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2018-05-06 09:22阅读:2,374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小时候坐班车回高州老家,能走的只有这一条茂高公路(S291省道),经过金塘镇低山村就会看见路边的焕文塔、低山陂。陂塘里常年种着莲藕,夏日时节便长满碧绿的荷叶开满鲜艳的荷花,这美丽的影像已经深印我的脑海。工作后,也十数次骑自行车经过这里,详细探访过它的风景。近年,因常去金塘探亲,不时也会路过低山,不过旧日荷塘变成了莲塘,不是莲花的莲,而水浮莲的莲,这种外来的有害生物,淤塞在池塘,虽然也开着紫色的花,风景却大异。而旧时文物焕文塔、低山陂,历经了沧桑,依然保存,则非常值得庆幸。
最近,政府实行河长制,对中小河流进行治理。2016年,政府投入580万元,本着修旧如旧,不改变原貌的修复原则,对低山陂及上下游河段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河道行洪灌溉能力,恢复河道生态环境。水闸、1200米人行步道、5座人行桥以及小广场、水车、月牙岛广场公园、环村道路已经建成,低山陂翼墙得到修复。同时该工程与金塘镇白土、桂山、低山、丰田、文林、南塘、金塘等村委会河段一并进行整治,总投资2000多万元。前年底在桂山村吃年例,便见到当地河段也已在整治。这一水路上丰富的人文地理风貌,非常值得去探寻。

20184
29日于茂名之桐庐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人行步道。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九曲桥。右端水口河水溯流向上,是桂山河(又名白土河)上游,发源于高州市陈垌村,流经茂南区五联、白土、桂山、低山等村委会,于低山陂下游550米汇入白沙河,是白沙河的一级支流,小东江的二级支流,流域集雨面积为23平方公里,茂南境内河长5.8公里。桂山河经白土、桂山。未来白土、桂山段河流都会进行整治连成一片风景区。白沙河源于高州石鼓的高摇岭东麓(《茂名市地名志》记载为高州椰子窝),全长35.4公里,流域面积234.6平方公里,河床宽度30至50米,在茂名市城区南面红珠岭处与小东江汇合,河水主要靠雨水补给。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位于低山村河道水闸南边的一座陂、拱桥,红砖堆砌,应该是现代建筑。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水闸。在上面那座水陂的旁边。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玉封都御史庙,庙中碑记其全称为“玉封雷门巡江都御史太祖庙”。跨茂高公路(S291省道)对面。据在溪亭闲坐的村民介绍,此庙在他们江氏祖先搬来居住之前就有了。我问他为何庙中又有“太祖庙”的匾额,他未能解释。

都御史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中国古代封建朝廷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明朝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清朝时都御史为从一品。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巡抚登莱备兵防海赞理兵饷(袁可立),建威消盟,纪功盟府,有文蟒朱提之赐。”1636年,清朝皇太极即位后,清朝廷将监察文武百官的职责归于都察院。1644年,都察院设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负责纠察中国十五道、在京百官。1723年始,凡总督授加兵部尚书衔者,惯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不加尚书衔则一律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
庙中的碑记也未解释为何称都御史庙,不过根据其全称“玉封雷门巡江都御史太祖庙”,可以看到这个 都御史神明大概是为保护这条江河而设立的。
2000版《电白县志》“神电卫”记载:宣德七年(1432),全国各地驻军实行屯田复耕,规定各卫、所以20%兵员下乡屯田。……中、右千户所屯耕田在茂名县思力、南蛇、西岸等处。南蛇应该就是金塘的南蛇村,据网上资料,南蛇村是茂名市一个行政村、紧挨白土村、五联村、牙象村,空气清新,人勤物丰,物产丰富,山清水秀。村内资源:车轮矿、钻、金、翡翠、方锰石、芒硝。不知道建御史庙是否与当时的神电卫所士兵在这里开垦有关。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碑记。无确切建庙时间,只记是明朝年间,重建于1994年农历九月初二。1994年农历十二月十八日神像入座,以后入座这个日子都会举行纪念活动。碑记记载低山村原名溪山村。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右殿土地澜溪境主。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中殿主神都御史。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中殿,上额“太祖庙”。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低山陂”立石。左下方就是低山陂。

在百度中,陂的释义如下:
bēi:(1)池塘:~塘。~池。千顷之~。(2)水边,水岸:东海之~。(3)山坡,斜坡:~南~北鸦阵黑,舍西舍东枫叶赤。(4)地名:广东省陆丰市陂洋镇。◎陂 :大多作为地名用字。
陂塘[bēi táng]:池塘。《国语·周语下》:陂塘污庳,以钟其美。 韦昭注:畜水曰陂,塘也。 唐韩愈《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筑堤扞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 清曹寅《闻蛙》诗:南园旧经行,陂塘盛藻荇。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三:墙内全是花树,掩映着矮矮几间屋,并且陂塘很多,而陂塘里多种荷花。
我们可以看到,在汉字中,陂是指蓄水的池塘,但在我们本地人在实际应用中,混淆了陂的原义,用“陂“特指为人工堤坝,陂塘才是指池塘。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建设陂塘是一个巨大的水利工程,所以在我们的古代方志中,都会有“陂”的章节对地方建设的“陂”进行记录。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碑记,可以看到低山陂建设于康熙中期,是茂南区现存最古老、至今仍在使用水陂,为低山村江启昌父子所建。
低山陂地处低山村委会西南部,灌溉低山、乐岭、沙湾等8个村民小组500多亩农田。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低山陂陂长700米,宽24米,高3米,陂体以石头堆叠而成,状似鱼鳞。据江氏族谱记载,建陂的石头是在几公里外的廿四岭所取,用独轮手推车运回。当时修建低山陂的目的,一是为了低山垌数百亩田地的灌溉,另外就是为了方便村民饮水。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三)——金塘镇低山村都御史庙、低山陂、焕文塔
焕文塔,位于低山陂南100米。

据低山村的老人介绍,其祖先从东莞荔枝车先迁至金塘落岭,后再迁到低山。此开基一世祖去世后,便葬于名为金鸡落垌之风水宝地。为了囤住这风水宝地之水口,回应国师左有龟岭之秀盘踞之廻 ,右有焕文宝塔巍峨屹立尽囤水口之留题,遂于同治九年(1870年),由低山村名人江氏三世祖江成鳌、江成熏带头集资,在离村东面1公里处动工兴建焕文塔。
建成后的焕文塔,塔高三层,总高10米,呈八角形,一面的边长约1.3米,底部对边的直径约2米,砖石结构。底层石砌,中空填泥充实,为实心;中层和三层用青砖砌,为空心。从正面看,塔帽上加建的塔尖如葫芦形,二层和三层的正中位置都有一个高13、宽24厘米、前后通透且十分对称的条状拱形门。二层拱门正上方还嵌镶着的石块上刻有焕文塔字样的碑记。二层和三层沿十字线对开的左右两侧,也有与之大小一样的条状拱形门,门的上方还开有直径约24厘米的如同炮眼的圆孔。一层正面的右侧嵌镶有约50?0厘米的塔碑一块。碑上的内容,由于年久风蚀及人为的磨损,字迹已相当模糊,只有捐资芳名同治九年岁在庚午仲冬月庚申日创建工竣刊立等字样还依稀可辨。每层的间隔位置,砌有上宽下窄呈阶梯形状的三级塔檐,塔檐用砖的菱角均匀地砌成犬牙状,几分肃穆,又令人几分敬畏。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