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补气药四大明星,为何一遇到“她”就自惭形秽?

2018-02-02 10:34阅读:
补气药四大明星,为何一遇到“她”就自惭形秽?
我是黄芪,中医学认为黄为土色,脾主土,土旺则气血足,我善于补气利尿!
不才是党参,因为主产山西上党地区而得名,擅长补气养血,
俺是白术,特点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很多方剂中有俺的身影,
在下山药,山中之药,食中之药,长于补益,吃货往往喜欢我,
大家好,我是人参,因外形似人而得名,服务人类有四千年……
补气之王
补气之王”人参一出场,光芒四射,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诸位腕儿顿时掩面告退。
诗曰:“深山有奇草,绿叶发华滋。补虚健魄者,功擅数人参。”人参自古就被誉为“千草之灵”“百药之长”,是补气药之首。明代李言闻(李时珍的父亲)专门为其著书立说:《人参传》。
有人会问,现代社会饮食丰富,饿不着,还会需要人参吗?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稍微了解下气虚。

气虚


气虚为中
医学专用术语,一般是指体质平素虚弱或人久病之后所出现的一系列情况。气虚的人会经常感到疲乏无力、语音低微、懒言少动,稍微运动就会出现气短或气喘、呼吸少气、面色发白、饮食无味、肠鸣腹泻、消化不良、多汗自汗,甚至头面四肢浮肿的症状。经常容易患感冒,脉搏虚弱无力、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等。
进一步说,气虚又分为脾气虚、肺气虚、心气虚、肾气虚等。
脾气虚:厌食、腹胀、饮食减少、食后脘腹不适、呕吐恶心、慢性腹泻、胃下垂、脱肛、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等;
肺气虚:呼吸短促、慢性咳喘、短气自汗,声音低,时寒时热,爱感冒,面色白,舌质淡、脉弱等;
心气虚:心悸、心慌、早搏、心动过缓、各种心律失常、气促,老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舌质淡,脉弱等;
肾气虚:腰膝酸软,小便频繁、数次增多而清晰、下肢浮肿、神疲乏力、白带清晰、舌质淡、脉弱等。
人参炖乌鸡
你有没有上面的症状呢?一位正安医馆的保养有道的中医说:“现在的都市人想不气虚都难!导致气虚的原因很多: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伤过度,或久病不复,或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原本生活节奏就快,压力大,还无法摆脱熬夜,过度用电子产品等不良生活习惯。
那有什么办法改善气虚这个囧境呢?
据乾隆朝《上用人参底簿》记载: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始,至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止,皇帝共进人参三百五十九次,四等人参三十七两九钱。这样算来,他每日约进人参三克之多!
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特别值得骄傲的一大段时间,乾隆皇帝日理万机还能“世寿八十九”,不能不说跟他常年小量服食人参补气有关
补气的药很多,中医临床最常用的黄芪、党参、白术和山药,但是最突出的是人参,一枝独秀,还被中国历史上最长寿命的皇帝乾隆封为“仙丹”。
人参的最大的特点是起效迅速,起效迅速,起效迅速——重要的话说三遍——相比黄芪的力道绵软长久,需用一段时间才能起到大的作用,人参大补元气,可以起到立决生死的作用。
因为人参补气的作用突出,所以从古至今用人参的方子非常多,从汉代医圣张仲景开始,直到今天,大多数补气的方子,都会用到人参,比如补气的“第一方”四君子汤,就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后世很多补气方剂都是从这个方子衍生出来的。
能彰显人参补气速度之快的有两个名方——独参汤和参附汤。在没有现代急救设备和技术的几千年里,单靠一味人参煎汤抢救回来的大失血,大吐泻,重病将亡的人太多太多。某个角度说,在古代人参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医院急救室。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