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六)——高山、鳌头

2017-02-27 17:28阅读:1,858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六)——高山、鳌头

茂名的部分庙宇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冼太庙、罗大人庙等;另外一部分庙宇,则是大中华文化的特征,比如本地众多的文武庙、北帝庙;还有一部分,则显示了其他地域的特征,比如福德正神,它是土地神,源自于福建,由福建移民所带来。
庙宇与移民历史结合性的研究,也是我研究本地庙宇文化的一个重点,不过两者未必有必然性的联系,毕竟庙宇神明的传播路线与移民的迁徙路线不一定是重合的。

2014年10月7日于桐庐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六)——高山、鳌头X

鳌头镇飞马村委会六扇车村的“西宁境”土地庙,坐落在袂花江边,与桃花岛隔岸相望。这里是闽语居民区,村民绝大多数为郑姓。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六)——高山、鳌头

鳌头镇园子坡村委会德南村北边的郑罗庙,是我几年以前拍摄的,未记录奉祀何神明。推测应为郑六侯王、罗侯王。 园子坡村委会除德南村外皆讲闽方言,不过郑六侯王、罗侯王都具有本土色彩。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六)——高山、鳌头
鳌头镇园子坡村委会德南村东边的“福德正神”土地庙,具有福建地方神明色彩,是闽移民带来的。 但德南村吕姓村民为粤语居民,也懂得讲黎话(闽南语),据其族谱记载,他们的先祖在清朝康熙年间从高州分界镇搬迁过来。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六)——高山、鳌头
鳌头镇园子坡村委会德南村东边雷府三司。 我认为“雷府三司”也具有福建地域的闾山派道教色彩。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六)——高山、鳌头
高山镇章福村委会姓许村小东江边的“长山境”土地庙。村民多为许姓。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六)——高山、鳌头
长山境土地公、土地婆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六)——高山、鳌头
章福村委会车头屋村罗福庙,位于乙烯管线路小东江桥西南边河堤上。村民多为柯姓。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六)——高山、鳌头
罗福庙奉祀的神明,按庙名推测应该是罗侯王,两边为把部、抄书。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六)——高山、鳌头
茂南开发区周屋村文武庙,位于茂南区府后面。村民多为周姓。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六)——高山、鳌头
正殿奉祀真武大帝(持剑)、文昌帝君(持笏)、关圣帝君,两边的辅神,我判断左二为周仓、右二为关平,左一是道士装束,右一为佛像装束,不知为何神明。
庙碑记文昌帝君名字为张亚子。
查询资料,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 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
文昌封为帝君,并且又称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庙碑记中的真武大帝,又称北帝真武帝君,荡魔天尊、黑帝、玄武,是道教大神。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六)——高山、鳌头
左殿奉祀土地神。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六)——高山、鳌头
右殿奉祀观音,两边是金童玉女(招财童子)。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六)——高山、鳌头
市区迎宾二路市六小南边的一座新建的土主庙,土地公是一座花岗岩石像。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