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河”,人们依傍着运河的流水,过着恬谈的安宁生活。乡关何处?这本无需问。岁月,流逝在梦里的水乡,还是水乡的梦里?都一样!'
顾塘桥,又名瑞登桥,位于前北岸与小营前交会处,始建于宋前期。北接北岸街,东坡书院,荆山公祠,孙氏馆(为东坡居士在常殁所,亦称藤花旧馆)。桥南有码头直通小营前街。由于该桥建在跨后河西口,又在外子城城壕合流处,为交通要道。该桥为单孔石拱桥。为了交通便捷起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拆除石拱桥改为条式板桥,直通小营前街。1951年因填没后河而该桥被拆除。
罗武坝,原名罗浮坝。在青山门外吊桥东关河北岸。原为罗城的城壕沿岸。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邑人吴氏三兄弟的老三在此建“罗浮园”,遍植梅花、翠竹而闻名。“罗浮园”之名撷取苏轼“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诗意。清后讹称“罗武”坝,因筑有河坝而命名、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运河整治而拆。
觅渡桥,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由常州知府李嵩建造。初名
舜宜桥,因桥北有舜宜巷而得名,俗名
灭渡桥,跨子城河。民国十年(1921年)为方便行人车辆通行,改单孔石拱桥为条式板桥。桥南接织机坊,有圈门右通早科坊,左连杨柳巷,桥西为西门小水关,桥北庙沿河通舜宜巷、茅司徒巷、柏花楼等。今桥河均无存。只有桥北建于光绪卅一年(1905年)的冠英小学堂,至今还沿用觅渡桥小学的名称。
锁桥,位于西直街中段,单孔石拱桥。康熙年间重建,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为运河支流入锁桥湾,跨外城(罗城)濠,与桥西的卧龙桥、土龙嘴合为西郊八景之一,曾有碑额“江湖汇秀”立于附近。
通济桥,清代乾隆年间已有此桥。道光十八年(1838年)重建,是建于斗巷弄内通江河上的条石板桥。此河旧名通济河,桥随河成名。桥宽仅存为1.65米。桥宽仅能容纳一人通过,是全市现存最窄的一条石板桥。
通吴门,俗称东门。始建于吴天祚元年(935年),筑罗城时设该门,也是常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门。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修造新城重修。南宋时因行都在临安(杭州),故通吴门曾名朝天门。箭楼门内通东直门大街,门外有瓮城(即域城)。城高2丈5尺,筑以砖名。城外有城壕,宽16丈深8尺。还设有东水关,控制大运河与市河的船舶航运。通吴门是本邑重要的交通要塞,控制了水陆的交通与漕运。
迎春桥,始建于元致和年间(1328年)。明天顺年间(1457年)重建。位于局前街与北后街之间,跨子城河,因在子城迎春门外,而取为桥名。桥东北周家弄,桥西有药王庙,桥南通唐家湾至白云渡,桥北为北水关。邑人惯称“迎”春桥为
“行”(航)春桥。旧时每逢立春日,地方官员绅士全副仪仗列队,扛抬祭品,持鞭扎炮,祈求风调雨顺。该桥南北两向曾设有桥楣,该桥上世纪八十年代拆掉。
白家桥,为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横跨京杭大运河。在通吴门外,原名政成桥,历年重修。因桥南为明兵部侍郎白昂子孙聚居地,白氏后人捐款而得其名,是古城东门外连接采菱、雕庄、遥观的主要桥梁。
文亨桥,又称新桥。位于表场西大运河上,系三孔石拱桥。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因较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广济桥稍晚,民间俗称新桥。该桥南北各自有石阶49级。桥北为大码头,连接颇负盛名的篦箕巷。明清时代,热闹非凡,挑梁宫灯彻夜不息。每当皓月当空,一轮明月穿过桥洞映入水中,“文亨穿越”、“篦梁灯火”由此得名。1987年,整治运河拆除该桥,按原桥缩小比例调转90度重新移建。
新坊桥,坐落于观子巷口与麻巷转弯处。跨东市河,单孔石拱桥。桥北通观子巷,桥南接椿桂坊、升仙弄。两岸又与青果巷、东下塘相连。该桥始建于梁大同元年(535年),元皇庆年间重建,明弘治十一年重修,是市内最古老的石拱桥,一九八二年拓建和平北路时重新整修。
琢初桥,坐落于青果巷东端,与新坊桥并行,横跨东市河上。旧时此间东向有一座单孔石拱桥新坊桥。从观子巷(和平路)、青果巷、至大南门要绕道新坊桥,加上桥二边台阶既高又陡,不方便行人车辆通行。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邑人伍琢初捐款建造钢筋混凝土平桥,并以其名字命名桥名。
