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后人为什么会如此赞誉名妓董小宛呢?

2016-12-20 08:56阅读:
董小宛秦淮八艳之一,是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爱情故事才艺名妓。她的故事流传300多年了,人们还是津津乐道。没有因为她的妓女出身而轻贱她,而是赞誉有加,这是很好的纪念。那么后人为什么会如此赞誉、怀念她呢?
后人为什么会如此赞誉名妓董小宛呢?
​一、出身如此卑微,却关心国事。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恰恰相反,她虽然出身卑微,却关心国事。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动的关键时刻,东林党、复社,强烈要求改革明末弊政,跟以阉党余孽阮大铖为代表的大地主集团的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董小宛与手帕姐妹顾横波、李湘真、李香君、柳如是等同情东林党人,站在复社后期领袖陈贞慧、侯方域、冒襄、方以智、吴应箕、黄宗羲等一边,支持他们的正义行动。
二、满清贵族南下之时,表现出民族气节。
在逃难江南时,她耳闻目睹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大辟、嘉兴剃发等血腥暴行,对满清统治集团的民族屠杀、民族侮辱政策十分痛恨。在盐官城照料被惊吓而病危的冒襄时说:“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展万有,逍遥物外,慎毋忘此际此语!”劝导冒襄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跟满清贵族合作。董小宛的言行对冒襄本人一生义不降清影响很大。比起那些降清的“大丈夫”冯锉、王铎、金之俊等文臣,洪承畴、吴三桂、阮大铖等武将,董小宛品格之高就不言而喻了。
后人为什么会如此赞誉名妓董小宛呢?

三、追求个性解放,追求幸福生活。
欢场中,男女杂坐,喧嚣并起,每次遇到这样的场面董小宛就心生厌烦,落落寡欢,而每到幽林远壑,面对片石孤云,则恋恋不舍。她的性格,似乎更适合当一个闺阁诗人,而不是迎来送往的神女。董小宛要把自己从风尘中拔出来,只有从良这一条路可走。
从名妓到贤妾,董小宛一路坎坷,一路血泪,完成了这个转变。与其他姐妹“红颜薄命”的结局比较而言,董小宛在个人爱情上虽只八年,艰辛历尽,作为红颜知己,为冒襄而憔悴,看似是幸运一些了。但她孤高的心灵是否真的有所归依?那就不得而知了。清初文人黄虞稷曾写了一首诗悼念董小宛曰:“珊瑚枕薄透嫣红,桂冷霜清夜色空。自是愁人多不寐,不关天末有哀鸿。半床明月残书伴,一室昏灯雾阖缄。最是夜清凄绝处,薄寒吹动茜红衫。”,这诗满是凄愁孤冷啊。
四、才艺出众,诗画俱佳。
董小宛才艺出众,爱写诗,十分认真刻苦,“意所欲得与意所未及,必控弦追箭以赴之”。她写诗才情迅疾,如顺治七年正月初二日读到唐代七岁女子“所暖人异雁,不作一行归”之句,凄然泪下,和成八绝,哀声怨响,令人不堪卒读。遗憾的是她的诗已经大多散失。另外,在苏州的时候,小宛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绘画,能够画小丛寒树,笔墨楚楚动人。她15岁时画的《彩蝶图》现收藏在无锡市博物馆,上有小宛题词,并有二方图章印记,还有近人评价很高的题诗,到如皋后,她保持着对绘画的特殊爱好,时时展玩新得长卷小轴或家中旧藏。她善于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
后人为什么会如此赞誉名妓董小宛呢?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