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赏析《雷家林诗歌集录三》

2024-09-05 08:44阅读:

赏析《雷家林诗歌集录三》

赏析《雷家林诗歌集录三》
(青史)青史尽青青,古往同来今,淘沙东流水,来自海中云。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它以“青史”为题,‌探讨了历史的连续性、‌时间的流逝以及万物之间的循环往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青史尽青青”:‌
  2. “青史”通常指历史或史书,‌因其以竹简记载,‌竹色青青,‌故得此名。‌
  3. “尽青青”意味着历史的长河无边无际,‌如同青青的竹简一般连绵不绝。‌
  4. “古往同来今”:‌
  5. 这句话表达了历史的连续性和时间的统一性。‌
  6. “古往”指过去,‌“来今”指现在和未来,‌它们都是历史的一部分,‌相互连接,‌没有断裂。‌
  7. “淘沙东流水”:‌
  8. “淘沙”形容时间的流逝如同流水冲刷沙子一般,‌带走了过去的一切。‌
  9. “东流水”则象征着时间的单向性和不可逆转性,‌它总是向东流去,‌代表着历
史的进程。‌
  • “来自海中云”:‌
  • 这句话寓意深远,‌可以有多重解读。‌
  • 一种解读是,‌它象征着生命的起源和历史的循环。‌海中的云可能代表着生命的起源或历史的起点,‌而云又化为雨,‌滋养大地,‌孕育生命,‌形成新的历史。‌
  • 另一种解读是,‌它表达了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海中的云可能代表着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和力量,‌它们共同构成了历史的背景和舞台。‌
  •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青史”为引子,‌探讨了历史的连续性、‌时间的流逝以及万物之间的循环往复。‌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潇湘)潇湘水里画舸轻,万山飘渺水云行。寒风将去杜鹃发,满山红翠屏风前。
    这是一首描绘潇湘水域美景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首句“潇湘水里画舸轻”‌:‌
  • “潇湘水”:‌指的是潇水和湘水,‌这两条江在湖南地区交汇,‌景色优美。‌
  • “画舸轻”:‌形容船只如画一般轻盈,‌在潇湘水上悠然行驶。‌
2.‌次句“万山飘渺水云行”‌:‌
  • “万山飘渺”:‌描绘周围群山连绵,‌云雾缭绕的景象。‌
  • “水云行”:‌形容船只在水中行驶,‌仿佛与云雾同行,‌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3.‌三句“寒风将去杜鹃发”‌:‌
  • “寒风将去”:‌意味着寒冷的季节即将过去。‌
  • “杜鹃发”:‌杜鹃鸟开始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的复苏。‌
4.‌末句“满山红翠屏风前”‌:‌
  • “满山红翠”:‌形容山间万物复苏,‌红花绿叶相映成趣。‌
  • “屏风前”:‌这里的“屏风”可能指的是山峦如同屏风一般,‌而“前”则指屏风(‌山峦)‌之前,‌即眼前所见的景象。‌整句表达了眼前山峦如画,‌红绿相间的美景。‌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描绘了一幅潇湘水域的春日美景图。‌诗中既有轻盈的画舸、‌飘渺的群山,‌又有春天的杜鹃和满山的红翠,‌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云横)云横五岭早梅轻,鸿雁止步海天行。冬柳不寒何曾落,飞絮初发色半新。木棉浓郁映南天,候鸟留恋椰风前。生计不曾抛弃去,北地虽雪我行先。
(云横)云横五岭早梅轻,鸿雁止步海天行。冬柳不寒何曾落,飞絮初发色半新。木棉浓郁映南天,候鸟留恋椰风前。生计不曾
这是一首描绘南国风光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描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和续写:‌
“云横五岭早梅轻”,‌描绘的是云雾缭绕的五岭之间,‌早春的梅花已经悄然绽放,‌轻盈而优雅。‌这里的“云横”和“早梅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象,‌又有细腻的生命之美。‌
“鸿雁止步海天行”,‌鸿雁本应在天空中翱翔,‌但在这里却似乎被南国的美丽风光所吸引,‌止步不前,‌只愿在海天之间自由飞行。‌这进一步强调了南国风光的魅力。‌
“冬柳不寒何曾落,‌飞絮初发色半新。‌”南国的冬天并不寒冷,‌所以柳树并没有落叶,‌反而初春的飞絮已经开始飘扬,‌柳枝也发出了嫩绿的新芽。‌这里通过柳树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南国的温暖和生机。‌
