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说戏《五凤岭》之一:结合王红丽“坐寨”唱词,说《五凤岭》这出戏(附刘桂荣的

2018-07-20 19:18阅读:62

戏曲《五凤岭》是从章回小说《五女兴唐传》(作者刘林仙)改编的,本文扎笔远一些,就从这部小说说起吧。我儿时很喜欢读武侠小说,但作为男孩子多半爱看《雍正剑侠图》、《小五义》之类的小说,整天脑子里都是胜英、黄天霸,以及展昭、艾虎等绿林好汉。现在还记得当年也读过《五女兴唐传》这部小说,不过书中写儿女情长多一些,翻过书中一些章节后,也就没有看完。今天又从网上找到这部小说,《五女兴唐传》全书共四十二回 (链接:http://www.zhaoxiaoshuo.com/book-mulu-2494829/ ),你有时间的话,不妨打开看看。
右下图是王红丽在豫剧《五凤岭》中扮演吴凤英的截图
豫剧-五凤岭

《五女兴唐
传》写的是:唐高祖年间,朝庭设下考棚,邀请四方文武举子上京求取功名。此故事由文曲星李怀玉和武曲星李怀珠开头,又由李怀玉引出五个奇女子(吴凤英、张美容等)。一把青龙宝剑,在武林中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五位女中豪杰在江湖上行侠仗义,除恶济善,又阴差阳错的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此书由李怀玉和李怀珠两弟兄与众女侠将故事演义的无限精彩,并由此衍生出《五凤岭》及《二龙山》两出大戏。其流行区域主要在河南和山东两省,包括豫剧、山东梆子、乐腔、坠剧、琴书,甚至一些南方剧种剧种都有演出。
先释戏名。为什么叫《五凤岭》?乃是五个武功超群的女子,因不同理由被逼离家出走,又因不同原因聚集在一起,她们占山为王,成为绿林女杰,所以叫《五凤岭》。是哪五个女子?参照山东梆子《五凤岭》版本,是指张美荣、吴月英、吴凤英、胡凤莲、白玉娥等五位女中豪杰占山为王,举起义旗,杀了黑风王,将他所占据的黑风岭改成了五凤岭,于是引出了这个剧名。而豫剧改编版本,将胡凤莲、白玉娥两个人物去掉,后来又将常秀鸾添上,怎么算也不够五个,似乎与戏名不太吻合,但不影响剧情的发展。
戏曲《二龙山》为什么这样取名,我说不清楚,可能与李怀玉和李怀珠两弟兄有关。希望老戏迷或专家能给予指点。
这两出戏情节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有连台戏本戏,有单本戏,且演出版本很多,不是一篇文章就能介绍完的,所以我计划至少分三篇博文来说这些戏。


