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健康,最好先“通心”
2022-04-02 17:59阅读:
关于健康,大家都很重视,各种各样的宣传,令人眼花缭乱。
全人心理学认为,人们追求的健康应该是“大健康”,即“身、心、灵”的整合的健康。
如何达到大健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调整,至少包括身调、心调、神调、食调、药调等。这些方式不能够简单说谁更重要,但它们不是平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一个优先的问题,也就是说:追求健康,需要先通心。
为什么要先要通心?
注意锻炼身体非常好。但心态不好的情况下,急于求成,运动量过度,有时候反而会练出毛病。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什么效果。这是典型的有焦虑
。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典型的只会通过吃药来调整的人,最后死得很凄惨。所谓心病要用心药医治。可惜林黛玉那个时候没有心理治疗,否则她的抑郁症完全可以解决。
不少人注重食调,注意合适的营养没有错,但忽略了心理,事倍功半。如果心情不好,吃饭也不会香。
还有一些人特别注意灵修(调神),他们打坐念经,或者频繁去教堂,虽然不无效果,但效果不稳定而且非常缓慢,如果他们先做一些心理咨询或者治疗,情况就大不相同。
这里的通心包括与自己通心,主要是指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及能量状态,最有力的通心是处理我们的心理情结。我们的情绪和能
量状态,很大程度上主宰着我们在当下的行为。——当然,通心也包括与他人通心。
如果调心很好,可以迅速过渡到灵修,即调神。如果不调心,有可能越调越“神经”。
如果调心很好,也可以坚持、适度地锻炼身体。
心理健康、灵性健康的人,食物能够很好选择,吃药也减低到最低限度。但只注意吃药、只重视营养者却少有真正的快乐和意义感。
也许有人会问:生了病最重要是赶快求医,哪里顾得上调什么心?调心有什么用?
网友小燕子有一段话自己经历:“拨了一颗一直想拨的牙齿,去拨的时候很紧张,急匆匆的走路,
急匆匆的说话……”我们生病之后,最明显的情绪就是焦虑、恐惧等,就是这些情绪,常常妨碍我们治疗。
勾起我的一个回忆。多年前,一次我的一颗做过根管治疗的牙断裂了,这颗牙非常重要,如果拔掉将马上影响咀嚼和美观,心里不由得有一些着急。在北京某著名口腔医院治疗室里,一专家匆忙地看了看,说:
“这牙必须拔了!”
我的心一凉,同时清晰地觉察到她看得很快,很不仔细。我说:“尽量保留吧……”
“保不了!”她斩钉截铁地回答。
“我不想拔。那今天能不能先治治牙周?”我冷静地说。进治疗室前,我就调整、控制好了自己的心态。在放空的情况下,我注意到,她看得很马虎,似乎心情有一些烦躁,甚至还有一些焦虑。
“不行。不拔就不治!先拔了再说。”她口气生硬,表情冷漠,丝毫没有商量余地,也没有耐心多做一点解释,这反而坚定了我的质疑。——也许她今天心情不好,也许她就这脾气。
第二天我换了一家医院,也是比较有名的。那位医生姓张,果然,他在仔细看过后说:“这牙从劈裂的方向看,是有利于保留的。”于是做了一个牙冠套上。后来用了好多年,一点问题没有……
当然,这个“通心为先”一般不包括需要抢救的危重病人。不过,抢救者以及亲属,是不是也需要“调心为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