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奇迹般的中医奇才周伯良谈:成大医得一番修行

2023-12-27 20:26阅读:11
中华 望诊思疗 “创立人—周伯良, 他非常善用心理高维疗法,佛学与玄学疗法,自然疗法、忏悔疗法、无痛而愈疗法、求药刚出门、病好一到半,口头禅就这么来的。
成大得经历一番修行
大医孙思邈认为,要想言于医道,必须涉猎群书。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良相”与“良医”不仅仅是一种职位上的差异,且二者都代表成功:一个救世;一个救人、救心。
我们都想找到大医,那么,大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医就是圣贤,我用圣贤的标准来分析大医。
中医是关于治病的学问,所以,真正的中医人要有能治病的医术,这是中医人的根本保证。如果连病都不会治,那就完全不能算是中医人了。

除了会治病,还需要医德。简单来说,真正的中医人还必须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中医人也应该是一个修行人,修心修身,提升精神境界,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用四个字来形容,可以说是“和乐坦易”
一则,和

所谓“和”,就是和谐、平和、安和、温和、柔和,这些意思都可以在一个真正的大医身上体现出来。
简单来说,就是与他交往会很轻松,不累。因为真正的大医其身与心都是和谐的,表现出来的语言、行为、举止也必然都是和谐的。这种和谐让人愿意接触,并且感觉很舒服。
二则,乐 奇迹般的中医奇才周伯良谈:成大医得一番修行
所谓乐,就是快乐,是愉悦,是心中欢喜。一个真正的大医,一定是愉悦的,是充满欢喜的。他绝不会是一个天天板着个脸,象是他人欠他多少钱一样。
三则,坦
所谓坦,就是坦荡、坦诚、坦然、心里安定。与这样的人交往很容易,不需要很复杂,因为他的内心坦荡真诚。
四则,易
所谓易,即容易,平易。大医是平易近人的,他们不摆架子,更不会板着面孔。
“和乐坦易”我引伸来代指大医。我认为这是非常恰当的。真正的大医肯定兼修心性的,即使不是明心见性、学达性天之人,也必然差不多。
我们就用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大医。凡是与之相处之后,能够给我们带来难以言喻的快乐、幸福、平和、恬然的,肯定是有智慧的人。

反之,若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感和幸福感,相反却带来的焦虑、紧张、烦恼、痛苦,我认为他肯定不是真正的大医,甚至是个骗子。建议尽量远离,因为他的内心里也充满着焦虑、紧张、烦恼、痛苦。
观察一个医生是不是真正的大医,不要光看墙上挂着的宣传,那些都不真实,甚至都是表象,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内心,即看他的内心是不是光明、恬淡、精神内守。而内心会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所以,与这样的人接触,自然就能有所体会。
有病人说,到处都找不到大医。我的观点是,大医毕竟还是不少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当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大医时,只需要观察他的言语举止即可。非常直接,非常有效,且绝不会出错。
中医诊断方法的超异性 奇迹般的中医奇才周伯良谈:成大医得一番修行
中医诊断方法是凭借特异感知能力,直看到“病”在人体内的位置,甚至看到病的最根本原因,业力的由来。这种特异感知能力有些是先天带来或者自发的,有些是经过修炼而获得的,还有些是遇到“异人”而“一次性获得”的。
历史上望诊鼻祖就是扁鹊,他没有受过任何医学教育,甚至没有什么文化,却能准确的诊断出病人的疾病状况。透视人体的所有功能,先天带来或者自发产生的医疗能力。
中医的核心理念,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承载着中医学的崇高使命与智慧中医强调因病制宜,不同的病症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及运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上医诊,中医察色,下医诊脉
而中医学有种更通俗的说法,例如上医医心,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以及上医者知病治无病,中医者知病治有病,下医者治病不知病以及而知之为上医;而知之为中医;切而知之为下医
充分说明上医的重要性和神秘性,上医与中医有何关联?上医有什么神秘之处?
相由心生原理:
上医中的透视是上医的一门绝技,透视在现在来讲叫ct,松果体成像,体内的松果体,是唯一的例外,我们体内有个部位的功能有别于身体其他组织,灵魂不是在心脏,或整个脑部,直接发挥功能,而是从脑部深处有个极小的腺体,悬于脑部中央一处,供脑部前后方的心神,互相联系的通道上
这个腺体有一个细微的变动,心神状态会大为改变,而心神有一丝改变也会反过来改变这个腺体的运作,这些都是上医透视中的真实写照,所以要想进入上医,就必需要具备透视功能,有了透视才能够清晰因果关系,断其疾病之根源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