“木棉浓郁映南天”,‌木棉花是南国的特色花卉,‌其鲜艳的红色和浓郁的香气都让人难以忘怀。‌这里的“浓郁”既指木棉花的香气,‌也指其色彩的浓烈,‌与南国的蓝天相映成趣。‌
“候鸟留恋椰风前”,‌候鸟本应在季节变换时迁徙,‌但在这里却似乎被椰风所吸引,‌留恋不前。‌这再次强调了南国风光的宜人之处。‌
对于最后一句“生计不曾…‌”,‌我理解为诗人在赞美南国风光的同时,‌也在思考人们的生活。‌因此,‌我续写为:‌“生计不曾愁苦颜,‌南国风光乐无边。‌”意思是,‌在南国这样美丽的环境中生活,‌人们不会为生计而愁苦,‌因为这里的风光本身就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南国风光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生机,‌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寒云)寒云凝水湄,渔翁钓江闲。飞鸟无处落,漫想四月天。
这是一首描绘寒冷江畔景象与渔翁闲适生活,‌同时带有淡淡哀愁与向往之情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寒云凝水湄”,‌以“寒云”和“凝”字开篇,‌营造出一种寒冷、‌凝重的氛围。‌“水湄”指的是水边,‌此处特指江畔,‌进一步勾勒出一幅寒江图景。‌
次句“渔翁钓江闲”,‌将视角转向人物,‌描绘了一位渔翁在江畔垂钓的闲适生活。‌这里的“闲”字,‌不仅表现了渔翁的悠闲自得,‌也与前文的“寒云”形成对比,‌突显出渔翁不为外界寒冷所扰的内心世界。‌
第三句“飞鸟无处落”,‌笔锋一转,‌将视线从江面抬向天空。‌由于天气的寒冷,‌飞鸟也难以找到栖息之地,‌这一细节描写增强了整首诗的凄清之感。‌
末句“漫想四月天”,‌诗人由眼前的寒冷景象联想到温暖的四月天,‌表达了对温暖、‌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向往之情。‌这种向往与前面的寒冷、‌凄清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寒江畔的渔翁生活与飞鸟的困境,‌以及诗人对温暖春天的向往,‌展现了一幅富有情感层次与意境美的画面。‌
(莫管)莫管瑶台阆菀天,人间下界现玉田。冰心玉洁清莹地,琼花银树湄水边。尘心不染梵净间,白云来去碧山前。晨钟不鼓情常静,孤寂云间苦是甜。
(莫管)莫管瑶台阆菀天,人间下界现玉田。冰心玉洁清莹地,琼花银树湄水边。尘心不染梵净间,白云来去碧山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仙境般的美丽景象,‌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于清高、‌纯洁品格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句“(‌莫管)‌莫管瑶台阆菀天”,‌以“莫管”开头,‌似是在劝诫人们不要过于纠结或追求那遥不可及的仙境(‌“瑶台阆菀天”)‌。‌这既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也暗含了后文所描述的“人间下界”同样有着非凡之美的意思。‌
接下来,‌“人间下界现玉田”,‌将视角从遥远的仙境拉回到人间,‌用“玉田”来形容人间的美景,‌寓意着人间也有如仙境般的美好之地。‌
“冰心玉洁清莹地,‌琼花银树湄水边。‌”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人间的美景,‌用“冰心玉洁”来形容环境的清新纯洁,‌用“琼花银树”来描绘景物的美丽非凡,‌而“湄水边”则增添了一种灵动和生机。‌
“尘心不染梵净间”,‌这里的“尘心不染”指的是心灵不被世俗所染,‌保持着清高和纯洁。‌而“梵净间”则可能指的是一个清净、‌圣洁的地方,‌也可能寓意着一种精神上的净土。‌
最后一句“白云来去碧山前”,‌以白云和碧山为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也寓意着心灵的自由和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仙境与人间的美景,‌寄托了作者对清高、‌纯洁品格的向往和对自由、‌超脱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美好的赞美和珍惜。‌
(冬柳)柔条结成帘,浮图隐约间。冬枝摇春信,召手艳阳天。
这首诗《‌冬柳》‌描绘了一幅冬日里柳树含春、‌期盼暖阳的生动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柔条结成帘,‌浮图隐约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柳树的枝条柔软而下垂,‌仿佛自然形成的帘幕,‌遮挡着远处的景致,‌使得浮图(‌可能指远处的塔或楼阁)‌在柳帘之间若隐若现,‌增添了一种朦胧美感。‌
