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2022-08-15 07:40阅读:

图文并茂!喜欢!赠金笔!多年前去过至今还想去...下集: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

原文作者:tigerzyz

从墨西拿乘坐轮渡再次回到亚平宁半岛。为了不走重复之路,形成真正的意大利全境环游,我们放弃了原计划走高速公路直到阿马尔菲海岸西北才转向前往东海岸,选择了从圣乔瓦尼镇向东北直接走亚平宁半岛东部沿海公路,直抵东海岸的索韦拉托和克罗托内,而后沿东海岸一路向北,尽管如此增加了100多公里的路程,而且路况不是很好,但还是很值得的。这是我们意大利之行的第三阶段,行程中将包括克罗托内海湾内的索韦拉托和克罗托内,白色岩石峭壁上的石头城马泰拉,世遗小镇塔兰多、阿尔贝罗贝洛、巴里和维耶斯泰,意大利最东端的加尔加诺角,国中之国圣马力诺,千塔之城博洛尼亚,而后前往水城威尼斯。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此时我们驾车行驶在亚得里亚海湾的西岸,不由得想起去年我们的巴尔干半岛上的七国自驾之行,那时我们走在亚得里亚海湾的东岸,只是两岸相隔太远了,亚德里亚海湾平均宽度为160公里,很难看到对岸。两岸的差异很大,意大利在1861年统一了亚平宁半岛数个小国,成为了欧洲强国;而对岸的南斯拉夫却在1992年解体,分裂成6个国家,成为了一个争议不断、战乱纷呈的地区。看来欧洲人真应当好好地学习学习“团结就是力量”。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克罗托内海湾,这里的人很聪明,在海边人工筑堤,在海水的作用下,长长的海滩上形成了一湾湾的扇形小海湾,独特的海景给人极为深刻的印象,使这个原本平常的海湾成为了知名疗养之地。克罗托内老城由亚该亚人始建于公元前710年,而后多次为罗马人、阿拉伯人等占领,历经沧桑。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东海岸风光。离开克罗托内海湾继续北上,前往马泰拉,沿途欣赏长长的塔兰托海湾风光。天气很给力,碧海蓝天、漫山野花、伞形怪树、古堡连绵。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马泰拉地处高原、山谷与地陷形成的复杂地貌之中,三、四百米深的石灰岩沟壑岩壁之上矗立这座石头城。这座城市的名片就是石头,城市建立在石头山上,建房材料是石头,再加上被称为'sassi'的洞穴民宅。也正因石头,马泰拉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颇具特点的城市使得不少电影在这儿取景,故而使这座偏远小城名气大增。汽车开进山里,爬上几个山坡。远远地就能看到马泰拉了。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马泰拉是一座神秘而又充满古代欧洲黑暗记忆的石头城,她不似罗马拥有帝国的辉煌,却有更久远的历史;不似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璀璨,却展示着人类历史上重要发展阶段的风貌;不似水城威尼斯波光烂漫,却有莽莽荒原的沧桑。好莱坞的导演们觉得马泰拉就像他们想象中的古代耶路撒冷,于是《基督受难记》,《基督诞生记》都跑到这里拍摄,使老城焕发新生,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马泰拉的城市结构。沿着山体构建的石头小楼及洞穴民居是马泰拉城市建筑的主体。简单的洞室是最原始的城市建筑,如今城里更多的住宅则是以洞室为基础,在洞穴前方或上方加盖房屋。如今小城里也可看到楼房了,据说那都是因为城里已经没有进一步供开发的山体资源了。房屋设计充分考虑到采光、风向和水的利用,引水和排水都利用了水的重力,使之自然流动。街道、小巷、台地和台阶,层层叠叠,整座城市完全处于自然的组织状态。马泰拉人的聚居体,就是这样沿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而又持续的法则,聚衍生息,始终如一。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撒西古城遗址位于城东的一个山头上,这是一个必游的景点。在这里你仿佛还可以触摸到历史,看到马泰拉的原始状态。在7000年前的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出现了依山开凿的岩洞民居。公元前3世纪马泰拉被罗马帝国征服后逐渐成为亚平宁半岛东南部最繁华的都市,而后这里先后被拜占庭人、伦巴底人、诺曼人、阿拉伯人、斯拉夫人和阿拉贡人所征服,但无论发生何种文化变革,无论繁荣或没落,马泰拉地区仍旧着自己的原貌,直到1750年,政府开始对居住在老窑洞的居民进行迁移,当时确认有1600户,才逐渐演变成如今这种依山而建房屋,洞穴在前方或下方,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格局。下面放在遗址历史馆的城市模型形象地描述了最早期的洞穴民居。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撒西古城遗址保留着不少古洞穴民居,有的已经荒芜,有的则被改造仍在使用。洞穴里面有的是向上开凿,变成了一桩小楼;有的则是向下开凿,表面只有一个大门,各种形式,因地制宜。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站在撒西古城遗址的山顶上,可以俯瞰马泰拉古城,虽然看得并不完整,但比在城里观览强多了,可以看出古城的大致规模,以及周边的山形地貌。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转载]【走过的路】意大利全境游综述(之三)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