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说实话,对发展我不是很感兴趣
2017-02-16 20:10阅读:631
海德格尔导论
理查德 波尔特 著
元尚 试译
X
第二章 根
梅斯基希宁静的小镇施瓦本是圣马丁家,这个优雅的德国南部村庄有一座华丽的天主教堂。在教堂的阴影中,一座军人的雄伟雕像矗立着,它的上面铭刻着,“我们在世界战争1914-1918年中死去的英雄”。一个严肃的纪念当地荣誉名人作曲家康拉丁克罗采的纪念碑。与其相隔数步之遥,牌匾上标志着,那是梅斯基希著名人物——马丁·海德格尔,童年时居住生活过房子。他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是马丁教堂里的司事。游人可以通过一段简短的攀登路程,就能到达有海德格尔墓地的积家山顶。田野中的墓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碑是一个十分醒目的十字架。石头上刻着非常醒目星号“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回忆起哲学家在1947年写下的一句话:“思考就是自己限定在一个单一的思想中,因为那是站在自己喜欢的世界星空之下。”[1]
海德格尔出生、埋葬在这个保守的,虔诚的农村小镇。但是,通过这些能理解他的哲学?在康拉丁克罗采的诞生175周年之际,1955年,海德格尔在梅斯基希纪念地说过这样的话:“越精通,越彻底,其人消失后,他的作品(越伟大)”[2]然而,他自己在1921年写道:“我活在具体与现实的我的'我'中,并走出我的智力和起源之地,环境与生活环境,不管提供给我的是什么,这些在我生活中都是一个重要的经验”
[3]
在1929年,他一般强调的更多的一点:每个形而上学问题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提出,即提问者本身与存在一起作为问题,也就是说,被置于质疑中。“4海德格尔哲学,绝不是孤立的从一个具体状况去追问纯粹原因的问题。他认为,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历史的建立在自己特定遗产上的。他1955年在纪念馆的演说,引用了地区诗人彼得·约翰黑贝尔:“我们像植物一样,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自己是否必须与我们的根,从泥土里长出来,为了在苍天之下开花结果。”[5]
有十分充分的理由,让我们注意到海德格尔的生活和性格根源。当然,我们也不应该把哲学降低到哲学家的个性,好像他们的思想,只是思想家的个人习惯与神经症的状态。这样的思维方法,阻碍了我们去经验判断哲学的真实与虚假,以及与生活相关联系。正相反,我们必须要考虑海德格尔思想的开端,当我们努力去发现,是什么照亮了他的思想,以及是什么误导了他,我们开始照亮和隐藏我们的世界,在打开某些维度的生活同时,它们也关闭。用海德格尔首肯的话说,我们打开一个起源“空地”,其中的东西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开放的空间——但是这空地又总是被黑暗森林环绕,隐藏和难见的领域。
海德格尔的背景使他特别同情德国国家的传统世界。
他倾听克里斯蒂安的承诺和要求,它将生活和历史的解释视为一种罪恶和救赎的戏剧。他熟悉几百年来人们日常劳作的惯例。[6]
他熟悉农民耕种并生活于其中的农村,他喜欢滑雪或徒步穿越黑森林时的景观。
内疚的经验,斗争的真实性、工艺品、自然,这些都构成了他的思想主要维度。
正如海德格尔开始揭示传统乡村生活给他的启示,他的背景使他从城市的现代性看出其闭锁。它强调效率和生产力,其新闻和新奇的事物,文化和世界主义。他总是保持极度对机械装置的怀疑、新闻界和自由民主,保留他乡恋。当被问及离开弗莱堡大学和教授,1933年在柏林,他拒绝了。这时他的一篇名为,“我为什么留在(巴登符腾堡)州里?“文章中他是这样解释的,他说自己的“哲学研究,......属于农民的作品”[7]
如果不是因为海德格尔有着非凡的天赋,那么他也就顶多只能做一个州里面保守主义者。他聪明,好奇,但他内心又是不安分的,这就自然倾向于捍卫他知道的东西,并努力去理解它们。年轻的马丁似乎必然注定要走学术的道路,1909年他进入神学院,耶稣会秩序要求的自律虔诚,对他来说不足为奇。可是,仅两周之后,他就离开了这里。有人说,他是因为心脏有点问题。不管这个问题是纯粹的病理的还是精神上的,在弗莱堡大学,他最终选择了学习追求神学严格的学术方法。直到到1911年,他发现了自己真正的使命:他就读哲学专业。
