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秋分后注意四点可以让孩子少生病

2020-09-22 13:47阅读:
不知不觉已经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秋分,秋分节气,昼夜平分,气候早晚温差大,在孩子的饮食和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调理少生病,那么,秋分后孩子少生病的四个要点:
秋分后注意四点可以让孩子少生病
1、温燥向凉燥转变,饮食要温润
天气越来越干燥,这几天大家应该明显有感觉到。孩子口、唇、鼻、咽干,怎么喝水都不解渴;皮肤干燥,甚至出现脱皮、起屑;大便干结等都是燥的表现。皮肤干燥,屏障功能就比较弱,孩子往往更容易爆发湿疹。湿疹可以用三彤小儿化毒散涂抹局部,并口服清热解毒的药。
秋分之后,天气渐凉,凉燥会慢慢取代温燥。凉燥的孩子,往往是汗不多、但怕冷。应对凉燥,要温润。应对温燥和凉燥的方法是相反的,温燥要以平偏凉的润燥食物为主,而凉燥则要以平偏温的润燥食物为主。接下来的饮食重点,就要逐步偏向选择偏温、偏平性、能滋润的食物。例如:花生
、杏仁、芝麻、糯米、莲藕、银耳等润燥益脾肺的食材。可以多给孩子喝一些汤水或粥。糯米大家通常觉得不好消化,但是煮成稀粥,就会相对好消化很多,孩子也是合适的。同时要注意,这时候,梨和一些偏寒凉清热的食物,要少吃,否则,不仅不润燥止咳,还会适得其反。
秋分后注意四点可以让孩子少生病
2、阳气内敛,要防内燥
秋主收,入秋后,家长们已经有意识地帮孩子敛阳。阳气内敛,孩子容易有内燥。阳气内敛,孩子脾胃阳气比长夏要足,胃口明显变好,此时,往往容易出现脾胃烦热的情况。脾胃烦热,最易受损的是孩子的阴液。阴血津液耗伤,孩子就会出现内燥。

这里大家要区分好“燥”和“上火”。燥是缺水,比如孩子皮肤干、痒都是燥的表现,不一定有火;但是燥会伤津液,会导致阴虚,阴虚火旺,孩子就容易嘴唇红、脱皮等等“上火”的表现。所以秋天看到孩子有“火气”,大多数是内燥引起的,不适合清热,滋阴才会有好效果。
秋分后注意四点可以让孩子少生病
防内燥,不能只润燥,还要注意祛除湿气。秋季干燥,脾常不足的孩子,内湿盛,是很常见的。内湿的生成多与饮食有关。如果食物无法被脾胃运化为津液,又不能通过膀胱、汗腺排出,就会“水湿内停”,生内湿。那么,秋分后,尽量不要让孩子多吃寒凉、不好消化的食物,同时,可以选择既滋阴润燥又理气祛湿的食物,帮孩子去湿气,例如泥鳅,秋柠饮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南方气温还是很热的地区,内湿很盛的孩子,也可以再吃一段时间白萝卜、冬瓜,注意放一片姜来中和其凉性,能很好的生津祛湿。
除了应对内燥,还有防卫外燥。我们说的温燥和凉燥,都是外燥。如果家长没有帮孩子有效防外燥,一旦内燥、外燥同时侵袭,孩子就会更“多事”。如果已经明显感到“干”的感觉了,房间里可以开始开加湿器了。
秋分后注意四点可以让孩子少生病
3、传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高发,健脾以强体质
秋季是传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高发的季节,如秋季腹泻等。预防这类疾病,最根本就是要增强孩子体质,孩子体质的根本就在于脾。
马上就要国庆了,如果家长有计划要带孩子出门亲近自然,在这之前,一定要帮孩顾护好脾胃,孩子抵抗力强,出门在外也能少生病,享受假日。
秋季健脾的窍门在于润肺,可以多吃酸,既帮助收敛肺气,又养肝,帮助脾土疏泄。秋季增强体质,我首选临床一线用药三彤健宝灵片,山楂揉肝化瘀,山药恶补脾土,茯苓健脾参湿,银耳滋阴润肺,赖氨酸促进吸收,同时调理脾肺肾,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根本解决,孩子正气问题。

秋分后注意四点可以让孩子少生病
4、防寒防风,不可掉以轻心

秋分被称为“地门闭”,阳气逐渐消散耗尽,而阴气逐渐强盛,天气越来越凉。所以,才会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接下来带孩子出门,一定要带上长袖的外套,尤其是外出游玩,起风和降温是随时的事。如果外出运动,孩子汗湿,一定要带上衣服换,秋风跟夏风不同,秋风大,开始有冷冽之气,汗湿当风,就特别容易感冒着凉。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