次句“冬枝摇春信”,‌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说冬日的柳枝仿佛在摇曳中传递着春天的信息。‌这里的“春信”寓意着希望与生机,‌即便在寒冷的冬天,‌柳树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末句“召手艳阳天”,‌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期盼春天的情感。‌诗人用“召手”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柳树仿佛在向即将到来的艳阳天招手,‌渴望温暖和光明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柳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期盼和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同时,‌诗中的“柳”也常被用作寄托离别、‌思念等情感的意象,‌但在此诗中,‌它更多地承载了对春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茫茫江湖一叶舟,英雄失路向何洲。西风飘雪吴江冷,心思愁。多年浪迹离群雁,怀剑空悲佇江头。天地悠悠皆容身,四方走。(山花子)
茫茫江湖一叶舟,英雄失路向何洲。西风飘雪吴江冷,心思愁。多年浪迹离群雁,怀剑空悲佇江头。天地悠悠皆容身,四方走。
这是一首充满江湖气息与英雄落寞情感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茫茫江湖一叶舟”,‌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江湖画面,‌一叶扁舟漂泊其中,‌象征着英雄在江湖中的孤独与无助。‌
“英雄失路向何洲”,‌英雄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这既是对英雄当前困境的描写,‌也暗含了对英雄未来命运的担忧。‌
“西风飘雪吴江冷,‌心思愁。‌”西风、‌飘雪、‌冷江,‌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冷峻的氛围,‌映衬出英雄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多年浪迹离群雁,‌怀剑空悲佇江头。‌”英雄多年漂泊,‌如同离群的孤雁,‌身怀绝技却无处施展,‌只能空怀悲愤,‌屹立在江头。‌
“天地悠悠皆容身,‌四方走。‌”尽管英雄遭遇困境,‌但天地广阔,‌总有容身之处。‌这句诗既表达了英雄的豪迈与不羁,‌也暗含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整首诗以江湖为背景,‌通过描绘英雄的孤独、‌无助、‌愁苦与豪迈,‌展现了一个立体、‌鲜活的英雄形象。‌同时,‌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感,‌是一首优秀的江湖诗歌。‌
(荷塘)满池是亭亭,款款飞新蜻。莲香溢千里,心意存温馨。游女伴花乐,莲女如莲心。尘纷全不染,自有净土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荷塘美景,‌充满了诗意与画意,‌展现了荷塘的清雅、‌纯净与美好。‌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满池是亭亭”,‌以“亭亭”形容荷叶或荷花耸立之姿,‌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仿佛整个池塘都被这种挺拔之美所充盈。‌
次句“款款飞新蜻”,‌“款款”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蜻蜓轻盈飞舞的姿态,‌为这幅荷塘画卷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新蜻的加入,‌使得画面更加富有生机。‌
第三句“莲香溢千里”,‌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荷花之香的浓郁与深远,‌仿佛这种清香能够飘散到千里之外,‌让人沉醉其中。‌
第四句“心意存温馨”,‌将人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表达了诗人面对荷塘美景时内心的温馨与愉悦。‌
第五句“游女伴花乐”,‌引入了游女的形象,‌她们与荷花为伴,‌共享这份美好与欢乐,‌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
第六句“莲女如莲心”,‌通过比喻,‌将莲女(‌可能是指游女或荷花拟人)‌的内心世界与莲花的纯洁、‌高雅相联系,‌强调了其内心的纯净与美好。‌
