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赫赫七年抢救,满族歌曲终于传唱出来
2017-10-21 14:55阅读:5,663
X “南粤百灵”八音赫赫荣获过“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唱法金奖”等多种演唱类奖项,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表演。偶然一次,她痛心地发现世上只流传一首满族歌典,于是,毅然辞去部队文工团的演员工作,放弃了一个歌星的美好前程,终于抢救并创作了一大批满族歌曲。
八音赫赫七年抢救,满族歌曲终于传唱出来
关捷
9月25日,由美库原创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和风潮音乐联合出品的游牧音乐大碟《听见呼伦贝尔》开始在全球发行,并且也在国内各大音乐网站上线。而作为此张专辑中唯一一位满族歌手代表的八音赫赫演唱了一首满族千百年来传唱下来的古谣《悠车调》,她那宛转悠扬、沁入细胞的温柔低回,加上Daniel
Ho 巧妙细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致的乌克丽丽演奏,这样的跨界组合增加了无限的可能,也让传唱千年的满族古谣《悠车调》更加的活灵活现,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据悉,此张专辑在美国发行后,将送选格莱美,冲击
2018年格莱美大奖
早在今年2月11日,八音赫赫的名字就让美国观众的眼睛一亮。作为演唱和表演嘉宾,她与著名歌手萨顶顶一起亮相于
“纽约时装周”著名设计师胡社光以“微-重生”为主题的饕餮大秀上。这是她与胡社光的第四次合作。
舞台上,八音赫赫深情道来:我是满族人,我是八音赫赫,我们是一粒微尘,是宇宙轮回里的孩子,我们生于天地之间,逝于天地之间……新奇的感觉,让美国观众惊叹起来。“这是从哪里来的声音,是天上吗?”
“是的,中国人叫天籁的那一种。”
八音赫赫,1983年出生在吉林白山市的一个满族家庭里。她名字的满语含义是“精神富足”的意思。她父母都是教师,也没有刻意培养去培养她,一直都是按照她的兴趣爱好来尽力支持她。
她的家乡,屋前面有条弯弯的小河,远处有蜿蜒起伏的长白山,春天到来的时候,一望无垠的麦田伴随着春风的吹拂,麦浪滚滚,绿波荡漾,仿佛在演奏着一曲春天的交响乐。这些自然风光,给了八音赫赫艺术的熏陶与启蒙。她自幼喜欢唱歌,7岁的时候就登台演出。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的音乐老师发现了她的音乐天赋,推荐她参加全区小学文艺汇演,她是是这台节目的主持人、舞蹈演员、二重唱、独唱、京剧演唱。她在这个汇演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12岁的时候,八音赫赫已成为白山市的歌唱名人。中学毕业后,她顺利考上了吉林艺术学院声乐系,毕业后,她如愿进入吉林歌舞团。1998年,进入武警广东省总队政治部文工团作独唱演员。八音赫赫用甜美、婉转的歌声为歌坛带来一缕清新,她获得了包括“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唱法金奖”之类的各种奖项。人称“南粤百灵”。她本来可以这样一路红下去。
可是,有一天,她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让她寝食难安。于是,她辞掉了人人眼热的部队文工团演员的工作。只身来到了北京,她要解决这个大问题。
辞职,抢救民族原生态歌曲(小标)
多少年来,八音赫赫对自己的民族特征和文化精神一直比较模糊。她只是从小听奶奶提到过,她有一点点印象。奶奶教她唱过几句悠车调,但是她已经记不住它的歌词了。
2010年的春天,有一次,八音赫赫拿着身份证去办事,忽然,“满族”这两个字跳到她的眼中。作为歌手,她很自然想到一个问题,“满族有什么歌曲呀?”她到网上查了一下,竟然只看到一首,还是男声的。剩下所有可以参考的资料,都是简单的文字介绍。
八音赫赫非常惊讶,很多人口数量小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几首代表歌曲和舞蹈,而满族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竟然就只有这么一首歌。
同时,她也感到十分难过。因为是满族人,人们经常叫她“格格”、叫她“满族歌手”,可是,她除了能说几句满语之外,就不会什么了,连满文都不认识,更别提唱满文歌曲了。现在清代的宫廷戏又多又滥,那根本就不是清文化,很多人只是从影视上了解到所谓康乾盛世时的满族文化。这怎么能行呢?
