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罗马尼亚“多依那”文工团在南京的“随便”生活

2022-07-21 07:21阅读:
罗马尼亚“多依那”文工团在南京的“随便”生活
文革的前期,严重的闭关锁国,直到1971年,罗马尼亚部队的“多依那”艺术团到北京演出,才打开了外国文艺团体访华的口子。那一年,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总统也到中国访问,不知他们是否是陪着齐总统来的?我用文工团”,是想简单明了地表明他们是部队的艺术团体。
1974年,“多依那”文工团又到中国,这次到了南京,由南京军区接待。我没资格看演出,但却耳闻一段与“多依那”有关的趣事,是一般人编不出的天方夜谭。
我们部队有个合肥小女兵,有时星期天会到她父母的战友或领导家。平时回来也不说什么,只有那次,一回来就迫不及待地想说什
么,让她兴奋地立即就非得说的是军区接待“多依那”的奇闻异事。
那个年代,接待外军文工团是个特等大事,热烈热情安全自不必多说。第一天,接待的人按中国人的习惯,安排男的住一层,女的住一层,女的住在男的楼上。
结果服务员反映,男男女女在楼上楼下乱串,自行调整房间睡在了一起。也许他们中间有夫妻,但不可能有那么多夫妻。
怕外国友人在南京犯生活错误,上面怪罪,第二天,中国人煞费苦心而又“很负责任”地“找另外的理由”把他们安排成男的住一栋楼,女的住一栋楼。
面对中国人明显而又客气的暗示,洋人们客随主便,一声不吭地服从接待方的调整。但一入夜,在楼外站岗的哨兵们,眼睁睁地看着男女洋人们在两栋楼之间自由流动,也就是调房时多了一点距离而已,非常轻松地化解了中国人的“刁难”。天亮后,大模大样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洋人该干嘛还干嘛,根本就不避讳什么。
听说过西方人生活随便,想不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也如此出格,而且还是军人,最主要还是在别的国家,也太不注意国际影响了。其实,社会制度根本限制不了人的本性,他们好像更具有动物性
又不能让男女分住到2个招待所,负责接待的领导彻底没辙了,很失败地去问北京陪同来的总政干部怎么办?那干部笑道,我一来就告诉你们,他们生活很随便”。
啊,原来就是这种随便”啊,实在是突破中国人的底线,突破中国人的想象力。也许是因为文艺兵“浪漫”,浪到一夜都舍不得浪费。也许是因为没有家人管,毫无顾忌地想怎么放荡就怎么放荡,抓紧时间快活。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集体的大放荡”。
“多依那”离开南京后,负责接待的领导实在忍不住,回到家泄密”与家人分享,刚好那小女兵碰巧听到,于是我也就有了听“复播”的机会,并牢牢记住了这个颠覆大脑的“天方夜谭”。
因为写洋兵们的作风问题”,联想起中国部队的 “作风问题”,也特别有趣。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部队有个作风稀拉”的口头禅,主要是指个人的军人举止稀稀拉拉,像个老百姓。于是,有人的评语上就有了“作风稀拉”的缺点,有的还是在战士复员和干部转业时写的评价,他们确实是有这方面的缺点。每个人都有缺点,也必须写一两条缺点。其实部队的原意是,一旦脱军装成了老百姓,这种军人独有的缺点,到地方上就不算什么了。
想不到的是,部队认为是无所谓的作风稀拉”小问题,到地方上却成了不得了的“生活作风”。“作风问题”是中国人的大忌,最麻烦和要命的是,往往当事人自己不知道,无从辩解,但其实他早已是个路人皆知的“作风败坏”的腐化分子,而这种事的散播速度往往快的惊人,再加上添油加醋,于是传的更广。
因为这类事情发生多了,总政口头下传,不要再写“作风稀拉”这种容易引起误解的缺点。我是在70年代中期听说的。
在这里放2张合影,里面就有那个合肥小女兵。其实这2张合影,也有段小故事。
一次到无锡参观学习,带队的指导员生病住院,于是小兵们就合谋利用休息日到公园玩,一个南京的小女兵出钱拍了这2张合影。也幸亏这2张大尺寸的照片,因为翻拍的效果好些。当时公园里的摄影师用的是座机。好像当时的风景照是寄到那小女兵的家里,然后她星期天回家拿到后,悄悄分发给我们每个人,与合影无关的人都不知此事。
罗马尼亚“多依那”文工团在南京的“随便”生活
罗马尼亚“多依那”文工团在南京的“随便”生活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谨慎,哪像人家“多依那”,干什么都无所谓。
并非我们过于谨慎,通信部队本来就抓得紧。横比其队,我们队的队长,是个很“农民”的“革命军人”,除了部队活动,对其它的一切业余生活都嗤之以鼻。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