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蓝色星球2》拍的很漂亮,但是真的很无聊
2018-03-23 13:33阅读:
事儿 | 我承认《蓝色星球2》拍的很漂亮,但是真的很无聊
作者 |
丹·卡根-肯斯
出现动物的时候就用慢镜头,贴上汉斯·季默特别定制的背景音乐,再加上一些特殊音效。当其中一集把同样的套路照搬在了一只小黄鸭身上时,你就知道他们真的黔驴技穷了。
一个对《蓝色星球2》恨铁不成钢的吐槽:
如果要给旁白配音界的大师排个位要怎么排?每个人都崇拜詹姆斯·厄尔·琼斯,而他本人又崇拜摩根·弗里曼,那么弗里曼和他的上帝之声是否也有偶像呢?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伟大的自然之声:大卫·阿滕伯勒爵士!
在最近刚刚播出的《蓝色星球2》,即纪录大片系列《地球脉动》的最新作中,阿滕伯勒说:“无边无际的大海,让我们心生敬畏,感到惊奇,但有时也会让我们感到恐惧。”
说的没错,在长达七个小时的《蓝色星球2》中,阿滕伯勒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惊奇与恐惧的海洋,以及前所未见的神奇生物与地理景观。
一条海鳗潜入了位于海底的一片有毒盐湖,然后出现中毒性休克,它在痛苦中扭曲抽搐,疯狂痉挛,最终又安然无恙地游走,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抹香鲸一家潜到海
面以下数百米深的区域猎捕鱿鱼,我们通过附着在抹香鲸体表的摄像镜头和它们一起展开捕食。一条章鱼在快要被鲨鱼吞噬的危急时刻,突然把触手伸进了鲨鱼的腮中,令它无法呼吸,最终只能松口作罢。在这个过程中,章鱼的皮肤(如果那个真的叫皮肤的话)始终闪烁着炫彩的电光,宛如夜店中的女王。
这些令人头脑爆炸、脊椎发麻的震撼影像,都来自 BBC
旗下的自然历史小组花费五六年时间、在世界各地采集的珍贵资料,让我们可以一边吃着荤腥大餐,一边欣赏这些神奇的生物,确实是令人敬畏而惊奇。
可惜,在《蓝色星球2》的呈现中,海洋似乎只有惊奇(海洋里明显已经没有太多鱼了,这也是这部纪录片一直在向我们强调的问题),而这种惊奇感很快就消退不见。片中的美丽镜头和神奇生物实在太多太多,多到让你只想看些平淡的东西放松一下。
而如果你是我,估计每集纪录片看不到十五分钟,就会想赶紧看点清淡的换换口味。这就像是走进一座挂满了各种版本的《雾海上的旅人》的博物馆,逛了一段时间后,你的心里只有一个疑问:这么酷的东西怎么会变的怎么无聊?
为什么《蓝色星球2》的新鲜感会退的这么快?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这部纪录片的手法其实非常廉价,都是把好莱坞大片中学来的那套反复使用。出现动物的时候就用慢镜头,贴上汉斯·季默特别定制的背景音乐,再加上一些特殊音效(听到那些海豚发出放屁一样的声音时,我就忍不住脑补音效人员的制作现场),一切OK!当其中一集把同样的套路照搬在了一只小黄鸭身上时,你就知道他们真的黔驴技穷了。
《蓝色星球2》中有好几集(尤其是第一集)都陷入了叙事混乱,影片内容在时间、空间、物种之间来回跳跃,除了一个一个的镜头之外,根本没有场景或意义可言。难怪大家都是飞完才看这部纪录片的,不然你根本跟不上它的节奏。
唯一的亮点是《蓝色星球2》的第二集。这一集讲述的是深海地带,主题鲜明、影像奇异,让人难以自拔。通过跟踪一头鲸鱼尸体如何从海洋表面一路沉到海底,在你的脑海烙下一个深刻的概念:深度在海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你的头脑中立刻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关系图,永远不会消失。
和俗套的画面一同出现的还有俗套的旁白。阿滕伯勒不止一次一本正经地说过 “猎人……变成了猎物”,以及某一物种的雄性
“脑子里想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当一头雄鱼在和竞争对手争夺交配权时,阿滕伯勒居然说他
“占据了杆位(有利位置)”,你这叫我以后还怎么严肃地看纳斯卡汽车大赛?