(一)豫剧《五凤岭》是近十多年改编最成功的一出戏


本文集中笔墨说豫剧《五凤岭》,它还有好几个戏名:《对玉镯》、《玉镯情》、《常秀鸾夺状元》、《收吴凤英》、《文状元挂帅》等。它的续集叫《二龙山》。提到这出戏,不能不提到王红丽和她的父亲王豫生(已故)。大概十年前,由父亲整理剧本,并兼任音乐设计,由女儿王红丽扮演戏中吴凤英,《五凤岭》演出后,不仅在河南,还在宝岛台湾都引起轰动。
说戏《五凤岭》之一:结合王红丽扮演的吴凤英唱词,说《五凤岭》的剧情 - 唐小宝 - 唐小宝说戏
左图是王红丽在清唱
要讲这出戏的剧情简介,真不好说,因为这出戏演出版本较多,虽剧情大同小异,但都不完全符合王红丽的演出版本。从网上搜索到如下的剧情简介资料,仅供参考:《五凤岭》是根据河南省开封市田文明口述整理。主要写秀才李怀玉,因岳父吴成公昧亲加害,其妻吴凤英放之逃生。李怀玉又入赘于狐仙皮秀英,因欲进京赶考,皮秀英乃借常秀鸾尸首还魂,随夫进京。李怀玉得中文状元,常秀鸾入武场,刀劈马吉魁夺得武状元印。吉魁父马三保上殿奏本,欲斩秀鸾。幸得程咬金保奏获免,使怀玉挂帅印征剿五凤岭。李怀玉前妻吴凤英亦逃出,据五凤岭竖旗寻夫。李怀玉引兵至,两兵相接,夫妻会见。李怀玉亮出凤英所赠之玉镯,夫妻乃得相认。简介中说到借尸还魂的一场戏,王豫生先生当然把它改了,其他一些情节也有改动。
故事发生时间在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年间(包括隋末、唐初这段时间)。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呢?就在洛阳城东的偃师境内(详见下面唱词)。戏的主人公有两个,女一号是吴凤英,男一号是李怀玉。前十几年王红丽及父亲王豫生共同打造的豫剧《五凤岭》,虽说是改编,但保留了豫剧最原生态的东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王豫生是是豫剧作曲家,他不可能不知道豫剧《五凤岭》原来的演出版本。在改编时,他对剧本没有胡改、瞎改,虽需要削枝减蔓,经过了压缩与删减,去掉了不少可有可无的人物,但仍坚持了《五凤岭》原来的整体框架,保留了戏的原汁原味。对戏中有迷信色彩或不合时宜的情节,肯定要想办法修改。例如,在李怀玉因欲进京赶考,借常秀鸾尸首还魂的故事肯定改写。再一点要说的是,《五凤岭》最后怎样收场,是一个人娶了三个老婆?还是坚持“一夫一妻”制,让吴凤英、张美荣和常秀鸾三个女人各有所配?我昨天看了小皇后豫剧团,去年5月才制作的《五凤岭》视频(由王红丽的徒弟周红梅主演),依然按李怀玉与三个女人共同生活作结尾。小说就是这样写的,戏曲也是这样演的,且三个女子都曾救过李怀玉,作为感恩,也不应该把哪个舍弃掉。同时,旧社会一夫多妻司空见惯,并不违法,如果要坚持当今的一夫一妻原则,那《三哭殿》《大登殿》,包括全本《蝴蝶杯》等戏,你还能看吗?历史总归是历史,不要总拿今天的眼光说事儿!
豫剧五凤岭 - 唐小宝 - 唐小宝说戏
2、豫剧向来是靠唱腔来支撑一部戏的。众所周知,像《对花枪》中姜桂芝“南营”一段唱腔,长达一百来句,交待了戏中许多内容。《五凤岭》也是如此,吴凤英也有一大段酣畅淋漓,极其优美的唱腔,既起到交待剧情的作用,又给观众听觉与视觉上美的享受。这个唱段原来是豫剧老艺人陈连堂(男旦)先生创造的,他原来是豫西调的,又吸取了沙河调及相符调的唱法,采用以二八连板为主,加垛子的板式,可以说是他留下的最经典的唱腔(这段唱腔电台有播放,但在网上找不出来)。王豫生几乎原封不动地传给了他的女儿王红丽,她是当今最红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嗓音比她的前辈陈连堂来要好许多,她用一个女性的嗓音唱出来,不知要好多少!
3、一出濒临失传的剧目,是修旧如旧,还是在继承中翻新?在王豫生父女的《五凤岭》一剧中,以上两点都注意到了。从舞台呈现来说,大家可能还记得,那舞台设计是那样的奇特,取消了前台幕布,只留下一道幕;舞台布置又是那样简洁明快,几乎接近于“一桌二椅”;左右两边分别写着“出将”和“入相”舞台的上场门和下场门,让观众一眼就看出来,又回到几十年前舞台的那个样式;在前台桌子帷幔上沿赫然绣有“王红丽”三个大字;那身着便服的检场人员,挑着门帘让演员出场的身影仍依稀可见;戏开演时或者戏演完后,两个身穿长袍的检场人员,跑上前台吹起特长的大喇叭号,告诉观众戏开始了,最后驻戏时,又告诉观众戏结束啦!……这些解放后已经废除的东西,又呈现在舞台上,该如何解释呢?是倒退?还是有意让观众回到过去,忆及豫剧早年的演出情况?我看是后者,这样处理,无疑给观众增添了怀旧的情结。在这出戏中,王豫生也在创新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剔除一些糟粕,重新安排戏的场次顺序,使戏的节奏更加紧凑,故事更加完整,结构更趋合理。
这出戏我当时没有机会到剧场观看,但制作的视频我是看过的。现在能从网上找到,视频分上、中、下三集,时长接近三个小时,视频怎么打也打不开,可能因版权问题,只好作罢。等以后某个时候,或许会看到完整的演出视频。去年5月,小皇后豫剧团王红丽的徒弟周红梅领衔主演了《五凤岭》,且有视频,因为是在农村台子上演的,也没有配上字幕,所以效果远不及十年多前王红丽的视频,写到这个系列的后几篇,我准备把它补上。