广济桥,又名西仓桥。坐落在西直街西端,跨京杭大运河,连接西圈门和三堡街。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此段因囤积漕米为仓,又称仓桥。该桥为三孔石拱桥,为本市最高的运河桥。两边各有台阶47级,1986年因运河通航需要而拆除,按原型移建舣舟亭公园内半月岛。
惠济桥,位于戚墅堰大运河与三山港交汇段。单孔石拱桥,此处北宋(1119年)已有木架桥,至清道光(1821年)建单孔石拱桥。桥两端有石栏各10余丈。栏间有石柱24根,东西各有桥联,桥名来源于惠济行人而定。
惠民桥,北连县直街,南通千秋坊,西为甘棠桥,东为浮桥,是市河七座石拱桥最中间的一座,重建于明代。该桥原为单孔石拱桥,由于在城中心影响车辆交通,于民国中期该桥改建为单孔平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因建造人防工程填河时拆桥。
天禧桥,又名弋桥(驿桥)。始建于宋代。位于南大街与广化街交界的西市河上。桥东北为青果巷,桥西北为西瀛里,桥南沿河为东西下塘,毗陵驿曾在桥东。登桥远眺,前河两岸垂柳碧波,河边有“星云”、“白云”两亭分列其中,颇有江南烟月之胜景。
世丰桥,跨后河,位于马山埠与小营前之间。北通成全巷。始建于民国廿三年(1934年),由邑人胡世丰独资捐建,故以其名“世丰”而命名。该桥为条石平板桥。桥两端有桥楣,这在江南石板桥中极为罕见。桥名由江南名士钱振鍠书写。桥额(楣)由本邑名人潘鸣球、邱询等人书写。该桥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因建人防工程填河时被拆除。
卧龙湾,西直街中段,与南运桥口石龙嘴相向,运河入西市河段为卧龙河,其河上筑有单孔石拱桥称
卧龙桥。因此河湾系水流分支,在运河南端南运河的交汇处,又筑有龙嘴将水系分流,为古城水系的命脉。故卧龙湾处是入城的咽喉,有着重要的地理作用,旧时原有石碑“江湖汇秀”耸立于此。该地区的建筑为明清风格,粉墙黛瓦,一派江南民居特色。
奔牛的地方名由来,传说纷坛,皆与金牛奔来有关。据《舆地志》载,汉朝时一头金牛从东山石池而出,有人用木棚断其道,金牛狂奔,谓“奔牛”。但古代对水灾无法抗拒,用铜牛、铁牛镇山川水势,此地常患水灾,金牛之说应源出于此。这里原有金牛台,原为触仁寺,奔牛镇曾称为金牛镇。
篦箕巷,在朝京门外大码头,新桥弄内,沿运河北岸。明正德十四年起,毗陵驿即设于此,因旧时巷内商店兼售宫花、梳篦、故称花市街。附近有接官亭和驿馆皇华馆,相传清代进贡的宫梳名篦在此采办,乾隆帝南巡在此改“花市街”为“篦箕巷”。
表场,位于朝京门、水西门之间,为常州最早的客运码头,始建于光绪末年,后改为“西瀛门”,当时为货运快慢班船的集运地。至解放后有十条航线至周边地区,文革中改为“工农码头”。后又改为表场客运码头。上世纪末拆除并撤销。
卜弋桥,始建于元代初年。因卜弋有美丽的“卜弋望仙”神话传说,元代元统年间(1333——1335年)曾名为
望仙桥。单孔石拱桥,横跨在鹤溪河上,渔舟翩翩,桃柳成荫,为旧时常州城西八景之一,称“卜弋云溪”。
东仓桥,原在水门桥东,横跨大运河。明成华年建,旧名
通济桥,单孔石拱桥,以东仓库而得名。旧时常州东西两仓为漕运之粮仓,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东仓桥由于长期受河水侵蚀,一夜之间就垮坍。
东下塘,位于城南厢,琢初桥至弋桥河南岸,与青果巷隔河相望。旧时从弋桥至乌衣浜,称虹桥街,中间有
乌衣桥,原为虹桥。沿河岸有三将军弄、孝弟祠、刘氏宗祠、淘沙巷等。乌衣桥之河北,通南邗沟荆溪,河南岸茭蒲巷设有“官摆渡”,通青果巷。
横山桥,是一座拱形环洞石桥,此桥原为木板桥,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由邑人包学瞻募资筹建。清道光八年(1828年)改建成单孔石拱桥,望柱上刻有形状各异的石狮两对,桥联由清代文学家李兆洛撰句:“东望湖村,晓日芙蓉开巷陌;西瞻郡廓,夕阳烟火间云霞”、“北吸江湖,万顷桑麻资降雨,南通云渎,千艘菽栗转连云”。
湟里,古名为前皇里,简称皇里。据史料载,唐皇族李琴轩为高祖之季父郑孝王八世孙,官为晋陵丞,黄巢起义,其隐居于鬲西之遵教乡。宋熙宁元年,其八世孙李以敬建坊,称为“前皇里”,皇里之名由此始,宋元以来为湟里,明清商船在此交易,杨柳桥一带,繁华一时,又称杨柳埠,俗称埠头。
寄园,位于白家桥上塘,为钱鹤岑所置,境极清旷,内有九峰阁、云在轩、望杏楼、遂羲堂、紫薇堂、友竹轩等胜迹。园中花木繁荫,门临运河,窗开绿野。本邑名士钱名山先生在此设坛学、教著书,弦诵一堂,图出四壁,信足千秋。
焦溪,在武进东北向,北有舜山,宋代时称焦村。明初朱元璋“故人”焦炳,在这里隐居当塾师,村因以更名焦塾。至清代此村已成市镇,更名为焦塾和焦店,因镇中有石堰河、溪贯通,遂得名焦溪。古镇老街老桥保存完好。
近园,又名静园、恽家花园,在化龙巷长生巷内,由清代顺治年间杨兆鲁所建。康熙十一年(1672年),曾邀请著名画家王石谷、恽南田、笪重光等修葺后改为静园,又称“恽家花园”。园内清幽明净,映水迭山,有“西野草堂”、“见一亭”等,为私家园林之冠。
毗陵宫,始建于隋代大业十三年(617年)。在城南夏城桥、横跨村南边,曾是隋朝的“离宫”遗址,隋炀帝集十郡兵匠数万人,建有凉殿四座,名为“圆巷、结绮、飞宇、漏影”,苑中凿有夏池,环池建有十二座后宫,回廊复阁,飞觞激水,丹碧豪华,方圆十二里成为江南豪华的离宫。
