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方言漫谈之三十三:方言歌谣(五)雷群明
2024-12-23 15:08阅读:11,901
耒阳方言漫谈之三十三:方言歌谣(五)
关于儿歌类的“牛歌”,大多是着眼于语言文字教育,想象奇特,跳跃性大,并没有多少思想内容,甚至还略有些不健康。如有一首说跛(be,阴平)子上街的“牛歌”:
跛子跛
“跛子(be-zi)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pan
>跛,跳(qiou)上街(ge),碰到爷娘在开斋(kai-ze)。娘一碗,爷一碗,吃出(qi)跛子冒(mo,上声)一碗,跛子舔(lia,去声)‘堆宽’(due-kuan)。‘堆宽’底(de)有条蛇(xia,阳平),吓(ha,阳平)起(xi)跛子‘思咯’(si-go)爬(la);‘堆宽’底有条狗,吓起跛子‘思咯’走;‘堆宽’底有只鸡,吓起跛子‘思咯’飞;……”“跛子”,跛脚的人。跳,跛脚的人走路一高一低,看起来好像在跳,颇形象。上街,去城里。耒阳话,叫城里为“街上”。开斋,指吃素的人恢复吃荤
。这里泛指在吃好东西。冒,没有。父母吃好东西,不给孩子吃,似乎不应该。孩子转而去舔“堆宽”,也不合常理。但是,这歌谣不管人伦道德,只管传诵方便。我们也不要深责。舔,用舌头把盛食物的器皿内的残余舔食干净。“堆宽”,即石臼,实在想不出用什么合适的汉字,只好借用这两个音近的字来表示。“堆宽”一般是用来加工食品的,我印象中主要是打糍粑,其次也舂谷米等,所以也会有残余的食物可吃。但是,“堆宽”里面一般不会有蛇、狗、鸡等动物。这里完全是借用来向儿童进行动物知识教育,蛇对应的动作是爬,狗对应的是走,鸡对应的是飞,大概“鸡”的后面,还可以有各种东西让跛子产生各种动作联想,我也不知道。吓起,吓得。“思咯”,它的意思近似“是这样”,也实在想不出用什么汉字合适。
这首童谣借“跛子”上街找父母起兴,用他在石臼里找东西吃遇见各种动物而生出各种反应,实际是在对儿童进行一些有关知识的教育。他遇到的动物与他的反应,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押韵,适合小孩子传唱。
彤彤飞
“彤(tong)彤彤彤飞,飞到花园里。捡甲(die-dia)啵(bo)啵蛋(tan),给你(n)咽(yean,上声)冷(loang)饭。”“彤”,状声词。唱这首儿歌时,一般抱着幼儿,然后双手握着孩子的手,让他两手食指互点,嘴里开始说“彤彤彤彤飞”,下面再按照儿歌的意思做相应的动作。飞到花园里。是什么动物在飞?鸟还是蝴蝶,没有交代,似乎也无需交代。但联系后面拾到蛋来看,应该是鸟。“捡”,拾到;“甲”,一个。“啵啵蛋”,即鸟蛋,啵啵,是用来形容蛋的,好像没有具体的意思。“咽”,吞咽,这里有“做下饭菜”的意思。“冷饭”,晚饭。不知道为何耒阳把晚饭叫“冷饭”,我的解释是,以前耒阳农家都是早上煮饭,捞出半生不熟的米饭上灶中午蒸了吃,晚上,大概为了节省燃料,不再加热就吃了,所以吃晚饭叫吃冷饭。供有识之士参考。
这个“儿歌”,主要是手把手教幼儿做动作,因此,语句颇有动作性。
教你歌
“教(gao,上声)你(n)歌,教你歌,教你山上踩(cei)牛婆(you-po);‘抟’(tuan,上声)甲花牛崽,给你做老婆。”教,教育。踩,指动物之间的交配。牛婆,母牛。“抟”,生。甲,一只。花牛崽,好看的母小牛。这儿歌有点不正经,它以教歌为名,实际是教唆孩子干坏事,不足为训。属于民间文学中的糟粕。当然,当玩笑看也未尝不可。
(2024-11-1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