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梅尧臣2
——读苏札记之二
我楚狂人
无论正史野史都没有见到苏轼与梅尧臣的直接交往。但是,我在苏州地方史中发现了这样的资料,那就是北宋时苏州桃花坞开始修建文人园林,其开山之作是五亩园,五亩园又称梅园,因主人姓梅而得名。梅园主人叫做“梅宣义”,我一眼看去就不像是人名,而是官场上称人官衔的意味。而苏轼曾经游览过梅园。留下了这样一首诗:
寄题梅宣义园亭
苏轼〔宋代〕
仙人子真後,还隐吴市门。不惜十年力,治此五亩园。
初期橘为奴,渐见桐有孙。清池压丘虎,异石来湖鼋。
敲门无贵贱,遂性各琴樽。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敝庐虽尚在,小圃谁当樊。羡君欲归去,柰此未报恩。
爱子幸僚友,久要疑弟昆。明年过君西,饮我空瓶盆。
“寄题”,应该不是当时写的。我以为,这个梅宣义就是梅尧臣,理由如下:
首先,“宣义”这个称呼与梅尧臣的身份符合。所谓“宣义”就是“宣义郎”,宋代元丰改制后用以代光禄寺、卫尉寺丞,将作监丞,后定为第二十七阶。光禄寺、卫尉寺丞、将作监丞,可见是宫廷护卫一类的官员,而且品级不高。事实上,郎官到了宋代已经是闲散虚职,“宋实行差遣之制,诸郎又成虚衔,虽有正官,非别受诏亦不领本司之务”。梅尧臣一直都是下级官员,泛称“宣义”,完全符合当时的官场礼仪。
中国的官场“文化”,多喜欢称对方官职,至今还是,延伸到职场,动辄称“局”道“处”,或“老总”云云,这是尊重而不亲近的称呼,如今天的同学会这样的场合是不适合这样称呼的。“某某同学”是最好的称呼。苏轼称“梅宣义”,显然是称呼前辈的意味。如果是朋友,宋朝人可以称表字,甚至称呼外号,或者干脆直呼其名。按照按时间看,当时梅尧臣已经不在世了,应该是凭吊老
——读苏札记之二
我楚狂人
无论正史野史都没有见到苏轼与梅尧臣的直接交往。但是,我在苏州地方史中发现了这样的资料,那就是北宋时苏州桃花坞开始修建文人园林,其开山之作是五亩园,五亩园又称梅园,因主人姓梅而得名。梅园主人叫做“梅宣义”,我一眼看去就不像是人名,而是官场上称人官衔的意味。而苏轼曾经游览过梅园。留下了这样一首诗:
寄题梅宣义园亭
苏轼〔宋代〕
仙人子真後,还隐吴市门。不惜十年力,治此五亩园。
初期橘为奴,渐见桐有孙。清池压丘虎,异石来湖鼋。
敲门无贵贱,遂性各琴樽。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敝庐虽尚在,小圃谁当樊。羡君欲归去,柰此未报恩。
爱子幸僚友,久要疑弟昆。明年过君西,饮我空瓶盆。
“寄题”,应该不是当时写的。我以为,这个梅宣义就是梅尧臣,理由如下:
首先,“宣义”这个称呼与梅尧臣的身份符合。所谓“宣义”就是“宣义郎”,宋代元丰改制后用以代光禄寺、卫尉寺丞,将作监丞,后定为第二十七阶。光禄寺、卫尉寺丞、将作监丞,可见是宫廷护卫一类的官员,而且品级不高。事实上,郎官到了宋代已经是闲散虚职,“宋实行差遣之制,诸郎又成虚衔,虽有正官,非别受诏亦不领本司之务”。梅尧臣一直都是下级官员,泛称“宣义”,完全符合当时的官场礼仪。
中国的官场“文化”,多喜欢称对方官职,至今还是,延伸到职场,动辄称“局”道“处”,或“老总”云云,这是尊重而不亲近的称呼,如今天的同学会这样的场合是不适合这样称呼的。“某某同学”是最好的称呼。苏轼称“梅宣义”,显然是称呼前辈的意味。如果是朋友,宋朝人可以称表字,甚至称呼外号,或者干脆直呼其名。按照按时间看,当时梅尧臣已经不在世了,应该是凭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