青山路以青山门而得名。此路分为上街、中街、下街,整条街又以
青山桥、通江桥、殷家桥连接,此北端有沪宁铁路、坛街、周边有殷家弄班船码头,大圩沟、大王庙、孟家村、黄泥坝等,是北门要衢。
仁育桥,又称“人肉桥”、“狗肉桥”。位于局前街与化龙巷交会处,以旧有仁育坊得名。此桥旧有灵雉,又名化洞,晋永嘉三年(309)年建造,明清时期此处店肆林立,后来“仁育”讹传“人肉”,又作为“狗肉桥”。跨惠民河,桥旁的“仁育茶社”茶客盈门,老常州人对此记忆犹新。
三堡街,在西仓街南,西大王庙处。此街旧称三宝街,相传元代三宝奴曾住此地。《武阳合志·事略志》载:“元至大三年六月,封三宝奴为楚国公,以常州路为分封地”。街即以此得名;另一说法此街南原有三个与堡垒相似的土墩,“宝”与“堡”同音,又称“三堡街”,沿用至今。
文在桥,位于西横街西端,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因西门一带商业繁荣,辟新西门,建新马路(怀德路),并建桥于此,取府学前“斯文在兹”牌坊中“文在”二字,为城门及桥名取名。桥东为常州府学旧址,桥东巷口有“状元坊”石坊。
羊头桥,在青龙乡,桥和村同名。宋代已有村,宋《咸淳志》书中已称洋头,因村旁河面宽而水洋洋,即以洋头名村。明成华年已有杨头桥名,杨头桥又名
至麟桥,为三孔石拱桥,横跨在北塘河上,巍峨壮观。后来洋、杨、羊讹为同名。
杨园,位于和政门东北厢,在
玉梅桥东,
朱雀桥旁,并有护国寺,紧邻旧城壕。这里最早为清代尚书邵长蘅故第,后经状元杨廷鉴修葺,遂称东皋园。园内常有文人墨客雅集,觞咏。并有《东皋园集》传世,后为解放军102医院和省常中的操场。
约园,位于兴隆巷内,俗称“赵家花园”,系明代官府的饲鹿场。清代为中丞谢旻别业,称“谢园”,后被赵起(赵翼之孙)购买,重新植园,取“约略成园”之名“约园”。当年花木幽香,清流回环,奇石列峰,一石一名。另有梅坞风情,海棠春榭等二十四景,特别是湖心亭、曲桥水,林壑幽美。现为第二人民医院。
寨桥,在寨桥乡,桥和镇同名。相传旧名蠡塘桥,跨武运河(西蠡河)。明初徐达率兵攻打常州,久攻不克,曾在此扎寨,因以更名寨桥。寨桥原有南北二座,清末北寨桥废,以南桥为寨桥,镇名至今。1993年因影响泄洪和水上交通,南寨桥被拆除。
斜桥巷,紧临县学街,因此处旧有石桥(斜桥)而得名。斜桥北至和政门,这有斜桥街,通梅桥始建于宋咸亨二年(671年),历史悠久,因紧靠县学,旧时的小巷热闹非凡,马蹄轮声不绝,鱼跃人欢。
甘棠桥,在北大街与南大街交会处,跨子城河,旧名
斜桥,在惠民桥桥西。南宋绍兴三年兴建,道光年栏石侧卸,桥脚松坏,邑人捐资重修。桥名选自甘棠树,以桥西有甘棠树,“民思其惠,怀与德”,有甘棠诗咏之,即命名。
石龙嘴又称小龙嘴,在米市河与南运河口,运河之水由此分流向南。沿河均系石驳岸,在河上有
卧龙桥,此湾跨外城壕,竖有“江湖汇秀”石碑,龙嘴伸向水中,犹如龙舌,故又称龙舌头。后拓竣运河,龙嘴废止。
青山桥,位于青山门外。五代十国吴天祚二年(936年)筑青山门即有此吊桥。后在吊桥的原址上重新建木质板桥。桥西北为硝皮尖,皮货商集散地,通西上街,桥东北为罗武坝,为木业渔业集散地,桥南为大北门直街(北直街),桥西南为西滩,是常州北大门的商品集散地和庙会场所。
感谢博友”
无锡山水人家“寻访到48处共49座常州石桥目录,根据行政区域排列,便于桥友寻访。
飞虹桥-常州市区东坡公园内
广济桥-常州市区东坡公园内
文亨桥-常州市区延陵西路与怀德路交界处的古运河畔
锁桥-常州市市区怀德路与老运河交界处的西直街西段
乌衣桥-常州市市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晋陵中路交界)的南市河南岸
中新桥-常州市市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晋陵中路交界)的南市河上
新坊桥-常州市市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街东口的和平路旁
彩虹桥-常州市武进区奔牛镇虹桥村北300米
万缘桥-常州市武进区奔牛镇镇区东街梢的京杭大运河旁
翠华桥-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江村村南横玉河上
西崦青龙桥-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西崦村北乡道西的大河口
西崦桥-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西崦村横山中心小学北门
奚巷桥-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奚巷村与焦溪丰北交界处,又名新丰桥、新桥
村前桥及桥亭-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村前村
镇龙桥-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迈步村湾头自然村15号东
周家湖青龙桥-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武宜村周家湖自然村