这时,八音赫赫开始萌发收集和挖掘满族的传统民族音乐的想法,她要把那些值得传承、富有浓郁满族特色的古典歌曲重新演绎,让更多人从音乐文化上了解满族。而她自己则要做一名真正的满族歌唱家,她要做一个传播者。
当时,八音赫赫正在部队文工团工作,大部分时间都要忙于部队演出任务。自从搜索完那个问题之后,她又多了一个心事,就是思考满族歌曲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现状?到底有没有满族歌曲?它们在哪?还有人会唱吗?.......
这些问题,折磨了八音赫赫有半年之久。后来,她发现在广州这个南方城市是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答案的。于是,在2011年底,她毅然辞职回到了北京。
当时,八音赫赫觉得自己想要的答案可能会在北京这个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寻找到,于是,她就回来了。
她在那天的博客上写道:“下一刻,去寻找生命和心灵的本真!但无论怎样也阻挡不了我归来的脚步!”可是,现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刚回到北京的时候,八音赫赫两眼一抹黑,不知道从哪里下手。2012年新年后的一天,八音赫赫在网上发现了一家位于后海附近的小店,上面介绍说这是个卖满族民族服饰。第二天。她就去了那家店,几经挑选,她买了一双旗鞋。在与女店主聊天的过程中,知道了她也是满族人。那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就一下子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当店主得知八音赫赫是歌手的时候,兴奋地问道:“那你认识我们满族歌手宋熙东吗?”她说:“我不认识。”热心的女孩马上打电话给宋熙东,和宋熙东约好了见面。
两天以后,八音赫赫见到了宋熙东。共同的追求,让他们一见如故。他们热烈地交谈起来。从此以后,八音赫赫开始向宋熙东学习满语,同时,根据在史料中找到的信息,开始创作适合自己唱的歌曲。那个时候,她要参加各种演唱会,来维持生活。因此,她的满语学得很慢,写歌的时候常常是先用汉语写出来,然后,再请宋熙东哥哥帮助翻译著成满语。
2012年12月,八音赫赫参加了北京的满族颁金节,唱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有着丰富满族元素的歌曲《八音波罗》——
穿过金碧辉煌的轮廓,
缭绕太平的香火,
亭台楼阁游牧着快乐,
旗袍婀娜摇曳着绫罗
洗尽千年的漂泊
四季留香胭脂河
红墙绿瓦思念在穿梭
白山黑水狂舞的神歌
八音波罗是故乡的云朵
带着阿玛额娘吉祥的嘱托
八音波罗是栓心的红线
牵着女儿的心频频回首
八音波罗是海东青飞过
回到阿哥的肩膀上停泊
八音波罗是天边的寄托
随着风儿唱着吉祥的歌
八音赫赫的形象清纯而又高贵,歌声甜美而又优雅,上千名观众为她热烈鼓掌,八音赫赫的名字一下子就唱响了京城,各大电台电视台争相找她录制节目。
再次辞职,两年将沉睡的二百多首满语歌典唱醒(小标)
从部队辞职回到北京后,八音赫赫失去了稳定的收入保障,只是靠朋友的介绍参加一些商业演出,以此来维持生活。在温饱生活进行不下去的时候,于是,她又在2012年的时候,参加了解放军某部文工团的聘用考试,高水平的表现,让她当场被录取了。于是,她又上班了。可是,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她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拿出一部分时间来用于满族文化的学习。几乎每天都要忙于排练和演出。在经过了又一次的考虑之下,她再次辞去工作,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满族文化和音乐的学习上面。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说过,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帮助你实现心愿。八音赫赫觉得这话就是说她呢。
最开始的调查和认知都是来源于书籍和资料,八音赫赫要自己在网上查找,去图书馆查找......好像有神帮助一样,查来查去,一个名叫“石光伟”的人闯入了她的眼帘。石光伟是是她的吉林老乡。做满族音乐研究和调查的老师,是满族音乐家、研究员,曾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满族音乐研究会会长,《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吉林卷编辑部主主任、《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吉林卷》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石光伟老师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做采风和调查,并且又都是在那些懂母语老人们大都还在世的时候,采到了原汁原味的东西。