作为一个哲学家,海德格尔自始至终都在追问问题始源。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世界观的局限性?人类生活和自然的哪些方面被忽视了?西方思想史如何导致了这种狭隘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更有希望的选择,以重振西方历史开端提出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理论的理论
海德格尔在1927
承认“说实话,对发展我不是很感兴趣”,[8]为什么,那么我们应该感兴趣吗?初学者知道海德格尔思想早期发展细节,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这些背景知识也可以理解《存在与时间》。如果,熟悉一些海德格尔早期思想,那将有助于澄清他的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主题的来源。尽管他拒绝这些是他成熟思想标志,但从中可以特别有价值地看到,年轻时海德格尔思想开端的一些观点。最重要的是,了解其思想发展是有意义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存在与时间》,它不是一个完美的和独立的整体,但可以视之为其正在行走的一条哲学道路。现在我们从这条道路的开始。
1911年,海德格尔正式成为哲学学生。
但他阅读关于存在问题的著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他知道弗朗茨·布伦塔诺的《论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的多种意义》(1862)和弗莱堡神学家卡尔·布莱格的《论存在》(《论存在:本体论论纲》)(1896)。”下面这些问题曾以相当含混的方式困挠着我:如果存在者有多重含义,那么哪一种含义是它的主导的基本含义呢?什么叫做存在?“(采用陈小文译文,载于《海德格尔选集》下。”我进入现象学之路“)[9]
此时海德格尔陷入在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翻译研究中。他师从新康德主义海因里希·李凯尔特,并对被号称为难解之书《逻辑研究》十分着迷,该书埃德蒙德胡塞尔发表于1900年。
德国的教育当局要求未来大学教师的产生必须要有两篇优秀的论文,学位论文和Habilitationsscbrift。勤奋的海德格尔,于1913年完成了他的名为《心理学主义的判断理论》博士论文。他的博士后论文(1916)
是《司各脱的范畴学说和意谓理论》。[10]
我们没有必要去研究这些复杂的早期作品。但是它们却可以帮助我们看清青年海德格尔在哲学思考取向上的一些基本特征,它们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那些作者富有戏剧性的转变,这些转变很快就在他接下来的思想中发生了。
探索语言的历史和对柏拉图戏剧对话的研究,
他的成熟转变令人刮目相看,海德格尔也因此而闻名,他声称“‘逻辑’本身的想法在更原始的追问中动荡解体。“[11]
但是,年轻的海德格尔称他的论文是”对逻辑的贡献“,他似乎认同哲学本身的逻辑。他常常强调逻辑与语法或词源学毫无关系:一个陈述的意义与它所表达的语言的特性无关.[12]
当海德格尔认为这是逻辑学家的职责时,他的话听起来好像今天大多数分析哲学家的努力“明确定义和澄清词语含义”.[13]
海德格尔的“逻辑”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通常所说的逻辑,主要是指传统逻辑和符号逻辑。海德格尔知道弗雷格、罗素的数理逻辑研究的发展,但他认为这种逻辑研究存在的问题是方法太有限了。[14]
而逻辑更广泛意义上的研究则是“知道一般的逻辑条件,是理论的理论”。[15]
换句话说,逻辑的任务是解释的理论主张如何才能有意义和如何才是真实的。例如,我们可以看这样的说法,“人类从猿进化而来。”
进化生物学家的调查不论声称是否真假,但根据年轻的海德格尔的观点,一个逻辑学家应该问的是,这种说法是否有可能传达了某些有意义的,与现实相关的东西:它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这种逻辑的概念是广泛的,包括今天我们人们所说的科学哲学,心灵哲学,认识论和语言哲学.
