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愿力,出生善根。
我们要记住这八个字,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我们有善根吗?什么是“善根”?如果我们经常听老法师讲经,就会知道,“善根”即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是我们的觉心,是我们的自性觉。我们无量劫在六道中轮回,用的都是妄心(神识),妄心用久了,已经把真心(自性)遗忘了。发菩提心也就是发愿见真心,住真心,住在常乐我净的极乐净土。
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
“魔军”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业力,是贪嗔痴慢疑的诱惑力。“诸佛”又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心所现的一切境界相。还是举个例子,我最近一段时间里,心里所挂念的事儿就是想去高邑见老菩萨,但是因为疫情的缘故总不能成行。想去见老菩萨是贪心吗?如果我去执着它,那就是贪,如果我把念头转向“尊重奉事诸佛”,也就是见老菩萨的事儿随缘,安抚顺家人,让家人心里高兴,结果出现了,家人也会让我高兴,带我去高邑见老菩萨。总结一下,我们要把贪嗔痴的心,转移到照顾好家人(敦伦尽分),和讲经说法(法音普及无边界)的事业上。
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
这样的人,“为世明灯”,这样的人,是“最胜福田”,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殊胜吉祥”,这样的人,“堪受供养”。
赫奕欢喜,雄猛无畏。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常为诸佛所共称赞。
这样的人是阿弥陀佛的第一弟子,这样的人“欢喜”、“无畏”、“相好”、“庄严”,“常为诸佛所共称赞”。
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行遍道场,远二乘境。
这是在修真实功德的境界,“究竟菩萨诸波罗蜜”也就是得无量智的意思,“安住不生不灭住三摩地”也就是观法如化三昧常寂的意思。“行遍道场,远二乘境”这句经文我们怎么理解?说简单点就是要在生活中,待人接物过程中“洗心易行”,而不是找一个僻静地方独享寂静,静不是净,清净无染。
阿难:我今略说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若广说者,百千万
我们要记住这八个字,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我们有善根吗?什么是“善根”?如果我们经常听老法师讲经,就会知道,“善根”即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是我们的觉心,是我们的自性觉。我们无量劫在六道中轮回,用的都是妄心(神识),妄心用久了,已经把真心(自性)遗忘了。发菩提心也就是发愿见真心,住真心,住在常乐我净的极乐净土。
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
“魔军”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业力,是贪嗔痴慢疑的诱惑力。“诸佛”又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心所现的一切境界相。还是举个例子,我最近一段时间里,心里所挂念的事儿就是想去高邑见老菩萨,但是因为疫情的缘故总不能成行。想去见老菩萨是贪心吗?如果我去执着它,那就是贪,如果我把念头转向“尊重奉事诸佛”,也就是见老菩萨的事儿随缘,安抚顺家人,让家人心里高兴,结果出现了,家人也会让我高兴,带我去高邑见老菩萨。总结一下,我们要把贪嗔痴的心,转移到照顾好家人(敦伦尽分),和讲经说法(法音普及无边界)的事业上。
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
这样的人,“为世明灯”,这样的人,是“最胜福田”,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殊胜吉祥”,这样的人,“堪受供养”。
赫奕欢喜,雄猛无畏。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常为诸佛所共称赞。
这样的人是阿弥陀佛的第一弟子,这样的人“欢喜”、“无畏”、“相好”、“庄严”,“常为诸佛所共称赞”。
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行遍道场,远二乘境。
这是在修真实功德的境界,“究竟菩萨诸波罗蜜”也就是得无量智的意思,“安住不生不灭住三摩地”也就是观法如化三昧常寂的意思。“行遍道场,远二乘境”这句经文我们怎么理解?说简单点就是要在生活中,待人接物过程中“洗心易行”,而不是找一个僻静地方独享寂静,静不是净,清净无染。
阿难:我今略说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若广说者,百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