当年,很多地方都不通车,石先生就一个人步行走十几公里,几十公里去找那些老人,听他们的故事,听他们的歌声,然后一一地记录下来。八音赫赫非常感谢这位从未谋面的老人家,觉得他留下来的那些资料和老调远远超出自己所做的那些,自己因此省去了好多时间和精力。本来想去当面请教,可是她一打听,石先生已经去世十多年了。
无奈,八音赫赫叹了口气,她埋下头,只能通过对石先生的《满族民歌选集》、《满族音乐研究》来研究和学习,庆幸的是,她过去的专业是声乐,所以,她可以很容易看明白乐谱。最开始就每天唱石先生搜集来的那些古老的歌谱,有一、两百首歌曲,八音赫赫就那样翻来复去地唱了两年。然后,再根据石老师采风的谱子来还原,再根据这些原有的东西,来激发自己的灵感,进行创作。
这时候,还有一个神奇的人过来帮助她,这就是她的战友罗特。罗特是武警战士,同时也是一名满语歌曲的创作者。他听说八音赫赫在辛苦地抢救满族歌曲,就主动跑过来为她提供创作上的便利。他们两人开始了高层次的合作,根据一些古谣带给他们的灵感然后又再创作,加工,填词,让作品更加丰满、富有朗朗上口的旋律感,慢慢形成八音赫赫独有的满语音乐气质。两人也常常因为创作上的意见分歧而发生争执,但最终双方都向作品妥协。八音赫赫唱罗特创作的满语歌,观众听一两遍就能跟着唱起来。这对于八音赫赫所热衷的传播效应,有着强烈的助推作用。
走进满族村镇,虚心向那些年老的歌者学习(小标)
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八音赫赫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还不十分了解满族歌曲的原生态。于是,她觉得自己应该出去走走了,去亲眼看看那些满族村落,去听听那里的老人们的用母语的歌唱。
在搜集整理的时候,八音赫赫听过一段来自黑龙江省黑河市四季屯的何世环奶奶的满语录音带。那发自灵魂深处的歌声,那些疑问,那些回答,那些对人类生活的热烈眷恋情感,那生生不息的执着精神,深深打动了她,她从头听到尾,也从头哭到尾……听一遍、哭一遍。她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感觉告诉她,这是一种自己盼望了许久许久的声音,也是她曾经铭刻在记忆里的声音,就在那一刻,仿佛都被灵魂唤醒了一样,何奶奶的母语声音激活了她深处的记忆……
在2015年冬天的一日,八音赫赫独自来到了黑龙江省黑河市四季屯和三家子村。
在四季屯,她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满族歌者何世环奶奶。在何奶奶家里,她住了几天,和老人睡在一个炕上。何奶奶已经90岁了,但精神饱满,说话声音洪亮有力,性格也是爽快、坦诚。对于一个陌生的年轻人来访,她畅所欲言地用纯满语聊天,给八音赫赫讲过去满族人的故事、规矩、礼节,讲了一段又一段。
八音赫赫在她的叙述中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她似乎看到了那些纯朴的先民,听到了他们的心声。一时间,她真的是觉得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奶奶很喜欢她,喜欢听她唱歌,一边听,一边看她美丽的面容。她甚至为八音赫赫这么大了还不结婚而着急,老人家说:“遇到合适的,对你好的,你就一定要考虑。女人哪,总要结婚的。听奶奶的话,宝贝儿。”八音赫赫含泪点头。
那天晚上,何奶奶给八音赫赫唱了《悠车调》、《悲歌》、《大烟歌》、《求雨歌》,她一边做记录,一边学唱。何奶奶夸她唱的好听,不厌其烦地给她纠正满语的发音。何奶奶说:“希望有一天,你能带着准备和你结婚的人一起来看我,奶奶等着……”八音赫赫听了难过不已,她担心自己一时完不成奶奶交给的任务,为了这项抢救满族歌曲的事业,婚姻,必须是她放到最后考虑的一个问题。她现在不想事业受到任何干扰。
在三家子村,八赫赫赫见到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满语教学的石君广哥哥。还有满语母语传播者孟奶奶、五舅爷、计叔叔、陶春民叔叔。大家听说她是从京城来的满族孩子,都特别高兴,孟奶奶伸出手来,一把拉她上了火炕。
孟奶奶也是90高龄,她这几年的身体不比从前了,耳朵有时会听不清。八音赫赫去的那天,她不巧感冒了,咳嗽得气喘嘘嘘。但即便身体那么难受,也还是陪八音赫赫唠了几个小时。听说八音赫赫正在学习满语、演唱满语歌,她特别开心,热情地鼓励道:“要传承下去......
