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说仪式感——高考随想之一

2024-06-09 07:24阅读:
说仪式感
——高考随想之一
我楚狂人
今天,202469日晨,西窗外的校园里连续第三天响起了雄壮的“加油!加油!”于是,一长列大巴车缓缓启动,驶出校门。考生们“出征”了!
这所学校是很有仪式感的,前些年,高考成绩发榜的晚上总会大放烟火,绚烂了半边天。记不得那一年开始,烟火不放了,改为送考的“加油!加油!”
这是我邻近的那所高中的送考仪式,这还正常。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送考越来越讲究仪式感。说点过分的,去年炒作美丽的家长穿着旗袍,手捧鲜花送考。今年炒作男校长、男老师身穿旗袍送考。去年的家长多少有点作秀的嫌疑,今年的男校长、男老师的举止不免有点变态了。为人师表,不当如是。
但是最高兴的肯定是媒体,有花絮啊!不管心里是否认可,反正有东西写了。至少比“忘记准考证,警察叔叔飞车送考”要美丽得多。
衡水一中、毛坦厂中学每年都有大型的“出征仪式”,这是商业炒作,高考工厂如此做派,就是一次广告——让资本来得更猛烈些吧!
我们普通中学,学这个做派,给谁看?花样多啊!说些过分的,有的拜孔圣,有的拜状元,有的文昌殿烧香。其实,就是宁信鬼神不信自己。我想鲁迅若活着,一定被气死。五四运动算是白搞了。
高考本来就是考生自己的事情。如果高考与学校考绩脱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考社会化。高考不能给学校带来名利,这些仪式感还会有吗?那些高考工厂还能生存吗?不妨试试。
当年毛泽东是一个人跑到北京去高考的,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是自己跑到欧洲留学的,邓小平才十七岁,朱德已经是中年。都没有听说有人送考,都没有听说有什么仪式感。
将近半个世纪前恢复高考制度,考生都是自己带着行李独自赴考的,尽管那个时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尽管“插青”已经苦等十年,还是没有人搞仪式感。
为什么?不信鬼神信自己!
现在我们的学生,往往被诟病有考分无能力,进了大学没有人管就不会学了。为什么?就是他们是被家长被老师“抱进”考场的。你说“巨婴”?“巨婴”是谁养成的?
国家教育部,一再呼吁减负,但是事实上是越减越负。都说减负难。高考如此“仪式感”,如此商业炒作,减负能不难?
人人都在呼吁教育改革,但是人人说教育改革难。如此高考“仪式感”,能不难吗?
我不是单纯质疑高考的“仪式感”,我是希望从高考与学校考绩脱钩开始,让基础教育回归本真。如果高考真正社会化了,那么那些“仪式感”也就无疾而终。拭目以待。
说仪式感——高考随想之一
苏州文庙孔子像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