为“太师田”,后来沉没,遂成“太师淀”。言之凿凿。而早出书一百多年的,《贞丰拟乘》则称“太史淀”,但是没有说哪一位“太史”。所以,陈益的文章是主张称“太师淀”的。陈益先生是锦溪人,与我年龄相仿,有过交往。
19771月在围垦太史淀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中,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周庄中学校长历史学家金城先生发现现场破坏严重,及时通知了昆山县文物部门,加以保护性开发。在这里发现了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并采集到石镰、石斧、石犁等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木井栏圈,以及属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陶器等。发现的三角形石犁口径超过一尺;木井栏圈比较罕见,是当时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实物。
我在金城先生寓所见到了金城先生的陶片图纹拓片,竟然有七十多种之多。金城先生对太史淀文化遗址保护居功至伟。金先生已经仙逝多年,一位儒雅清朗的传统老人。他与我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好生缅怀。
昆山县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还有城南乡荣庄、陈墓镇大东砖瓦厂,正仪乡绰墩和张浦乡赵陵等多处。而太史淀正是向浙江延伸的古文化带端口。
良渚文化的记忆2大东厂遗址、太史淀遗址
昆山周庄太史淀遗址今貌,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良渚文化的记忆2大东厂遗址、太史淀遗址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