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井冈山拉练记实(七)在三湾村枫树萍下学党建

2022-12-16 08:45阅读:
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六时,我们南昌步校野营拉练学员从江西莲花县彭家里出发,沿着毛主席带领红军上井冈山的老路,途经婆婆凹、石市,行程十二公里,于当日九时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永新县三湾村,入住三湾公社址。
三湾村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莲花县相邻最近的一个村落,四面环山,清山绿水,气候宜人,村北侧的半山腰上,高高地树立着一排红色标语,上面写着“发扬红军精神,支部建在连上”,我们一进三湾,一眼就见到了这十二个大字,三湾改编的主题立刻就印入了我们的脑海。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三湾村,针对部队对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战略转变认识不足;部队组织机构庞大,枪多人少,官多兵少,不统一,不精干,不便指挥;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动摇,思乡想家,不告而别;团、营、连普遍没有建立党组织,党对军队的领导没有确立等情况,进行了红军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如建立了党委制,由原来的军事长官管部队说了算,变为党管军队,重大问题由党委讨论决定。又如,大力发展党员,连队建立了党支部,班有党员、排有党小组,使部队有了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党的组织有了联系群众的基础,能够经得起任何艰难困苦的考验。还如,建立了党代表制度,红军中的党代表一九二九年后改为政治委员,连队的党代表一九三一年改为政治指导员。
在三湾村,我们首先参观了工农革命军团部、士兵委员会旧址和毛主席集合改编部队讲话的地方。之后,我们在三湾村头的大枫树萍下,听取了校政治部教研室教员所作的三湾改编的历史背景,改编前的部队状况,改谝的意义和历史作用以及如何发扬三湾改编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报告。结合参观学习,各班重温了毛主席“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的教导,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访问了当地的革命老人,深入了解当年老百姓从误解、了解到迎接、热爱毛主席这支革命队伍的整个过程,学校还组织我们以班为单
位野餐,做忆苦饭,体验红军的艰苦生活。通过参观、学习、讨论、访问、体验,使我们对三湾改编的伟大意义与历史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为领会毛主席培育的井冈精神,搞好在井冈精神鼓舞下的野营拉练奠定了基础。
一九七六年八月,“文革”运动的余波未平,人们对上山下乡,扎根农村,生活在贫下中农家中的知识青年相当钦佩。在那里,上海籍复员军人魏尧升,坚决不回上海来三湾村插队落户的事迹闻名江西,深深地打动了三湾人民的心,他也成为当时来三湾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单位学习的先进典型,我们全体学员也请他作了事迹报告,事迹非常动人,许多上海籍学员为有这位好老乡感到骄傲,纷纷采访,问这问那。
我们在三湾住了两天,二十八日清晨,离开三湾,向宁冈进发。
我在三湾的标志性地物——枫树萍下,照了相,留作纪念,这张照片至今保存着。那时的我,才三十二岁,年轻气盛,正在兴旺时期,已是一名师司令部的科长了。
井冈山拉练记实(七)在三湾村枫树萍下学党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