然后,仿佛是为了通过特殊的语言来展现惊奇感,阿滕伯勒开始忘掉了主谓宾。当银幕上出现大量生物时,他不是直接用正常的句子说
“这些是帝企鹅”, 而是先念出他们的名字,停顿一下,然后加上它们的数量,比如 “座头鲸……数以百计”,“灰礁鲨……数以百计”,
两分钟后,又来一句,“凤尾鱼……数以百万计”,“飞旋海豚和乌翅真鲨……十万余条”。 等下出现海岛他也是这个说话套路。
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但随着故事的深入,反反复复听见他用同样的表达方式说话,就会让你无比怀念正常的语法。父母从小教育我们怎样说人话,而在这部严肃的纪录片中,我们听到的却是像三岁小孩说出来的旁白。如果阿滕伯勒要给一部讲述创世纪的影片做旁白,当高清解析度的太阳、月亮、海洋在银幕上逐一浮现时,阿滕伯勒也许不会说:“要有光”,而是缓缓吐出一句:“光……有了。”
这不是鸡蛋里挑骨头,有些时候这些旁白台词确实影响了我们对影片内容的理解。“潮水开始转向,”
阿滕伯勒说,然后他夸张地停顿了一下,才把句子说完:“这将是繁衍的时刻。”
但是,因为前面已经出现了很多烂俗的文字梗和双关语,加上他这里是在讲述海洋,观众会很疑惑,他是在说因为潮水开始转向,所以能刺激鱼群繁衍,还是用潮水转向比喻形势变化,表示繁衍的条件更好了?这里给各位自然纪录片制作者踢一个诚恳的建议:下次在讨论鱼的时候,就不要使用和鱼有关的比喻了。
到了最后一集,就成了完全聚焦人类对海洋造成的可怕破坏,这也正是《蓝色星球2》的终极目标,也是《地球脉动》系列作品的终极目标:让观众对自然世界形成强烈的好感,鼓励我们把大自然从死亡线上拯救出来。你可以感觉到这个系列的主创和阿滕伯勒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在看他们的纪录片时,你总能感受到其中的高尚情操。这种使命感无可厚非,并且值得称道。可是,自诩为大自然的代言人之后,这种使命感似乎蒙蔽了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没能做到真实地展现自然和与自然接触的感觉。
我的意思是,他们应该追求一些更新鲜、更具原创性的东西,而不是一味让观众惊叹。虽然这些影像第一眼看上去让人耳目一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的惊叹,应该是通常不接触自然的人接触自然时产生的那种感觉,是在不经意间自然萌生、而当我们去留意的时候又悄然消失的感觉。
真正的亲近自然,应该要和其他亲近关系一样,包含丰富的情感:惊奇和热爱不能少,但同时还有有欣赏、厌倦、恐惧、愤怒、鄙夷。我敢说如果自然纪录片不局限于单一的情感,不局限于这种上帝视角,肯定能更容易让观众亲近自然。比如说,自然有时也很无聊,动物也经常犯傻。我们就不可以像嘲笑我们的傻逼朋友一样嘲笑它们吗?
这样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比如《狐獴庄园》(Meerkat
Manor)并没有什么惊爆眼球的惊奇场面,而是不知疲倦地在同一片区域拍摄同一群生物,但却能长时间地为观众传授知识,提供幽默。至于对自然的负面情感,著名美国作家安妮迪拉德(Annie
Dillard)就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世界的愤怒与恐惧:
我不知道大自然生生不息为何如此令人恐惧。也许是因为大量的证据都表明,我们珍视的出生与成长其实是普遍而盲目的,生命其实廉价得让人害怕,大自然虽然慷慨给予生命,但也视生命如草芥,在这种对生命的肆意浪费中,总有一天我们的生命也会被轻易抛弃。每一枚熠熠闪光的新卵最终都难逃一死。
我承认如果有一天出现了一档能打我脸的自然节目,我一定会后悔说了这么多话。阿滕伯勒的纪录片虽然存在诸多局限,但依旧是污浊的电视海洋中难得的一股清流。或许除了这样的纪录片之外,真的找不到更好的方法让数以百万计的观众爱上自然。不过,既然《地球脉动》和《蓝色星球》是大部分观众唯一观看的自然纪录片,那就意味着他们的内容非常重要,所以把他们的内容做好也愈加重要。可是现在,我已经开始审美疲劳了。
编辑: 邢逸帆
Translated by: 伽叶
▼
©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