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而树人
儒家学派非常重视学习:《大学》的“格物致知”,讲的是“学”;《易传》的“进德修业”,讲的是“学”;《中庸》的“尊德性而道问学”,讲的还是“学”。在“学”的同时,儒家还格外强调“问”的作用,主张与人交流
易道与中庸
中庸,是儒家最具标志性的思想之一,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讲求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其最高者即为“天人合一”。 如果用易学去理解中庸,不难发现:“
两翼合围
坎尼战役是两翼合围的经典范例。在对阵罗马军队时,迦太基的汉尼拔将最不可靠的两万五千名高卢新兵置于中军,并混以八千名久经沙场的西班牙重装兵。而其中军并不是一条直线,乃是由中央突起的弓形阵,以诱敌击之。而
侧翼包围
留克特拉战役是侧翼包围的经典范例。在对阵斯巴达时,底比斯的伊帕米农达将全军布成斜形方阵,其阵型的左翼厚达50列,包括最精锐的“圣队”,而中线和右翼厚度仅仅为4-8行。为了避免己方右翼被对方左翼提前击溃
掎角之势
掎角之势,是指分兵两处(或多处)、彼此支撑的局面,也是军事上非常常用的布局之一。 该手段可以避免对手一次性形成合围,迫使己方全部兵力陷入内线被动,从而保持己方部分外线作战的战术选择。其关键在于:分兵之
胜机
世上没有必胜的策略,但好的策略中必须包含“可胜之机”(胜机),也就是策略的核心特点与预期决胜点的所在。孙子的“可胜”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具有胜机”的意思。 如果主观因素在胜机中起决定作用,那么策略
战术风格
战术风格来源于将领所统帅军队的物质基础。 曹操善于正兵列阵拒敌、奇兵择机突破,这是由于其起兵后兵力较为充足,且具有精锐的骑兵虎豹骑。诸葛亮善于设伏邀击、围点打援,这也是在兵力较弱、缺少骑兵情况下的最佳
向心与离心
进攻与防御是战役的两种最基本形式。 进攻往往体现出向心性的特点,防御往往体现出离心性的特点。 此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一,向心性进攻行为火力密集,随着进程的发展,打击力越来越密集;而离心性防御行为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