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生活实例,让你立刻通达现象学“视域”概念
元尚
视域作为现象学重要概念之一,如果不从现象学方面去理解,那是永远也无法接近的。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总会问,视域是什么?然而就是这么一问就让疑惑者与“视域”失之交臂了。因为通常“什么”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个点,只能是一个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觉得理解了。如果告诉你“视域”是一片广阔的背景。恐怕无论谁都会傻眼,都会如坠五里云雾。可是,是不是“视域”就根本无法领会了吗?非也。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见到两个这样的实例。均为亲身验证。
第一个例子,我们知道冬天萝卜是好东西。市场上到处都有卖的。一般来说,我去的市场,顶多最贵时候,不过一块多点。再贵就没人买了。为什么?因为在人们的视域中萝卜是最普通的蔬菜品种之一,理当便宜。萝卜不是事实,便宜是事实。那么能不能卖贵点或者卖出二倍三倍的价格。很多人会认为不行。理由是“卖贵了,没人买。”这还是视域,并不是明确的就是萝卜。换成白菜也一样。很快我们就会看到,萝卜上标签突然变了,叫“水果萝卜”,价格立刻飘升三块多,一上午卖光,下午去想买都没了。人们真的是为萝卜花的钱吗?其实根本不是,那个“水果”就充当了萝卜的背景,左右着人们。在人们的心中“水果”就必然比萝卜贵,而且可以接受。事实就是大家买的是“水果萝卜”。事实只有在一个广阔的领域中,才能成为事实。如果你仅仅靠着萝卜的一个公认定义去买那个萝卜,比如我说我不要那个“水果”,我只给你“萝卜”的钱,人家会理都不理你,让你放回去。因为我说的不是事实,只是定义。
第二个例子:比如我们夏天去买水果。我们会看到水果一般都被放在一层绿色的树叶上,或者一层假的塑料树叶上,只要是绿色的就可以。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有这个东西和没有这层东西之间的价格,离开就会发现,差很多。不仅如此,我们看到的水果,也不一样。有绿色衬托的水果,我们看着很新鲜,没有的我们会看着灰头土脸。观察结果,卖出去的水果数量,两者虽然不会差很多,但是收益却相差不少。而且更多的消费者,更愿意去买看上去新鲜的水果。为什么?还是那个视域决定了人们的行为。看上去新鲜实际上是被绿色衬托出来的,并非真的新鲜鲜艳。可是人们买的就是这个新
元尚
视域作为现象学重要概念之一,如果不从现象学方面去理解,那是永远也无法接近的。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总会问,视域是什么?然而就是这么一问就让疑惑者与“视域”失之交臂了。因为通常“什么”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个点,只能是一个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觉得理解了。如果告诉你“视域”是一片广阔的背景。恐怕无论谁都会傻眼,都会如坠五里云雾。可是,是不是“视域”就根本无法领会了吗?非也。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见到两个这样的实例。均为亲身验证。
第一个例子,我们知道冬天萝卜是好东西。市场上到处都有卖的。一般来说,我去的市场,顶多最贵时候,不过一块多点。再贵就没人买了。为什么?因为在人们的视域中萝卜是最普通的蔬菜品种之一,理当便宜。萝卜不是事实,便宜是事实。那么能不能卖贵点或者卖出二倍三倍的价格。很多人会认为不行。理由是“卖贵了,没人买。”这还是视域,并不是明确的就是萝卜。换成白菜也一样。很快我们就会看到,萝卜上标签突然变了,叫“水果萝卜”,价格立刻飘升三块多,一上午卖光,下午去想买都没了。人们真的是为萝卜花的钱吗?其实根本不是,那个“水果”就充当了萝卜的背景,左右着人们。在人们的心中“水果”就必然比萝卜贵,而且可以接受。事实就是大家买的是“水果萝卜”。事实只有在一个广阔的领域中,才能成为事实。如果你仅仅靠着萝卜的一个公认定义去买那个萝卜,比如我说我不要那个“水果”,我只给你“萝卜”的钱,人家会理都不理你,让你放回去。因为我说的不是事实,只是定义。
第二个例子:比如我们夏天去买水果。我们会看到水果一般都被放在一层绿色的树叶上,或者一层假的塑料树叶上,只要是绿色的就可以。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有这个东西和没有这层东西之间的价格,离开就会发现,差很多。不仅如此,我们看到的水果,也不一样。有绿色衬托的水果,我们看着很新鲜,没有的我们会看着灰头土脸。观察结果,卖出去的水果数量,两者虽然不会差很多,但是收益却相差不少。而且更多的消费者,更愿意去买看上去新鲜的水果。为什么?还是那个视域决定了人们的行为。看上去新鲜实际上是被绿色衬托出来的,并非真的新鲜鲜艳。可是人们买的就是这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