(二)王红丽在《五凤岭》中“坐寨”一场的唱词
豫剧《五凤岭》“坐寨”一场有一段核心唱腔,正像前面所说,王红丽在这个唱段中,有一段100多句的唱词,基本上概括了戏的主要内容。弄懂这些唱词,对你了解剧情大有好处。这里先来看唱词,然后再来听唱段。
豫剧《五风岭》“三杆大旗竖在空”唱段戏词(王红丽版)
为了理解唱段,我将唱词分成以下六个小节,每个小节都加上了类似章回小说的标题,力图说明这个小节讲的是啥事情。有时也要多啰嗦几句,结合唱词说说剧情。
豫剧五凤岭 - 唐小宝 - 唐小宝说戏
第一节:吴凤英占山为王,保定了世道安宁
开始几句唱词,就围绕三杆大旗做文章,营造了吴凤英等侠女占据五凤岭聚义的气氛。接着唱出了聚义的宗旨:一不图官,二不求俸,只为保一方人民的太平。
匹配唱词:
三杆大旗竖山顶,(头句重复一遍)一杆杏黄.一杆粉红。 大红的旗杆竖在正当中,旗杆之上那个红绫裹,
那一圈一圈都缀着红缨,红缨本是丝线做定,那丝线下边系着银铃。
刮东风仓啷啷啷啷响,刮起西风叮呤呤呤呤咚,
仓啷啷啷响,叮呤呤呤咚,仓啷啷啷叮呤呤咚它咋恁好听,
胜似那撕绫罗,打茶盅,新媳妇叫公婆的头一声。
锦旗上绣的是飞云走凤,黑缎子沿边是那锯齿形。
旗的正中有名姓,朗朗大字写的清:
左边吴月英,右边张美容,正中间写的是俺吴凤英。
俺姐妹聚义在这五凤岭,收啊收女将,聚啊聚男兵,收女将聚男兵威震山中。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俺一不图官,二不求俸,不图官不求俸俺只为民太平。
杀贪官除恶霸广济众百姓,扫匪盗斗强梁为民把冤伸,
保定了商洛一带世道安宁,保定了商来商往女织男耕。
军风齐整,军纪严明,三哪三杆旗啊!三杆旗调动了满山喽啰兵。


第二节:自报家门住洛阳,爹爹姐弟全报清
以唱为主的豫剧,戏曲中本以念白形式表现的“自报家门”,通常也改成了唱。这一节通过演唱,用极其通俗的语言,交待了吴凤英家住哪里,到她家怎样走,门前有什么特征,让人看到大水坑,就知道到了她家,甚至全家有多少口人,全都讲的清清楚楚。她的家还有地面遗存,据偃师市林业古树普查中发现,首阳山镇郭坟村的五女冢上的五株柿树目前仅存一株,在五女之一的常秀鸾坟茔上。
匹配唱词:
抬头来我观见了东山顶,东山头上薄雾蒙。
过去东山头,再下三道峰,
百十里路就到了洛阳城。

过了洛阳东行十五里,那就是俺的家名叫个吴家营。
吴家营寨大墙高四门有拱,进东门向西走朝北有个胡同,俺家住胡同内路西门朝东。
俺门前还有一个大水坑,每日里那鹅鸭戏水乱扑凌凌凌。

吴成功他本是爹爹的名姓,膝下有俺姐弟人三名。
姐姐吴月英,我奴吴凤英,小兄弟名字叫个吴宝童。
俺本是一父二母生,俺姐姐月英比我大上两岁,
我比俺姐姐大上两冬,大呀大两岁呀小呀小两冬,俺姐姐属虎我属大龙。


第三节:姐妹俩从小习武,学会仗义好本领
五凤岭上的五个女子都是技艺非凡的巾帼英雄。这一节讲述了吴凤英习武的经过,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名震四乡八里。
匹配唱词:
俺姐姐自小好习性,每日里在绣楼做针功。
先学会剪,再学会缝啊,扎花描云都学成。
凤英我爱习武艺爱读孔孟,每日里昼读诗书夜练武功。
长的是枪,短的是剑,
斧鈗钩叉带流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
俺虽然习武从未乱用,那一日在那村头上,
碰见了同村姐妹被人欺凌,
凤英走上前,还未把手动。

那五个小光棍挽袖拍胸,两个要抱我的腿,两个把我胳膊拧。
那一个当面出拳把我的面门封,我一不慌,二不惊,
我左手一使劲,右手一扑棱,
小金莲一扫带起一阵风,那五个小光棍一起来了个倒栽葱。
哎呀呀,可是不好了!

