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的“宿”字怎么读?
2012-11-13 15:31阅读:2,335
宿迁的“宿”到底该怎么念呢?
是宿(sù)迁呢,还是宿(xū)迁呢,还是宿(xiù)迁呢?很多本地人都念xū,也有很少一部分念sù。到底念什么呢?
宿迁的‘宿’,该怎么念呢?作为宿迁人,的确应该弄清楚这个问题。
“宿”有sū xiǔ
xū几种读音,第三种发音绝少在现实生活中出现,想是受了汉语词典多音字的误导。事实上,我们的市名既不读xiù,也不读xiǔ。
当然,经验的判断代替不了学理上的正本清源。了解宿迁的历史沿革,得知市名的来历——“宿国迁都于此”,可知“宿”本姓氏,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这个义项读sù无疑。
但这又与方言中的读音xū又存龃龉。“宿”字的方言读音与普通话在声母、韵母、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声调三要素上都不相同。难道我们祖祖辈辈都读错了?
其实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孰对孰错的问题,想搞清楚还是要追根溯源。查《说文解字注》:“宿,止也。从宀。……息逐切。三部。按去声息救切。此南北音不同。非有异义也。星宿,宿并非不可读入声”很明显,“宿”这个字,息逐切/*siuk/入声,息救切/*siu/去声。此即“宿”的古音。
可为何在方言中横生出“xū”这个读音了呢?
这又需要了解一点基本的语言学知识,起码要知道什么叫尖团音。所谓团音,就是见系字齐摄呼的读音,其声母等于现代舌面音jqx,如基ji欺qi希xi;所谓尖音,就是精系字齐摄呼的读音,其声母近似现代舌尖音zcs(精系舌尖音的发音是舌尖抵下齿背),如积zi七ci西si。
汉字自古以来是分尖团的,这也是汉语高度精密的表现。比如“剑”和“箭”同是古代常用的兵器,古人造字时是绝不会让它们读音相同,以致混淆的。实际上它们在古时就有尖团之别,前者是jian,后者为zian,其他很多今天的“同音字”古时也可能不同。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颁行以后,正式砍掉了尖音,搞了尖团合流,即把尖音字读成团音,也就是把声母为zcs的齐摄呼的读音改为声母为jqx的舌面音。如把尖、千、仙(zian
cian sian)改读为坚、牵、掀(jian
qian
xian)。当然,语言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进程,加之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相互间交互融合的情形也多有发生,尖团合流的现象在有些地方早已存在,而在有些方言中至今尖团泾渭分明,可见并非为一纸公文所左右。
从siuk到siu再到xu,是很明显的尖音团化。普通话把介音扔掉了,声母就没有腭化,读su。我们方言中的介音没掉,声母腭化就变成团音了,读xu。(这里只谈了宿迁方言与普通话声韵母的区别,至于古今音声调分配规律的比较,又是另一个话题。)
总而言之,念sù和念xū都不算念错,二者是古音发展变化的两种形态。方言是个好东西,我们都知道用粤语读古诗会更有韵味,就是因为它保留了很多古音,更合乎古人作诗时讲求声律的缘故。方言是一种特色文化,不要觉得它是“土话”而嫌弃,偷偷摸摸,不敢张口。
我的态度,对方言不妨采取“敝帚自珍”的态度,本地人之间会说能懂,发扬光大。既不要自己人还撇个普通话,装“假洋鬼子”;也不要像有些地方的人那样,一到外地,就拉开嗓门,极尽抑扬顿挫之能事,呕心沥血、摇头摆尾地把它那两句彰显身份的方言说得震天响。
对外人说Welcome to
SuQian,对老乡就说句Ni XuQian
de hou。你的明白?
2008-12-15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