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一)——发展性原则

2016-09-28 07:53阅读:1,722
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应准确的分析幼儿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以此为依据着眼于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以及社会性的全面而整体的发展。
一是指应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选择的活动内容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考虑原有基础,不能任意降低或拔高活动目标,进行目标设计时要根据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使教学建立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塞尔曾做过一个“双包胎爬楼梯”试验,在这个实验中,双生子A和B:A从第48周(大概一周岁)起每天进行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B不作爬梯训练,只从第53周起开始作爬梯训练(比A晚一个多月)。根据他的实验结果,B只接受2周的爬梯训练,就能赶上A的水平。格塞尔的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顺序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尤其是在制定活动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本阶段、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
二是指活动设计应该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无论是目标的制定、策略的选择、材料的提供、环境的创设上都要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依据和准则,这种发展应该是全面而综合的。如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考虑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而且要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和发展;不仅要增强幼儿的体质,而且要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社会性和个性方面的良好发展。同时,在幼儿的身体锻炼活动中,应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等,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合理的制定目标,在活动策略的选择、材料的提供上等都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