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园林史必背园子详解】清朝苏州名园—拙政园全解析

2022-06-01 15:54阅读:

2020-08-07 18:00
前言
《中国古典园林史》对于同学们了解造园发展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正是大部分景观考研院校将其列入必读书目的原因之一。上林苑将持续整理园林史中的易考点和常考点,请持续关注哟!
说到清朝的江南园林,
那么最著名的就是就是苏州四大园林啦!
今天我们将详细解析拙政园
拙政园即是苏州四大名园
(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
也是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在园林史上重要的地位不言而喻
今天我们就来详解留园的布局与景观特色!
【往期请看】
【园林史必背园子详解】清朝苏州名园—留园全解析
1景观布局
拙政园是明清以来苏州最著名的园林之一,也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由于历史 的长久,其间经过一些改建, 至清末拙政园形成中、东、西三部分( 西部补园、中部拙政园、东园归田园居)。
【园林史必背园子详解】清朝苏州名园—拙政园全解析
拙政园总平图
总体布局以 水池为中心
,尤以中部为代表,也最精彩,中部和西部是利用园址本来的积水之地稍加竣治而成的,东部则多为平冈草地。
【园林史必背园子详解】清朝苏州名园—拙政园全解析
【园林史必背园子详解】清朝苏州名园—拙政园全解析
拙政园中部和西部平面图
中部景观—理水
中部景观(主体和精华所在):
拙政园中部的面积约1.8 公顷,水面约占三分之一,总体布局以水面为中心,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院,有山水为主的开场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场空间,也有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
【园林史必背园子详解】清朝苏州名园—拙政园全解析
园内水面分散,但是每处都保持较大的面积,因此显得完 整而不破碎,它可以看作是同一水面的分割,也可以看作是若干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水面组合在一起。
水面空间既有变化,又是互相联系的,在中部的东侧及西部的西南, 水池有水,形如曲折的水湾,使人望之深远无尽。
中区景观--筑山&建筑
池中垒土石构筑成东西两个岛山,把水池划分为南北两个空间。西山较大建 “雪香云蔚亭”,西山西南建 “荷风四面亭”,东山较小,山后建 “待霜亭(又名北见亭)”
【园林史必背园子详解】清朝苏州名园—拙政园全解析
荷风四面亭”位于水池中央, 西南各架设曲桥一座,作为全园的交通枢纽,这二桥将池分为三部分,但桥身空透,桥栏很低,因此造成似分未分,保持了水面开阔澄净的感觉,西侧曲桥通往“柳荫曲路”,东侧通往“倚玉轩”
【园林史必背园子详解】清朝苏州名园—拙政园全解析
中区主要对景
1、中部园内建筑以 远香堂”为主体,它的主要作用为宴客与四面观景,位置适中,周围环境开阔舒畅,体形大而 严整。与 “雪乡云蔚亭”构成园林中部南北中轴线
2、水池西侧半亭 “别有洞天”,东端小亭 “梧竹幽居”,形成主景区东西向次轴线。
3、 “小飞虹”(木质结构廊桥)与“ 小沧浪”南北呼应。 小沦浪一处,水面则以曲折展延,引人入胜:在池水两旁围绕着亭廊,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由小沧浪依槛北望,水面深远,树木略加遮掩,用廊桥分隔水面,使空间延伸扩大,又不过分暴露,
【园林史必背园子详解】清朝苏州名园—拙政园全解析
西区—补园
拙政园西部的总体布局也以水面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理水的处理与中部截然不同。
建筑主要集中在池的南岸,池的北面为山,山上及傍水建亭阁,东北面和西南面池水狭长.园内建筑以南面的 三十六鸳鸯馆为主体。
【园林史必背园子详解】清朝苏州名园—拙政园全解析
主要景观:
浮翠阁”(全园最高点)和“ 与谁同坐轩”(为临水构筑的扇面形的小亭)互为对景
“宜两亭”“倒影楼”隔池相峙、互成对景
“塔影楼”“留听阁”构成南北呼应的对景线
【园林史必背园子详解】清朝苏州名园—拙政园全解析
2、景观特点
经常会有请简述拙政园的
布局特征/景观特点一类的问题
而拙政园的精华就是中部
在这里整理了中部拙政园的主要景观特点
同学们可以保存下方卡片记忆哟!
【园林史必背园子详解】清朝苏州名园—拙政园全解析
【园林史必背园子详解】清朝苏州名园—拙政园全解析
【园林史必背园子详解】清朝苏州名园—拙政园全解析
END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可以戳下方回顾哟!
END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和理论解析
可以戳我们小锦鲤哟!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