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相宜本草终止上市辅导,资本之路又添波澜

2024-11-16 20:06阅读:
近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发布公告称,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相宜本草”)决定终止上市辅导工作,这也意味着相宜本草的IPO之路再次受挫。这一决定无疑为相宜本草的资本之路再次增添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相宜本草的上市之路可谓充满变数。早在2012年,公司就已向证监会提交了IPO招股书,计划在上交所上市,并期望通过募集约7亿元资金来加强营销渠道、品牌建设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然而,两年后,相宜本草却基于多方面的战略考量,主动暂停了上市进程。时任总裁严明指出,这一决定是鉴于当时商超渠道环境不佳,以及公司内部正处于调整阶段,公司决定优先维护市场稳定,并着力提升抗风险能力。
尽管首次上市尝试失败,但相宜本草并未放弃上市的梦想。2020年,原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官俞巍的加入被外界解读为相宜本草重新冲刺IPO的重要举措。2022年11月,相宜本草与中金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拟于A股上市。然而,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相宜本草的上市之路再次遭遇挫折。
对于此次终止上市辅导的原因,文件显示为“相宜本草基于自身战略发展及未来资本运作规划考量,经与中金公司友好协商,决定终止中金公司对相宜本草的辅导工作。”这意味着相宜本草是基于自身需求主动终止的上市辅导。尽管相宜本草方面尚未对后续上市或发展规划作出具体回应,但从其历史发展来看,上市之路的波折或许与其商业模式、内部经营管理以及业绩水平有着直接关系。

回顾相宜本草的发展史,其成立于2000年,专注于中草药护肤品的开发,曾经历过一段辉煌的“黄
金时期”。2008年,相宜本草的销售额达到2.17亿元。2009年至2011年,相宜本草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7亿元、7.5亿元和13.35亿元,呈现出翻倍式增长的趋势。2012年,相宜本草提交了IPO招股书,并在次年攀上了23亿元的销售额顶峰,一跃成为国产美妆护肤品牌的龙头企业。
然而,自2014年起,相宜本草的业绩开始走下坡路,2015年,相宜本草的回款额已大幅下滑至15亿元。
与此同时,相宜本草也经历了频繁的高层人事变动。
2015年起,相宜本草经历了高层人事频繁变动。时任副总经理陈海军、副总裁阮伟华及高级品牌策划经理钟频在随后两年内相继离任。2016年,公司迎来了一批新高管,包括百事食品中国区前大客户部资深总监胡庭洲出任分管销售副总裁、伽蓝集团前营销总裁张昊担任CEO、伽蓝集团前美素事业部总经理朱文良掌管CS事业部,以及欧莱雅中国前专业日化线负责人阙嘉华出任CMO。然而,这一波人事变动并未持久,2017年5月,胡庭洲、张昊、朱文良和阙嘉华均离职。同年6月,严明紧急回归以稳定局面。2020年7月,俞巍接替严明成为相宜本草新一任执行总裁。但遗憾的是,2024年6月底,俞巍也因个人原因向公司提出辞去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的职务。
高层人事的频繁更迭无疑为相宜本草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增加了其上市的复杂性和难度。早在2017年,清扬君在《严明回归能否“救赎”相宜本草?》一文中就推测,严明的回归可能并未达到外界的普遍预期。而在2024年7月3日发表的《相宜本草总裁俞巍离职,IPO征途再遇坎坷》一文中,清扬君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俞巍的离职无疑为公司的IPO之路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与障碍,进一步加深了其IPO征程上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除了高层变动和业绩下滑,相宜本草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其上市之路受阻的重要原因。中金公司在辅导工作报告中多次指出相宜本草存在的问题,如经销模式营收占比超30%,客户中经销商较多且空间范围较为分散,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比重维持在40%左右等。这些问题无疑增加了相宜本草上市的难度。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相宜本草并未放弃努力。
近年来,相宜本草也在积极寻求变革和突破。在渠道方面,相宜本草不再局限于KA商超、大卖场渠道,而是积极发力线上。俞巍曾公开透露,2021年全年相宜本草实现同比增长33%,其中线上渠道增长59%,线下渠道增长15%。数据显示,2022年“双十一”期间,相宜本草品牌销售额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88%。2023年相宜本草在三大线上平台(淘系+抖音+京东)的GMV超过5亿元。
同时,相宜本草也颇为注重研发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强对外合作。
然而,这些举措并未能让相宜本草重振雄风。当前,美妆行业IPO市场寒意逼人,多家美妆企业已放弃上市计划。在此背景下,相宜本草的IPO之路无疑更加艰难。
作为国产美妆品牌的代表之一,相宜本草在市场上仍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与品牌价值。然而,鉴于当前的进展状况,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成功上市的可能性较小。至于相宜本草能否在未来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并最终圆其上市之梦,还需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