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商学||曾国藩:人生三大错误:一是向糊涂人,说了明白话;二是和不靠谱的人,做正经事
2023-12-17 14:33阅读:27
林家乐生命学/商学 ||
曾国藩:人生三大错误:一是向糊涂人,说了明白话;二是和不靠谱的人,做正经事;三是和无情的人,讲起了交情
原创 春来 春来勤种树
你好啊,我是春来。
近来,我主题阅读曾国藩的相关书籍,比如《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曾国藩家书》,《曾文正公全集》等。
今天和你分享的一段,后人总结曾国藩的话:“人生三大错误:一是向糊涂人,说了明白话;二是和不靠谱的人,做正经的事;三是和无情的人,讲起了交情。”
句句读来发人深省,希望对你也有启发。
01
向糊涂人
说了明白话
曾国藩一生最大的遗憾,没有得到咸丰皇帝的信任和支持。所以,他的事业屡屡受挫,人生三起三落,晚年壮志未酬。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向糊涂人,说了明白话。
这个糊涂人,就是咸丰皇帝。
据史书记载,咸丰皇帝初上任,摆出了雄才大略的姿态,但是他其实并没有雄才大略的资质。这个人,其实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主子,是一个糊涂人。
关于咸丰,我们最熟悉他和奕争储时的那个传说。说是奕詝和奕只差一岁,奕詝居长,但是天资平庸,奕虽居次,但明敏能干。所以选谁为继承人,道光犯了难。
于是道光就通知他们到南苑骑射,进一步考查他们。奕詝的老师杜受田知道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就给自己的弟子出主意,说你奕詝骑射本领远不如弟弟,我们只能另辟蹊径。
于是打猎时,奕詝按照他老师的教导,既不上马,也不射箭,见他父亲的时候两手空空。道光很纳闷,问,你怎么回事?
奕詝就跪到地下,他说父皇教导我要仁爱,现在是春天了,母兽正是怀孕的时候,我要是把它射死了,连它的没有出生的孩子也都死了,岂不是太残忍了?
道光一听,感觉这个孩子挺仁慈,对他很满意。这个故事叫“藏拙示仁”。
其实,咸丰皇帝并不是帝皇之才。他气质庸弱、资质脆劣,缺乏做大事必要的毅力和担当。
那曾国藩说了什么明白话?
首先,曾国藩上了《议汰兵疏》,指出当时军队两个最关键的问题,一是财政紧张,二是军队战斗力不行。这些问题切中时弊,显示了他经世致用之学的深度和精度。
其次,曾国藩向咸丰上了《平银价疏》,提出了平抑银价的具体办法。这是曾国藩披肝沥胆殚精竭虑的产物,也反映了他多年来对国家社会的深入思考。应该说,这些文字是非常精彩也非常有深度的。
可惜,这些明白话,并没有被咸丰皇帝这个糊涂人所采纳。
于是,以谨慎闻名的曾国藩,做出了一个晚清官场极为罕见的举动。
他上了一道惊世骇俗的《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锋芒直指咸丰皇帝的三大缺点。
曾国藩在《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所说,更是句句直指咸丰皇帝的实在痛处,希望以此来敲醒迷糊的咸丰。
但是,事与愿违。敏感脆弱,外强中干的咸丰皇帝因此记恨了曾国藩一辈子。曾国藩一生事业命运多舛与其不无关系。
02
和不靠谱的人
做正经的事
晚清的国家军队是一支没有“天良”、没有精神力量的军队。对抗太平天国时,节节败退,城城沦陷,溃不成军。
咸丰皇帝情急之下,诏命曾国藩这样的在籍官员出山,兴办“团练”,以保卫乡里。曾国藩借此出山兴办“团练”,建立湘军。
创立湘军之后,每逢三日、八日,曾国藩要把军队召集到操场上,进行政治动员。他亲自训话,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孔孟之道和“不要钱,不怕死”的岳飞精神激励将士,教育他们忠君爱国,不得扰民。
原创 春来 春来勤种树
你好啊,我是春来。
近来,我主题阅读曾国藩的相关书籍,比如《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曾国藩家书》,《曾文正公全集》等。
今天和你分享的一段,后人总结曾国藩的话:“人生三大错误:一是向糊涂人,说了明白话;二是和不靠谱的人,做正经的事;三是和无情的人,讲起了交情。”
句句读来发人深省,希望对你也有启发。
01
向糊涂人
说了明白话
曾国藩一生最大的遗憾,没有得到咸丰皇帝的信任和支持。所以,他的事业屡屡受挫,人生三起三落,晚年壮志未酬。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向糊涂人,说了明白话。
这个糊涂人,就是咸丰皇帝。
据史书记载,咸丰皇帝初上任,摆出了雄才大略的姿态,但是他其实并没有雄才大略的资质。这个人,其实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主子,是一个糊涂人。
关于咸丰,我们最熟悉他和奕争储时的那个传说。说是奕詝和奕只差一岁,奕詝居长,但是天资平庸,奕虽居次,但明敏能干。所以选谁为继承人,道光犯了难。
于是道光就通知他们到南苑骑射,进一步考查他们。奕詝的老师杜受田知道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就给自己的弟子出主意,说你奕詝骑射本领远不如弟弟,我们只能另辟蹊径。
于是打猎时,奕詝按照他老师的教导,既不上马,也不射箭,见他父亲的时候两手空空。道光很纳闷,问,你怎么回事?
奕詝就跪到地下,他说父皇教导我要仁爱,现在是春天了,母兽正是怀孕的时候,我要是把它射死了,连它的没有出生的孩子也都死了,岂不是太残忍了?
道光一听,感觉这个孩子挺仁慈,对他很满意。这个故事叫“藏拙示仁”。
其实,咸丰皇帝并不是帝皇之才。他气质庸弱、资质脆劣,缺乏做大事必要的毅力和担当。
那曾国藩说了什么明白话?
首先,曾国藩上了《议汰兵疏》,指出当时军队两个最关键的问题,一是财政紧张,二是军队战斗力不行。这些问题切中时弊,显示了他经世致用之学的深度和精度。
其次,曾国藩向咸丰上了《平银价疏》,提出了平抑银价的具体办法。这是曾国藩披肝沥胆殚精竭虑的产物,也反映了他多年来对国家社会的深入思考。应该说,这些文字是非常精彩也非常有深度的。
可惜,这些明白话,并没有被咸丰皇帝这个糊涂人所采纳。
于是,以谨慎闻名的曾国藩,做出了一个晚清官场极为罕见的举动。
他上了一道惊世骇俗的《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锋芒直指咸丰皇帝的三大缺点。
曾国藩在《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所说,更是句句直指咸丰皇帝的实在痛处,希望以此来敲醒迷糊的咸丰。
但是,事与愿违。敏感脆弱,外强中干的咸丰皇帝因此记恨了曾国藩一辈子。曾国藩一生事业命运多舛与其不无关系。
02
和不靠谱的人
做正经的事
晚清的国家军队是一支没有“天良”、没有精神力量的军队。对抗太平天国时,节节败退,城城沦陷,溃不成军。
咸丰皇帝情急之下,诏命曾国藩这样的在籍官员出山,兴办“团练”,以保卫乡里。曾国藩借此出山兴办“团练”,建立湘军。
创立湘军之后,每逢三日、八日,曾国藩要把军队召集到操场上,进行政治动员。他亲自训话,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孔孟之道和“不要钱,不怕死”的岳飞精神激励将士,教育他们忠君爱国,不得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