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2024年11月12日

2024-11-12 07:42阅读:
唐寅与程敏政3
——话说唐伯虎之三
我楚狂人
三、被舆情挟持的案件
程敏政科场案始终查无实据,但是还是对程敏政、唐伯虎、徐经等涉案人员进行了惩处。这是很典型的利用舆情胁迫政治的案例。利用舆情劫持政治,这是我国历史上党争的惯用伎俩,很可惜,屡试不爽。而程敏政案件就是当政者屈从舆情的一个实例,很值得借鉴。
程敏政案发起者华昶,根本没有有力证据,是最典型的“风闻言事”。而从表面看,由于程敏政、唐寅、徐经的在考试过程中的高调,被挑事者引为证据,极力夸大,造成舆情。尽管主管方多次用有力证据澄清,但是由于幕后推手的运作,舆情一再激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后当局者被迫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处置了涉案人员,造成了千古疑案。
有记载程敏政在阅卷之时,发现有两张试卷答题贴切且文辞优美,便随口而说:“这两张卷子必是唐寅、徐经所做。”但是,事后经另一主考李东阳复查,这俩份考卷并不是唐寅、徐经的。李东阳提供了这个复查结果。
那些自知科考无望的考生把愤怒的矛头直指高调的唐伯虎和徐经。于是,他们争相宣传主考官程敏政与唐、徐二人之间有幕后交易。一时间流言四起,群情激奋。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到了朝廷,户科给事中华昹立即上书弹劾程敏政卖题给唐伯虎和徐经,“弘治春闱案”正式拉开了序幕。
《孝宗实录》详细记载了这一事件。首先,在得知华昹的弹劾后,孝宗立即下令程敏政停止阅卷,并由另一位主考官李东阳对程敏政已经批阅过的试卷重审。重审的结果显示唐伯虎和徐经二人的试卷均不在程敏政所录取的试卷之中。华昹有诬告程敏政之嫌。虽然程敏政出的考题难度很大,但是除了唐、徐二人,还有部分考生也答出了题,只是这些人没此二人高调,惹得引人注目。
随后,原告华昹被下狱。这一下让朝野怨声四起,舆论认为华昹弹劾即使告错了,也是一片忠心。同为考试官的林廷玉只是列出了程敏政有六点可疑之处,但是缺乏实证,只是建议将程敏政罢黜,避谈此事。受到镇府司审讯的徐经则在狱中供述华昹以私事要挟诬告程
敏政,然而在锦衣卫审讯时却更改了供词,称程敏政收过他的钱财,但是没有承认买题。
此时已被下狱的程敏政肯定不服这样的供词。当时的证据是唐、徐二人的试卷均不在程敏政录取之列,而十三张被黜的可疑试卷也都不是程敏政批阅的。改供徐经称,自己是花钱跟随程敏政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唐徐二人求学于程敏政之时,朝廷尚未公布主考官的人选。程敏政充其量只是帮助唐徐二人划了考试大致的范围。只是谁都没有料到,次年朝廷居然以程敏政为主考官,这一切只能说是太巧了。
最后的官方调查结论是卖题舞弊案查无实据。调查结论公布之后,民间舆论并没有就此作罢,依然议论纷纷。朝廷为了平息舆论非议,非常时期只得牺牲深陷风口浪尖的这几个人,成全大体。
程敏政,被勒令致仕,罪名是“临财苟得,不避嫌疑,有玷文衡,遍招物议”。出狱回家后仅4天便愤郁发疽而亡。
华昹,调任南京太仆寺庙主簿,罪名是“举报不实”,被贬出京师。
唐伯虎和徐经则被革除士籍,黜充吏役,罪名是“汇缘求进”,是说他们工于机巧,汲汲于名利。
唐伯虎经此巨变,往日的狂妄再也见不到了。朝廷贬黜他到浙江做小官,他却不以为意,没有赴职便回了老家,此后愈加放浪形骸,漂泊四方。
就这样,一代奇才程敏政被消灭了,而富有才情的唐寅、徐经的一生不得志也就注定了。

以舆情劫持政治,就是这样恐怖。
2024年11月12日
唐寅景区的这座戏台什么意思?准备唱唐寅戏?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