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唐寅与桃花坞1——话说唐伯虎之十(桃花坞)

2024-12-02 07:51阅读:
唐寅与桃花坞1
——话说唐伯虎之十
我楚狂人
在今天的苏州人印象中,唐寅与桃花坞似乎就是一个整体,唐寅似乎一直就在桃花坞,而桃花坞最出名的就是住了一个唐伯虎。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桃花坞在宋代已经有了五亩园、章园这样的名园,是当时第一流文化人苏东坡、梅尧臣等人活动的地方。而唐寅老家在“吴趋里”,即今吴趋坊,他是中年才移居桃花坞的。只是唐寅的《桃花庵歌》在苏州太出名,所以才造成上述的误解。
一、简说桃花坞
桃花坞,有没有桃花?宋末元初曾居住过桃花坞的徐大焯在《烬余录》中这样说:“入阊门河而东,循能仁寺、章家河而北,过石塘桥出齐门,古皆称桃花河。河西北,皆桃坞地,广袤所至,赅大云乡全境。”这样看起来,桃花坞不但有桃花,而且有大面积的桃花。从阊门到齐门的弯弯的水道就是桃花河,而桃花河以北以西就是大片的桃园,这就是原真的桃花坞。
现在的苏州人不理解何以苏州城里有农田?苏州有句老话,叫做“苏州城里好种田”,城墙以内的城北、城南都是农田,苏州人称之为“北园浪(按:苏州话,即“上”)”、“南园浪”。现在竹辉路一带原先都是娄葑公社南园大队的地面,我们这代人还记忆犹新。唐诗人杜荀鹤曾作《桃花河》诗,宋范成大《阊门泛槎》诗有“桃坞论今昔”句。可见桃花河、桃花坞名称由来以久。
桃花坞的兴盛始于北宋。到宋熙宁年间,梅宣义在此筑台冶园,柳堤花坞,称“五亩园”,又名“梅园”。这个在苏州地方史上屡屡出现的梅宣义,我以为就是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宣义”就是“宣义郎”,北宋低级官员可以统称“宣义郎”,与梅尧臣的官员级别符合。这一阶段梅尧臣正在苏州,时间也符合。苏东坡曾经拜访梅园,甚谦恭,与人物交往关系吻合。所以,我认为梅宣义就是梅尧臣。枢密章楶与梅宣义交好。枢密使是一品宰执,与宣义郎交好,除了大诗人,还能是谁?
绍圣年间,枢密章楶在五亩园南筑“桃花坞别墅”,占地七百亩(按:十个现在的拙政园的面积)。章氏子弟在此基础上又广辟池
沼,建成一座庄园式园林,人称“章园”。《吴门表隐》誉其“园林第宅,卓冠一时”。梅、章两家为世交,梅宣义子梅采南、章楶子章咏华,仿效曲水流觞典故,将两园池塘打通,建双鱼放生池,一端通梅园的“双荷花池”,一端通章园的“千尺潭”。当时郡人多于此春游看花,一时鼎盛。
宋末兵变,梅园、章园废圮。元以后,桃花坞又屡有兴建。明弘治年间,著名画家唐寅以卖画所蓄,购得废弃的章楶的桃花坞别墅,取名为“桃花庵”,并在四周种桃树数亩,唐寅亦自号“桃花庵主”。清顺治初年,名医沈明生又购得此地,复建“桃花庵”等建筑以表追思,时人称“唐家园”或“沈太翁园”。乾隆年间,僧禅林、道心改建为宝华庵,光绪年间又改为文昌阁。
清末叶昌炽重筑园亭,建筑物名称多用五亩园旧有,人称“叶氏花园”。后被谢家福购得,建“望炊楼”。 民国初年,士绅费仲深购得唐寅故居一角,建归牧庵1925年,其子费巩与袁世凯孙女袁慧泉在此成婚。
清代开始,桃花坞已经是民宅鳞次栉比,商家作坊比比皆是的热闹街坊,而年画作坊更是独盛一时。
唐寅与桃花坞1——话说唐伯虎之十(桃花坞)
几条通向桃花坞的小河,内城河
唐寅与桃花坞1——话说唐伯虎之十(桃花坞)
同上
唐寅与桃花坞1——话说唐伯虎之十(桃花坞)
平门小河,即残存的第二直河北段
唐寅与桃花坞1——话说唐伯虎之十(桃花坞)
仓桥浜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