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由“行长”说开去(下)

2024-04-13 08:14阅读:
所以隋、唐之后,实行科举制,也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过去,我们曾对科举制大加批判过,这个是不公正的。实事求是地讲,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已经是最好的人才选拔制度设计了,它使得封建社会的治理,建立了比较稳定、可靠的人才引进机制。寒门子弟,也可以通过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非常多,保证了社会相对公平、公正。
讲到这里,估计会有人反对:“既然科举制这么好,那为什么那些王朝会灭亡呢?”
这就属于硬抬杠了,呵呵!逻辑是这样的,用一句话解释:科举制再好,也属于上层建筑,它决定不了经济基础。好比瓦片再美观,也代替不了房基和四梁八柱,道理是一样的。(科举制也并非没有问题,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
到了近代,社会的根本矛盾,加上列强侵略,内外矛盾总爆发,几代人经过浴血革命,最终推翻了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社会面貌为之一新,这是我们走向现代文明的前提。
当然,中途亦有过波折,有过“出身决定论”,所以,当年印度电影《流浪者》在中国为什么能够那么火也就可以理解。好在,我们终于走出那段历史,更新了认知,而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思想至今仍然根深蒂固,对于这一点,我觉得这是今天的我们应该感到庆幸的。
回顾过去是为了总结经验跟教训,当下和未来,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需要人才辈出、充满活力和创造的社会,而“小院高墙、关门自嗨”式的门第集中现象,与此是不相容的。
渔父也并不反对那位小男孩长大后当行长,有能力的话,就是央行行长也可以,为打造金融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什么不好呢?但前提是,他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家庭关系,不违反回避制度,亦无不可。
关键是,怎么样建立起有效的机制和制度,让有志向的孩子,在理想面前,有着同样的机会和选择的
权利。

江南渔父
2024年4月10日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