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解读丨尚俭戒奢的人文智慧

2024-07-25 05:53阅读:


解读丨尚俭戒奢的人文智慧


2024-07-19 08:35 发布于:北京市


“俭,美德也;禁奢崇俭,美政也。”我国自古以来形成了尚俭戒奢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智慧。
01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俭德的重要性。《尚书》就有“克俭于家”的训诫。春秋时期御孙明确提出了“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思想,强调有德者由俭而来。
俭则寡欲而不役于物,奢则多欲而贪慕富贵。“节乎己者,贪心不生。”如若能够在衣食住行、冠婚丧祭等日常生活中克身俭约,对食色名利的欲望自然就少。反之如若铺张浪费、竞相攀比,则会容易陷入迷心逐物的漩涡里。正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司马光在劝导训诫其子司马康时就深刻指出,“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也就是说,俭约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将自身的欲望引导到合理的轨道,不要使其过度膨胀而无法调适、约束自我,以至于最终使其吞噬掉自我。
俭则足用而有福于后,奢则用不给而枉道速祸。“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祸福无常,对于常人而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因此,古人出于居安思危的长远考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的忧患意识,主张“君子以俭德辟难”。俭德重在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这样则日常有余而不至于缺乏,“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同时,“俭德辟难”的思想还反映了“福莫大于无祸,利莫大于不丧”的道理。也就是管子所说的“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因此,主张“自度所处之地,如应享用十分者,只享用七八分,留不尽之意以养福可也”。反
之,奢侈无度则往往会用度不足,容易走上枉道而招致祸患。
02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尚俭戒奢对于个人、家庭、国家意义重大。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鲜明提出“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墨子更是从国家治理的高度提出了“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思想。
俭以立身,奢则不逊。孔子认为:“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认为骄纵奢侈往往会自我放纵乃至于违背规则、规矩,随之而来的则是祸患将至;躬行俭约、谨身节用则有助于个体克己复礼、修身养性、立身处世,因此说“以约失之者鲜矣”。“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老子将俭约与知足联系了起来,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认为人之祸患往往源于不知足,源于对外物的过多贪求。这是因为“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个体在人生之路上要行稳致远,就要深刻明白“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的思想,体悟“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道理。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春秋时期当秦穆公和由余讨论俭奢与得国失国的关系时,由余提出“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的思想,认为古代立国失国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尚俭戒奢。尤其是对于社会管理者而言,更应躬行节俭,身正示范,“自古兴俭以劝天下,必以身先之”。苏辙对汉文帝躬行俭约以率天下的行为高度赞赏,认为他“恭俭寡欲,专务以德化民,民富而国治,后世莫及。”刘向在《谏营昌陵疏》中从“周宣如彼而昌,鲁、秦如此而绝”的历史经验中同样强调“奢俭之得失”的重要性。魏征从国家治理的高度强调惟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03
躬行俭约,力戒奢靡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我国传统文化高度强调尚俭戒奢。节俭朴素、力戒奢靡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历史智慧,更是传家宝。
谨身节用,爱物惜物。“古人之意,全在小处节俭。”在衣食用度等方面自奉俭约,“日常遇小物有不敢暴殄之意。凡居处饮食衣服,有不敢过求之意是俭之实事。”俭于财用、节于衣食物内在蕴含着爱惜物命、珍惜资源的“爱物”意识。这种“爱物”意识不仅体现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日常生活层面,更是体现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相处层面。老子提出“去甚去奢”的思想,正是对谨身节用、珍惜资源的强调。
量入为出,俭而不吝。“不足生于无度。无度,则小者偷惰,大者侈靡,各不知节。”尚俭戒奢还需要把握一个度,在合理范围内使用资源,也就是量入为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关键在于把握俭约与悭吝的关系。“俭而悭吝,不仁也。俭复贪求,不义也。”俭约自持重在对自我的严格要求,而非对他人的吹毛求疵,更非贪求多用、自私吝啬。《张之正蒙注·太和》说:“俭者,节其耳目口体之欲,节己不节人……吝者,贪得无厌,何俭之有!”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里进一步阐明了俭与吝啬的关系,“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持之以恒,慎终如始。尚俭戒奢并非一时之事,也不单单是在创业立家之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一穷二白创业之初,需要节制用度积累物资;在富起来强起来之后,同样需要保持节俭朴素的优良传统。《袁氏世范》详细论述了持之以恒尚俭戒奢这一观点,认为“百日之严无一日之疏则无失,百日之严而一日不严,则一日之失,与百日不严同也。有甚节而终至于乏者,盖百事节而无一事之费,则不至于匮乏,百事节而一事不节,则一事之费与百事不节同也”。
本文原载于《北京日报》(作者安丽梅、董良杰),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大道知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