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子女要为父母搭建融洽夫妻关系的舞台

2022-12-16 08:16阅读:
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和生命的延续,情系父母,受父母的养育与呵护。父母对子女寄于无限的希望,是父母的精神依托。因此,子女对父母任何一方应该具有相同的感情,尽到同等的责任,以维护父母的和谐团结为己任,在协调父母关系中起到积极的融合作用,不应成为父母的御用工具,受父母单方面言行的影响而摇摆于父母之间,充当着扩大父母矛盾、影响父母正常关系的不光彩角色。
为人子女者必须懂得,就亲情关系而言,自己属父母共同所有,不是父亲或母亲一方拥有的财产。家庭发生变故,父母关系对立,乃至分手,矛盾的背后,除父母个人因素外,往往还伴有子女的因素,是子女的不当做法助推父母朝着背离的方向越走越远。又因子女的努力,使父母背离的间隙越来越缩小,乃至消失。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夫妻,彼此产生矛盾时,一方为了增强对抗另一方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常采取引诱、拉拢、教唆、纵容等手段,把孩子推出来,让他(她)们站在自己一边,借孩子之口,替自己说话办事,或者为了推脱自己责任,把一些问题的原因推到孩子身上,此时,如果子女们经不起诱惑、辨不清真假、把不住方向,就最容易中招,成为父亲或母亲一方的御用工具和替罪羊。家庭生活中,被父母利用、搞“一边倒”,朝一边推墙的子女并不鲜见,在他(她)们的推助下,父母的矛盾越来越深,问题越来越大,夫妻关系越来越紧张。这种父母对孩子的御用倾向是必须克服的。
子女在处理父母关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正面的作用能够融合父母关系,反面的作用会分裂父母关系,我们坚持提倡前者,反对后者。子女身处父母关系之中,经常会遇到父母间发生的问题,能否在其中起到子女应有的作用,既是对子女们处置能力的锻炼,也是对子女们基本素质的考验。为此,
对父母,在感情上要保持中立,起到平衡作用,不要感情用事。父母亲不管谁对谁错,责任谁大谁小,错误谁先谁后,无论那一方,对也好,错也罢,对子女来说,父母都是生我养我者,他们与我都有割舍不掉的亲情,在情感上不可
偏废,必须是一样的,该呵护的要呵护,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帮助的要帮助,该听从的要听从。也就是说,要保持中立的态度,像天秤那样,以平等的姿态很好地平衡父母之间的关系。不能感情用事,有失平等,厚此薄彼,倚轻倚重,拉一方,打一方。
对父母的做法要有所辨析,起到鉴别作用,不要随波逐流。家庭生活中,夫妻组合的条件背景以及彼此情况不同,表现在子女面前的做法也有优劣,特别是关系紧张的父母,通常没有好话可说、好事可做,容易争锋相对或走向极端,伤害到对方。在此情况下,最容易冲动,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大多缺乏理性,口无遮拦,不计后果。面对父说父有道,母说母有理,好坏难辨,真假混杂的言行,身为子女就要多个心眼,用心分辨,不要急于表态,一般情况下,以劝和、平息事态为主,即使能判明谁对谁错、是非分明的问题,也不必当场裁判,更不要似是而非,随波逐流,动荡不定,使问题复杂化。
对父母的矛盾要公正协调,起到融合作用,不要掺杂私念。父母同处一个屋檐下,难免要有口角、争执、吵闹,当他们产生矛盾时,子女要充当好中介角色,本着“劝和不劝散”的精神,千方百计给父母做协调工作,化解他们的矛盾,缩小隔阂,促成融合,像中介人那样,撮成和解,把事情办好。不要当搅局者,掺杂自己的私心杂念,见利忘义、望风使舵,不顾父母的情感,漠视父母的团结,添油加醋,好一方,恶一方,拼命往父母的“伤口”上撒盐,使父母的矛盾越积越深,关系越闹越僵。
对父母的暗示要恰当处置,起到润滑作用,不要盲目听从。父母在无休之的争斗中,单靠自己的口舌难以自圆其说,一般都要给子女提出某些诉求,向女子诉说自己的是,对方的不是,暗示子女给予支持,希望子女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得到同情和帮助,最终寻求解脱。此时,子女们头脑要清醒,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人云亦云,为父母单方面的因素所左右。要学会斡旋,当好老娘舅,起到调和作用,不要偏听偏信,催化、助长、扩大矛盾,谨防自己成为父母单方的御用工具。
总之,笔者认为,子女对父母尽孝,不仅表现在日常的嘘寒问暖上,而且,在维护父母良好关系中发挥应有作用,尽到自己应尽责任,同样也是对父母尽孝。为了父母和睦相处,维护来自不易的家庭组合,子女们应在父母之间搭建起沟通的舞台,多做劝解工作,使自己成为融洽父母情感的桥梁与纽带。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