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说节气·端午节
2022-06-22 16:25阅读:
梁勇说节气·端午节
河北电视台新闻6号线说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重五节”,雅称“端午”“端阳”“天中节”。
五月初五为什么能成为节日呢?多数人都认为是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其实,关于端午节习俗的来历,有好多种说法。
影响最大的就是说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本名屈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忠心耿耿,但楚怀王听信谗言,把屈原流放,屈原眼看祖国奸佞当道,被秦国灭掉,自己虽有心报国之心,却无力回天,他只能以死明志,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百姓纷纷划船捞救,于事无补。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上,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老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纷纷用苇叶包了糯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同时代的《荆楚岁时记》也记载。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唐代诗人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但在关于纪念屈原的说法之前的数百年,曹魏时期幽默大师邯郸淳,在著名的碑刻《孝女曹娥碑》记载,端午节吃粽子和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 |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跟父亲靠打渔为生。一年洪水暴涨。曹娥父亲被巨浪卷入了江中。曹娥才十四岁,纵身跳到了波涛之中,想将父亲找回来。乡亲们不忍心让曹娥父女葬身水底,就划着龙舟接应她。她大孝精神感天动地,最终,曹娥背着父亲尸体重返岸边。
邯郸淳认为,东吴地区端午划龙舟,是为迎接伍子胥的英灵:“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根屈原没关系。
恰恰因为他的这一句“不关屈平也”,反倒说明,早在三国时期,端午节就与纪念屈原有关了。
不论哪一种说法,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爱国、报恩、大孝传统美德的崇敬,体现的是家国情怀。
端午节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戴香包。喝菖蒲酒雄黄酒。
吃粽子,给亲友送粽子,成为广泛的习俗。
还有插蒲艾。门口插艾,戴在头上,挂在胸前,预防五毒(蝎子、蜈蚣、壁虎、蛇、蟾蜍)。
端午节喝雄黄酒。《白蛇传》中就有法海让许仙在端午节给白娘子喝雄黄酒的情节。老话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含汞有毒。一般雄黄酒,只是在酒里加入微量雄黄,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古代没有碘酒之类的消毒剂,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
把菖蒲浸入白酒,喝菖蒲酒,是河北人智慧的创造。采撷菖蒲泡在酒里,举家豪饮,称为喝菖蒲酒。
用五色丝结而成索,挂在门口,或戴在脖子上、手臂上。叫长命缕,又叫长寿线,五彩缕等等,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的。而青年人喜欢带荷花、并蒂莲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家庭和睦。
河北端午,有戴香囊的习俗。小儿披戴香囊,作为避邪饰物。家长用五色布缝制小猫小狗形状的香囊缀在肩上、帽子上或挂胸前,在手腕、脚腕带五色线,说是一年免受毒虫之害。节后剪下丢在井里即变成“五色鱼”,祈求“年年有余”
还有端午节斗百草的活动。两个人各选一种具有韧性的草,勾在一起,像拔河一样拉扯,谁的草断了就算输了。这是一种古老的游戏,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端午斗百草”的故事,据说长安城里斗百草的游戏,是河北名相宋璟带到京城的。原本是他跟仆人一起玩,后来在长安城里流传了开来,成了端午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