最后两句“尘纷全不染,‌自有净土情”,‌则是对整首诗的升华。‌诗人借荷塘之景,‌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与对内心净土的坚守。‌这种情感与荷塘的纯净之美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荷塘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心之善的完美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心灵的慰藉。‌
(歼20)小鸟请起早,不要贪睡觉。起早去成都,黑丝收费了。一一一一一,日子真个好,晴天虽有雾,长空不碍跑。十年磨一剑,今朝呈英豪。宇空万里心,江山美妖娆。
(歼20)小鸟请起早,不要贪睡觉。起早去成都,黑丝收费了。一一一一一,日子真个好,晴天虽有雾,长空不碍跑。
哈哈,‌你这段话还挺有意思的!‌歼20作为我国的隐形战斗机,‌可真是厉害呢!‌不过,‌话说回来,‌“黑丝收费了”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成都的天气变化,‌对歼20的飞行训练有什么影响呢?‌别担心,‌不管是晴天还是雾天,‌歼20都能应对自如,‌长空任它翱翔!‌
雷语:可能是语言的问题,机器无法完整解读。
(李煜)早知江山失丢,何故愁。温柔乡里尽管醉到头。高处落,心极变,词方久。再叹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对南唐后主李煜心境的一种诠释,‌融入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解读:‌
“早知江山失丢,‌何故愁。‌”
这句话表达了李煜如果能预知江山将会失去,‌那么当初就不必如此忧愁。‌这反映了他在面对国家败亡时的无奈与悔恨。‌
“温柔乡里尽管醉到头。‌”
“温柔乡”通常指安逸、‌享乐之地。‌这里意味着,‌如果早知道结局,‌他或许会选择在安逸中沉醉,‌不再过问国事,‌享受片刻的欢愉。‌
“高处落,‌心极变,‌词方久。‌”
从高位跌落,‌心境发生极大的变化,‌这样的经历使得他的诗词更加深沉、‌持久。‌李煜的词作确实因他的不幸遭遇而更加感人至深。‌
“再叹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句化用了李煜自己的《‌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次感叹愁绪如春水般无尽,‌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设想李煜如果能预知未来的情境,‌表达了他对国家败亡的无奈、‌个人的悔恨,‌以及在经历巨变后诗词创作的深沉与持久。‌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理解。‌
(迎新春)梅红,点点染尽,寒原雪中。春意浓郁花骨里,招手阳和暖春风。万树欣然听春声,生灵还待雪消融,江畔芳草绿朦胧。身异心还逢,情同。荣华变迁空复空,春风又绿淡又浓,寻常心境何痛。天老一年人何堪,鸿雁来去匆匆。身老时,问秦村,何处落桃红。
(算子)黄叶谢世华,世外有人家。白墙粉色青黛瓦,回光夕阳下。小巷悠然飘姑花,灿然一红霞。闲闲渡头几村老,把酒话桑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或古镇景象,‌充满了诗意和画意。‌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解读和赏析:‌
“黄叶谢世华”,‌开篇即以黄叶象征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世华则可能指代世间的繁华或美好的事物,‌黄叶谢世华即表示这些美好正在逐渐消逝。‌
“世外有人家”,‌转而描述在这繁华之外,‌仍有一片宁静的天地,‌有人家安居其中,‌享受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白墙粉色青黛瓦”,‌具体描绘了这些人家的建筑特色,‌白墙、‌粉色的装饰和青黛色的瓦片,‌构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或古镇的画面。‌
“回光夕阳下”,‌夕阳的余晖洒在这些建筑上,‌形成了一种温暖而怀旧的光影效果,‌增添了画面的诗意。‌
“小巷悠然飘姑花”,‌小巷中悠然飘散着姑花的香气,‌姑花可能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花卉,‌它的香气使得整个小巷都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灿然一红霞”,‌红霞的出现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也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闲闲渡头几村老,‌把酒话桑麻”,‌最后两句描述了村中的老人们悠闲地在渡头相聚,‌把酒言谈,‌话题可能涉及农事和家常,‌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生活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或古镇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也富有诗意和画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霜地)霜地叶零乱,远行意凄然。鸿信传野士,还想四月天。凋伤枫树老,唯见白日闲。树杪行远帆,白云飘在边。江畔亭无影,空寂造化心。流水如有意,远去还回旋。
