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两个生活实例,让你立刻通达现象学“视域”概念

2019-01-13 00:10阅读:2,138
两个生活实例,让你立刻通达现象学“视域”概念
元尚

视域作为现象学重要概念之一,如果不从现象学方面去理解,那是永远也无法接近的。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总会问,视域是什么?然而就是这么一问就让疑惑者与“视域”失之交臂了。因为通常“什么”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个点,只能是一个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觉得理解了。如果告诉你“视域”是一片广阔的背景。恐怕无论谁都会傻眼,都会如坠五里云雾。可是,是不是“视域”就根本无法领会了吗?非也。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见到两个这样的实例。均为亲身验证。
第一个例子,我们知道冬天萝卜是好东西。市场上到处都有卖的。一般来说,我去的市场,顶多最贵时候,不过一块多点。再贵就没人买了。为什么?因为在人们的视域中萝卜是最普通的蔬菜品种之一,理当便宜。萝卜不是事实,便宜是事实。那么能不能卖贵点或者卖出二倍三倍的价格。很多人会认为不行。理由是“卖贵了,没人买。”这还是视域,并不是明确的就是萝卜。换成白菜也一样。很快我们就会看到,萝卜上标签突然变了,叫“水果萝卜”,价格立刻飘升三块多,一上午卖光,下午去想买都没了。人们真的是为萝卜花的钱吗?其实根本不是,那个“水果”就充当了萝卜的背景,左右着人们。在人们的心中“水果”就必然比萝卜贵,而且可以接受。事实就是大家买的是“水果萝卜”。事实只有在一个广阔的领域中,才能成为事实。如果你仅仅靠着萝卜的一个公认定义去买那个萝卜,比如我说我不要那个“水果”,我只给你“萝卜”的钱,人家会理都不理你,让你放回去。因为我说的不是事实,只是定义。
第二个例子:比如我们夏天去买水果。我们会看到水果一般都被放在一层绿色的树叶上,或者一层假的塑料树叶上,只要是绿色的就可以。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有这个东西和没有这层东西之间的价格,离开就会发现,差很多。不仅如此,我们看到的水果,也不一样。有绿色衬托的水果,我们看着很新鲜,没有的我们会看着灰头土脸。观察结果,卖出去的水果数量,两者虽然不会差很多,但是收益却相差不少。而且更多的消费者,更愿意去买看上去新鲜的水果。为什么?还是那个视域决定了人们的行为。看上去新鲜实际上是被绿色衬托出来的,并非真的新鲜鲜艳。可是人们买的就是这个新
鲜鲜艳这个事实。
好了,我如果在通俗的比喻一下,也许大家立刻机会明白“视域”概念了,(声明一下,比喻永远是不贴切的,只能比喻,领会为主,不能死套。)先入为主。这个成语,最能反映出“视域”概念的一些基本特征。海德格尔说的“先行把握”,伽达默尔说的“偏见”都和它有直接关联。如果康德的先验判断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更能够得到很完满的理解。
补充:胡塞尔发明“视域”这个概念,无非就是日常最常见的现象,只是他独具慧眼的发现了它,并且用一个词把它凝固下来。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哲学家,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有两条路可以让他们走上哲学,走进哲学历史,一个是对日常现象的领会与把握。最近的日常现象,人们通常都是视而不见的,就像一个近视眼人带着眼镜看东西,是从来不会先看看,仔细看看戴着的眼镜,然后再去看其他东西。然而近视眼的视物必须通过眼镜,才能看到看清其他东西,可是当人们问他们看清东西没有,他们都会回答看清了,或者没看清。没有会说出事实,说我先看清楚了眼镜,随后看清楚,或看不清楚其他东西。因为他们对于眼镜是视而不见。哲学家的特点是不断追问这个最近的,几乎视而不见的东西,才会发现人们发现不了(其实是不愿意发现)的东西。第二路径则是,发掘前代哲学家的核心基础概念,重启问题,不断追问,企图解决,然而不能进入解决通道,否则就不是哲学问题了。哲学乃人类心灵无休止的没有终点的接力赛。
其次,事实不是由事实中的质料来决定的,而是由事实的发出者决定的(决定就是出发,启动)。你不去购物就没有没有购物的这个事实。也许一件商品就摆在市场上,但是你不去购买它,它对你就不是事实,也就不存在于事实之中。只有当你去购买它时,它才会与你相遇(才有与你相遇的可能),它才成了你事实中的质料。如果反过来说,市场的所有商品决定你的购买事实,那么就算你有那么多钱,你一次起码也得把一家市场买空了,因为那里的商品决定了你的买,你如果不买等你违背了那个决定,等于那个决定就不存在。然而按照通俗的那些主义的理解,那个摆着的东西决定了你,你就不能不被这个决定限定。然而市场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决定关系。一件商品在不在商场里摆着,都无法决定你的购买行动。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甚至自己亲身经历到,你去买了,可是东西卖完了。然而你的购买事实(行动)的确存在了。什么情况下可以设想摆在那里的东西可以决定人的一切,只有一个情况,那就是坐在屋子里,做各种设想实验,反正你不需要花钱,不需要跑腿,不要费神。就算你设想摆在那里的东西决定你的购买,你也不需要花钱去买。这种设想还不如策划专家的设想有用,一个策划家起码,设想了谁决定(吸引谁掏钱),实施出来,就可以增加利润。是以,社会上之所以99%的人,看不起坐屋子里面对概念做设想的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人设想出来的东西,连他们自己都不信,都不做。


首发于林中路空间。林中路空间为专门发布本人哲学文字之处。这里依然以发布其他文章为主。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