俺全村出了名,知道咧都说俺是仗义好本领。
那不知道咧都说是,那吴家的二妮又野又疯。

说戏《五凤岭》之一:结合王红丽扮演的吴凤英唱词及视频,说《五凤岭》这出戏 - 唐小宝 - 唐小宝说戏
第四节:爹爹嫌贫爱富太无情,怒打女婿放悲声
李怀玉是戏中的男一号,我将在下一篇博文中对他作介绍。此文后面三个小节,就不一一细诉,概括起来,讲述了未来的女婿来借钱,老爹爹嫌贫爱富,将他灌醉毒打一顿,又让家院吴用杀了他。此时吴凤英的丫鬟通风报信,吴凤英急急忙忙跑到花园,凭借武艺杀了吴用。救出李怀玉,并赠银两和玉镯,送他进京赶考。此时李怀玉的哥哥李怀珠赶到,杀死二老,又放火烧了吴凤英姐妹的绣楼,她们姐妹只好逃出家门。出门后,恰遇黑风王下山,把她们姐妹抢到山上,吴凤英一怒杀死强盗。姐妹俩走投无路,只得在五凤岭上举义旗,由此引出了后面的戏。
匹配唱词:
老爹爹他与俺把亲定,将俺姐妹许配到李家营。
李家营有一位李员外,他膝下有怀珠怀玉二位弟兄。
奴相公李怀玉爱读孔孟,怀珠兄好武艺骑马拉弓。
遭天火二公婆一死丧命,家道沦落苦坏二弟兄。
大比年皇王开科万人轰动,奴相公欲赶考身无分文铜。
万般无有耐,借债到吴家营,我的了爹爹嫌贫爱富翻脸无情。
借与不借在两可,他不该暗害奴夫把歹心生。
将奴夫用酒灌醉再用麻绳拧,吊在了东花庭外动大刑。
皮鞭沾了水呀再往身上楞,劈头盖脸打的浑身青。
哎呀呀!只打的李公子他大放悲声。

第五节;家奴吴用害相公,急煞小姐吴凤英
奴相公被打的昏迷不醒,老爹爹在书房内又把毒计生。
唤来家员叫吴用,把钢刀磨得亮铮铮。
打三更要杀死奴的相公,正在密谋把人惊动。
惊动了我的贴身丫鬟名叫个小春红,
小春红上绣楼对我言禀,气呀气坏了奴家吴凤英。
我的柳眉竖,我的杏眼睁,雪白的脸皮气得通红。
小金莲把楼板躲得响噔噔,我的银牙咬得咯嘣嘣嘣嘣——
急慌忙把银两包裹定,我带领着小丫鬟去救相公。
带领丫鬟要把那个绣楼下,我的心也急呀,我的头也蒙。
两腿发软,脚脖发疼,那楼梯本是那十三棚,
我的老天爷呀!咯噔噔噔噔.咯噔噔噔噔,
咯噔噔噔咯噔噔噔数也数不清,总觉着它有那七八十层。


最后一节:救下相公李怀玉,五风岭上聚义兵
与丫鬟行至在东花庭外,正碰上那家员吴用持刀行凶。
说时迟呀,那时快呀!
我一个箭步把他两手拧,我夺刀给了他个通心红。
小丫鬟帮我把绳解,花梁上救下了李相公。
暗夜里我把银两送,又取下玉镯让他藏在胸。
打三更放走了李怀玉,打四更又杀过来俺那大伯兄。
杀死二老,奴心虽痛,也怪他们嫌贫爱富应得报应。
千不该,万不该,李怀珠又烧了俺的绣楼棚。
若非是凤英我习武有本领,俺姐妹早死在烈火中。
保定姐姐出火海,偏遇上抢美容的贼黑风。
抢了美容又拦路境,他要把俺姐妹也抢到山中。
那时我一怒把手动,杀死黑风退贼兵。
美容对我实言禀,相公被埋丧性命。
俺姐妹走投无有路,五风岭上聚义兵。
杀富济贫保百姓,做一个扶民安帮的女英雄!
(三)王红丽“坐寨”视频
王红丽“坐寨”唱段需要唱17多分钟,因她本人比较偏爱,网上她的这个段子的视频较多,至少有四五个。我这里选用了两个,第一个是全的,第二个是节选。后面还选了她的徒弟演唱的“坐寨”片段。
1、《五风岭》唱段:“三杆大旗竖在空” 演唱-王红丽