八十年代,还有几位老人会唱,现在都去世了。我也快了,我就怕这些老歌失传,有一天孩子们都不会唱了,那就真失传啦。”八音赫赫说:“奶奶,不会的,我会把那些歌全部救活。”孟奶奶说:“你是好孩子呀。好东西就是要留好呀。孩子,你要告诉人们,这世界上比钱更值钱的东西多着呢。孩子,你听懂了吗?”八音赫赫含泪回答道,“奶奶,我听懂啦。”
从老人那里采风得来的歌曲和唱段,八音赫赫都要进行深加工,不能直接用于舞台演唱。而这个过程,也是相当的艰辛。
《佛多妈妈》这首歌,最早八音赫赫是看了满族神话故事里讲到的佛多妈妈,知道她是满族的一位女神。是自古以来掌管着子孙繁衍生息的女神,她由是柳枝幻化而成的。后来,在采风中,她听到有老人唱这首歌,她决定要在原有施律的基础上重新写一首。
起初,八音赫赫用汉语写成了歌词,然后,她再找宋熙东哥哥翻译成了满语。接下来,罗特又根据神话故事和歌词的感觉谱曲而成。
这样,八音赫赫登台一唱,立即流传起来。
终于,八音赫赫在2016年年底,把朗朗上口的十几首满语老调重新填词,找了满语专家王硕做翻译。
这就形成了如《向日葵》《绿母度心咒》、《自然而然》、《随心而走》等作品,都是人们过去从来没有听过的,第一次公开问世。
黑龙江满族村落的采风,让八音赫赫看清了自己的路标,那就是走出书斋,走向民间,走进生活的最深处。
2016年后,八音赫赫喜欢到处游走,去到那些简单自然的地方,去到那些满族同胞聚集的地方。那里的人们,那里的景物,那里的牛羊鸡犬,那里的日落日出,那里的此起彼伏的歌声,都会带给她很多的能量和灵感,她的好多首歌词都是在行走的路上完成的。
“我的家在哪里?”有一天,她走到一个满族村的村口,听到有人这样唱,她随口对上了一句:“我的家在大地!”于是,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跑出来拥抱她。村里一片欢腾,人们用唱歌的方式欢迎自己的女儿回家。那一天,八音赫赫从这个村里淘来了好多古老的歌曲。
七年来,八音赫赫一直致力于满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她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满族,听到满族的歌声。八音赫赫不但把自己唱得赫赫有名,也把“勇敢、博大、兼容、进取”的满族精神传播了出去,传向了世界。
在2月17日的“纽约时装周演唱会上”,她的一位歌迷对高喊“你是满族的骄傲”,她高声回答,
“满族是我的骄傲!”她说着说着,就唱起了最她爱唱的《喜歌》——
“生灵万物依赖天的保佑,子孙后代承蒙祖先的保佑,众神垂降慈爱之故,丰硕的秋天到来了......”
舞台下,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