它甚至包括形而上学,在一种关于什么种类的事物的理论的意义上,它们有什么样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的理论断言所表达的命题具有一种特殊的存在“有效性”(合法性(德文:Geltung),不要与
它甚至包括形而上学,在某种意义上的理论的东西有什么和什么样的。用海德格尔的观点看,通过我们表达的命题理论断言有一个特殊的存在,“有效性”(合法性,不要和英语称之为论证的有效性或逻辑一致性的概念相混淆)。有效性是存在的时间模式,它应该与我们自己,我们的陈述和思想以及我们通常讨论的普通对象,有时间限制的“存在”相区别。当我说,“人类从猿进化而来”,我那时的精神状态和我对这些英语单词的说法是真实的,现有的事件。人类从猿的进化而来也是一个真实的,存有的事实。但我的话所表达的命题是“有效的”:这是一个永恒的理想意义正确命题,无论是否有人在思考或表达它。我们通过跳跃到有效性的领域,认识一个对象:
这种“理论论”对思想行为和他们所表达的命题作了严格的区分。因此,海德格尔(李凯尔特和胡塞尔)强烈反对心理主义,声称的逻辑不过是研究人们的思考如何实际发生。相反,逻辑研究我们应该如何思考,以符合永恒的有效性领域的原则。
海德格尔相信我们会发现“所有明确的基本原则,逻辑原则,指导从知识边缘到不可动摇的绝对有效路径”.[17]
他希望对这些逻辑原则的研究将为我们提供整体“存在”的关键视域。18
但同意这样的观点后没多久,海德格尔就激烈地谴责了他们。他拒绝关键的假设,是我们主要通达理论知识与事物相关联。根据成熟的海德格尔,关于真理的科学论述的真实性取决于一个更基本的“解蔽”。在理论发生之前,世界是由“生活”向我们开放出来的,并被安置于历史之中。我们迷恋理论命题,而后,导致了我们疏远人类生存条件的危险;
摈弃了前科学最初让世界对我们有丰富意义的经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海德格尔是如何发展这一立场的。
原书注释
1. 'The Thinker as Poet', in Poetry, Language,
thougbt, tr. A. Hofstadter (New York; Harper& Row,
1971), p. 4.
2. 'Memorial Address', in Discourse on Thinking, tr.
J. M. Anderson and E. H. Freun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6),
p. 44.
3. Letter to Karl Lowith, August 19, 1921, in Im
Gesprach der Zeit, D. Papenfuss & O. Poggeler(eds), 2 0f Zur
philosophischen Aktualitat Martin Heideggers (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1990), pp. 27-32; quoted and translated in T.
Kisiel, The Genesis of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p.
78.
4. 'What is Metaphysics?' in Basic Writings, p.
93.
5. 'Memorial Address', in Discourse on Thinking, p.
47.
6. In 1937 0r 1938 he reflects that his thought has
involved 'a confrontation with Christianity[that] is a preservation
of my ownmost origin-my parents' house, my home and youth - and
also a painful separation from it. Only someone who has been rooted
this way in a real,lived, Catholic world can glimpse some of the
necessities that worked like subterranean tremors upon the path of
my questioning up to now'. Besinnung, GA 66, p. 415.
7. 'Why do I Stay in the Provinces?' in Heidegger: The Man
and the Tbinker, T. Sheehan(ed.) (Chicago, Illinois: Precedent,
1981), p. 28.
8. Letter to Karl Lowith, August 20, 1927, quoted and
translated in Kisiel, The Genesis of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 p.
19.
9. 'My Way to Phenomenology', in On Time and Being, tr. J.
Stambaugh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2), p. 74.
10. Neither text has been published ln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originals can be found in Frube Schriften, GA 1.
11. 'What is Metaphysics?' in Basic Writings, p. 107. We will
take a close look at this claim in Chapter 5,in Basic Writings, p.
107. We will take a close look at this claim
12. GA l, pp. 32, 103, 302, 338, 340.
13.Ibid., p. 186
14.Ibid., pp. 42-3.
15.Ibid., p. 23.
16.Ibid., pp. 22, 24.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