2、【高清戏曲】豫剧《五风岭》三杆大旗竖山顶 选段 王红丽等-表演
3、豫剧《五凤岭》“坐寨”片段 周红梅演唱

(四)【附】山东梆子《五凤岭》同一唱段视频及唱词


除了豫剧《五凤岭》外,山东梆子的同名戏也流传较广,谁唱的最好?最驰名的当属已故老艺术家刘桂荣(1930—1998)的了。这里选用她在《五凤岭》一段同一场景,唱词差不多的音频,这一个唱段极其珍贵,比省内名家丝毫不差。我没有一点一点作比较,唱词也大同小异,唱腔的特点也差不多,说明豫剧和山东梆子,本是一根藤上所结的两个瓜。 豫剧这一段戏叫“坐寨”,山东梆子则叫“出帐”,这一点不一样。
山东梆子《五凤岭》片段 刘桂荣演唱

下面从网上搜索到的唱词,原来说是刘桂荣《五凤岭》版的唱词,但听后觉得出入较大,只能算作参考唱词吧:
吴凤英的唱词如下(刘桂荣版):
(慢二八始腔)打一杆大红旗滴滴答答飘飘摇摇(咚咚哒)拉在空,
(慢二八)打一杆大红旗拉在空,上坠飘带下坠银铃,
刮东风叮咚响,刮西风响叮咚,
叮呀叮咚响响呀响叮咚,斗大的金字写得也怪清,
上写着,胡呀胡凤莲,张呀张美荣,
白玉娥,吴月英,还有本大王我叫吴凤英,
本大王我的名字写在正当中,五凤岭前为呀为首领,
兵呀兵又多,俺的将又凶,一杆枪我能挡百万大兵。
本大王我居住在洛阳城,吴家大楼有俺门庭,
老爹爹他姓吴人称员外,老母亲吃斋念真经,

没生多男并多女,一母所生俺姐弟人三名,
我姐姐叫月英奴叫吴凤英,还有个小兄弟名叫吴宝童。

俺李吴两家结下亲眷,门当户对只把亲成,
天不幸他的家下遭了天火,把万贯家业全烧空,
大比年唐王爷开了科选,全天下的举子都去求功名,

李相公想进京去赶考,他没有盘费怎进京城,
他来到俺的家下把银子来借,老爹爹嫌贫爱富大理好不通。
用好酒灌得他酩酊大醉,搀他后花园去晾风,

差去个小家人名叫吴用,后花园他去害奴的相公。
你说多亏哪一个,多亏小丫鬟名叫春红,
小丫鬟她禀给我知晓,手持宝剑下了楼棚,
带领小丫环只把楼来下,咯咯噔噔下楼棚,后花园去搭救奴相公。
杀坏个家人名叫吴用,俺夫妻抱头放悲声。

我赐他纹银三百两,玉镯一只当回赠。
(中二八)奴丈夫他头前把京进,俺姐妹随后进了京,

那时我行走黑雁岭,黑雁岭贼子下山中,
回马枪把贼人挑落马下,只收来三千喽卒兵,
黑雁岭一改五凤岭,俺姐妹五人练大兵,
有日大兵练齐备,带领人马杀进京,
一不要唐王爷镇天下,二不要满朝的文武卿,
若问俺造反为哪个?为的李门奴相公,
只要俺见了相公面,一不反,二不征,三不临阵调领兵,
俺夫妻双双回大营,哎哟哟,俺同享华荣。
差定妹妹去打探,如今没有回山中。
(紧梆子)本大王打坐在五凤岭,单等着小妹妹她交令回营。


最后,再选一段山东梆子《五凤岭》选段:“出帐” 宋其美演唱

(2013年5月14日唐小宝初稿于洛阳)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