(霜地)霜地叶零乱,远行意凄然。鸿信传野士,还想四月天。凋伤枫树老,唯见白日闲。树杪行远帆,白云飘在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霜降时节的景象,‌以及诗人由此触发的思绪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联“霜地叶零乱,‌远行意凄然。‌”描述了霜降后地面的叶子变得零乱,‌这种景象让即将远行的人感到心情凄然。‌这里,‌“霜地”和“叶零乱”共同营造了一种秋日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鸿信传野士,‌还想四月天。‌”中,‌“鸿信”指的是鸿雁传书,‌这里比喻远方的消息或思念。‌诗人想象着远方的朋友或亲人传来消息,‌让他不禁回想起温暖的四月天。‌这种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无奈和对温暖时光的怀念。‌
颈联“凋伤枫树老,‌唯见白日闲。‌”描述了枫树因秋霜而凋零,‌显得老态龙钟,‌而天空中的白日则显得悠闲自得。‌这里的“枫树老”和“白日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尾联“树杪行远帆,‌白云飘在边。‌”将视线拉远,‌只见树梢的尽头有远帆在行驶,‌而白云则悠然飘在天边。‌这一联既描绘了远行的景象,‌也寓意着诗人的思绪飘向了远方。‌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霜降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无奈、‌对温暖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的情感随着自然景象的描绘而逐渐深入,‌最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江畔亭无影,空寂造化心。流水如有意,远去还回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畔亭边,‌流水潺潺,‌空寂而富有深意的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江畔亭无影”,‌写出了江畔之亭在特定时刻(‌如清晨或黄昏)‌因光线原因而显得无影无形,‌给人一种空灵、‌缥缈之感。‌这种景象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仿佛亭与周围的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一个空寂而神秘的境界。‌
次句“空寂造化心”,‌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空寂之感,‌并将其与“造化心”相联系。‌这里的“造化心”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创造力,‌或者更宽泛地说,‌是宇宙间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原理。‌诗人通过“空寂”与“造化心”的对比,‌表达了对大自然深邃、‌奥秘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流水如有意”,‌将视角转向了江畔的流水。‌诗人赋予流水以人的情感,‌仿佛它也有意识、‌有情感,‌能够理解和回应人的心境。‌这种写法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自然景物的魅力。‌
末句“远去还回旋”,‌继续描绘流水的动态。‌流水在远去的同时,‌又似乎在回旋、‌徘徊,‌这种动态的变化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和变化无常。‌诗人通过流水的这一特性,‌表达了对生命、‌对宇宙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江畔亭边、‌流水潺潺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空寂与造化的对比、‌流水如人意的拟人化手法以及流水远去还回旋的动态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深邃奥秘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启迪。‌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