后塘青龙桥-常州市武进区经济开发区西湖街道塘门村后塘门
周水桥-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礼嘉村周陈桥村北
周陈桥-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礼嘉村周陈桥自然村
毛家桥-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毛家村毛家桥自然村40号南
礼嘉双桥-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镇区乐安东街(老街)
通利桥-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镇区南大河桥旁
港桥-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庙桥村(原港桥镇)中街(已拆除),桥额这大港桥
万安桥-常州市武进区戚墅堰镇镇区东街大运河北岸
土埂桥-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原漕桥镇)杨桥村老街北
东虹桥-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原漕桥镇)杨桥村老街
南杨桥-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原漕桥镇)杨桥村老街,又名月亮桥
太平桥-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原漕桥镇)杨桥村谢桥自然村南,俗名谢桥
漕桥-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漕桥自然镇西街
钱垛桥-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何家村前垛桥自然村
丝丝桥-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何家村前垛桥自然村钱垛桥东约50米处
寺桥-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前黄村(镇区)的永胜河上,桥额名为景德桥
隆兴桥-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东村东街小巷
五洞桥-常州市武进区寨桥乡夏坊村与宜兴天一度假村间
青龙桥-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焦溪老街-1
咸安桥-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焦溪老街-2
中市桥-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焦溪老街-3
三元桥-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焦溪老街-4
斜桥-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三河口丰北村北
石佛新桥-常州市武进区邹区镇新桥村前巷自然村石佛寺旁
兴隆桥-常州市武进区邹区镇镇区兴隆西街西首
太平桥-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百万丈老街
渡江桥和魏村老街-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魏村居委会魏村老街
永安桥-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委万绥东岳庙前的河对岸
宝善桥和小河老街-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小河东街36号东
济善桥-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银河村委二圩埭72号西旁
万福桥-常州市钟楼区通江路与京沪铁路交界处新万福桥西(万福小区南)
更多精彩,欢迎继续阅读:
[原创] 滆湖服务区:江南景致 英伦风情 (20P)
[名作鉴赏] 印象派大师莫奈笔下的日本桥(30P)
[名作欣赏]《清明上河图》里的交通文化 (09P)
[绘画] 赏杨明义百桥图1寻一曲水乡记忆 (14P)
[原创]
名作鉴赏(1) 看吴冠中品读桥之美 (50P)
[绘画]
汪钰元の江南风:一桥明月一帆风(上24P) (下35P)
[原创] 拐弯抹角麻石路 出将入相潮宗街(上20P) (下26P)
[组图] 欣赏古桥之美 每一座都有故事(上25P) (下25P)
Link URL:
http://a4367007.blog.163.com/blog/static/531244222016220242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