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盖房子是头等大事,你知道为啥吗? | 豫记
2018-02-06 16:36阅读:
房子这个话题估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城里人咬紧牙关当房奴,因为房子是找对象结婚的筹码,也是一个人对家的基本概念。而在乡村,房子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家家户户都要盖房子,尤其是娶媳妇的,不盖房子可能都娶不到媳妇。那么房子为啥这么金贵,让这么多人一辈子都放不下?
刘士坤 | 文
豫记微信号:hnyuji
盖房子是农村人的头等大事
房子是精神支柱
对于乡村来说,盖房子、娶媳妇是人生中的两件大事,可以说是最重要的。
我的老家在中原乡下,这两件大事几乎是代代相传。
盖房子,庄稼人尤为看重这个,在父老几辈都是牵肠挂肚的事情。
按中国的传统,房子从古至今都是“家”的物质象征,是给孩子娶媳妇的招牌和前提、是一个男人在村里行事做人的靠山。
房子,代表着家族的盛衰。
于是,盖房子似乎就成了家家户户生活生命中的头等大事。
房子是永远盖不完的。
父辈留的房子小了、坏了抑或是被火烧了,自然就要修、盖。盖了一层盖两层,现在已经开始盖三层,装修也
越来越豪华,越来越高档。
从当初的平房四合院到现在的二楼三楼,什么罗马柱太阳能车库样样俱全。
事实上,古往今来的农民,盖房都是在寻求一个庇护所,遮风挡雨,物质上精神上皆有所依赖。房子可以说是能够提供安全感的精神支柱。
房子,没有万古不朽的,水淹、匪焚、震坍、腐朽……总难逃脱厄运,即使是故宫,相信未来某一天,它也会消失在滚滚历史红尘中。
对任何人而言,没有房子的日子是会很失落、孤寂、自卑的。
盖房子的事情,永远是民族、家族、个人的梦想和渴求。但,现在,盖房的意义好像逐渐变了味儿,究其原因,估计多数人都心知肚明。
房子一直跟人扯不清
有房才算成家立户
几千年来,房子永远是人的生活重心。漫漫历史长河,房子在我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洞房花烛喜,金榜题名时。洞房,听房。烘房,烘拖气氛。唱戏庆祝。是人们聚集热闹的时刻。
厕所,叫茅房。做饭的地方,叫厨房。
房,与结婚爱情方面有着千丝万缕情结。如把男女性爱的事情,叫房事,意思在房子里干的事情。把未结婚女子的住所叫闺房,绣房。把哺育子女的奶,叫乳房。
同时,在教育戏曲方面,把读书识字的地方叫书房,把唱戏的地方叫戏房。反正智慧的先人们总能把任何事都和房子扯到一起,而且扯的还非常自然。
但作为农民一生最重要的几件事之一的房子,自古以来的概念似乎就与百姓休戚相关。
有人为盖房与邻居争地界等纠纷,大打出手,或酿人命,或结下死仇、深怨,几辈人鸡犬相闻而不往来,形如路人,不舒服几辈子。
有人为盖房借钱,借木头,借粮食,兄弟反目,父子成仇,亲戚失和,以至于暗言:邻居高筑墙,兄弟远离乡,亲戚少来往。
我曾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和村里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爷聊关于房子的话题,大爷用八十多年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于农民而言,有房才算成家立户。
房里边,有个方字,诗人讲方寸,处事讲方圆,做人讲落落大方,有了房作根据地,可以奔走四方。
房和屋其实是一回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皇上住的地方叫宫殿,上层建筑住的地方叫别墅,老百姓住的地方偏偏叫房子。
其实,无论叫什么,天黑了,灯熄了,躺着的地方仅一席之地。
乡村房子会一直盖下去
因为关系到面子和子孙后代
老人常讲,娶媳妇盖房,花钱没王。房子,往往凝聚着一家几代人的辛劳和心血。
如今许多乡亲们依旧传承着勤劳勇敢的传统,他们用汗水、双手在大都市盖起一栋栋华丽别墅、楼盘。
辛苦的付出得到了不菲的回报,大家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于是,就想,为什么我只能为那些所谓的城里人做嫁衣呢,辛苦了大半辈子,为什么我就不能住好点,装修好点?
可事实上,很多人因为常年奔波于城市,虽然在老家建起了富丽堂皇的大屋,一年却没有几天时间能真正躺在自家的屋子里睡个自然醒,这不是我的乡亲们的问题,他们是无奈和悲哀的。
更多的,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是社会的悲哀。当一个人不能尽情享受自己努力挣来的财富时,这个社会不就出问题了吗?
房子越来越高,和城里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记忆中小时候的那种鸡犬相闻的情形已经不知道从哪一天再也没有见到过。
然而,房子还得盖。我问过好多人,家里就这两三口人,为什么盖这么大的房子?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大同小异:大家都在盖,你不盖不行啊。
是啊,大家都这样,我也得这样。
在乡村老家的生活圈里,这无疑关乎面子,然后影响人际圈子,甚至影响儿孙后代的生活圈。
所以,感慨一下之后还得尊重现实,大家的房子还是会继续盖下去。
实际上,我每次回老家,也最爱像老头似的背着双手在村道上到处咂摸,品味对比着哪家的房子构造更好,哪家的屋子造型更精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刘士坤,笔名墨翔,河南周口人,80后。曾在京媒任职九年,历任中青网活动频道副主编,中国教育之声网副主编,现居济南,从事文化传媒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