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山河故人》:科长这次终于接上“地气”了,然而你们却说他退步了……

2015-11-01 20:26阅读:
导言

  《山河故人》,是贾樟柯导演的最新一部长片,于10月30日全国上映。近日,独舌受邀参与了由搜狐视频举办的人文影展,在观影之后与本片主创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交流。对部分观众称“科长退步了”的过激言论,我持保留意见。要说“退步”是苛刻了,这次的影片较贾樟柯前作是更为“接地气”,但也称不上“退步”一说。ps:以下涉及严重剧透和解析,请看完影片后再来看本篇文章。
《山河故人》:科长这次终于接上“地气”了,然而你们却说他退步了……
1《天注定》是针锋相对的,《山河故人》是绵里藏针的
科长以往的作品,以直面现实的灰暗、残酷为卖点,作为创作者的他始终隐身于剧情中的人物、社会关系,在旁手持摄影机,不动声色地做一个观察者。现实的粗粝本身已经足够给人猛烈的冲击,然而这种一以贯之的套路,在《山河故人》中显然被totally推翻。
因为,科长说,《山河故人》是一个讲时间和情感关系的故事。
(以下正文内加粗字体均为贾樟柯自述)
│贾樟柯:
“从我个人的情感体验出发,我想拍一个关于时间和
情感关系的影片,天注定》也许是一部针锋相对的电影,《山河故人》对我来说是一个绵里藏针的东西,因为人的情感是有温度的、有弹性的,外界的变化、科技的改变原来对我们私密的情感空间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有很多东西它是能刺痛我们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它也是一部相当锋利的作品。”
《山河故人》:科长这次终于接上“地气”了,然而你们却说他退步了……
2表达情感关系有很多方式,我采用近景和特写来展现人物情绪的流动
由于此前戛纳和上影节时已有不少观众提前看过《山河故人》,所以在10月30日全国上映前,网上的评价已经如潮水般。一如既往,这次科长的新作又引起了强烈的两极分化。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科长坚持用1977年生的赵涛演一个20出头的小姑娘,“皱纹都遮不住了”等等质疑甚嚣尘上。
对此,导演表示辩证看待。原本他建议赵涛打瘦脸针,但赵涛怕演出来没表情,之后是赵涛的御用化妆师解答了疑惑。他说:导演,如果人家真的只盯住你演员的眼角来看,你的电影就失败了,观众是带着情感进去的,除非真的不看故事,只看演员脸的人才会挑剔。
其实导演是这么处理的。在拍摄赵涛和张译等人年轻时,多用中景或者全景表现当时人物之间热烈的情感交流,而即使是移到近景或特写,几位演员精湛的演技也能把年轻人那种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展现出来。
在拍摄2025年“忘年恋”的张到乐(董子健)和Mia(张艾嘉)时,导演就多处用了特写。尤其是展现“年轻的好肉体”董子健,这一个青葱的少年,导演甚至让其用睫毛来演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眉眼之间传情达意。诸君应该都看过梁朝伟的“丸美”广告,那双深邃的眼睛、那种迷人的眼神,还没去电影院观看《山河故人》的读者,可以以此为基准恰当联想一下小董的表演。
《山河故人》:科长这次终于接上“地气”了,然而你们却说他退步了……
说起这段“忘年恋”,除了意识大胆、“十分重口”之外,这一段,也就是2025年这一段,不管从画面质感还是故事流畅度、配乐配合度,都是整部片三个段落中最适合大众观看的一段。据导演自述,他在这一段的镜头语言上也着实下了功夫。
│贾樟柯:
“有一些镜头是在移动过程中表现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或者从A到B这样一个视点的流动的转换,只不过过去我的电影中的长镜头着重的是人物在空间里的流动,这次着重的是展现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比如说小董和张姐床上的那场戏,就有很微妙的移动,一会儿小董变成张姐的前景,一会儿张姐变成小董的前景。他们各揣心事,彼此靠近。”
然而这又不仅仅是“年轻人用特写、中年人用中景”这样的区别,对于不同角色设置不同的镜头语言,是因为他们处于不同的年代。1999年的赵涛和张译,他们的情绪外露、性格直爽单纯,即使身处人群中也倍感亲近;2025年的董子健和张艾嘉,即使只有他们二人栖身于窄小的床上,两颗心的距离却仍然无比遥远。
3放映事故?是“母子船戏”吗?不,是画幅变化
说到张艾嘉和董子健在片中这段“忘年恋”,10月25号那天全国小范围点映后,各大媒体以及媒体同行的朋友圈,都像炸开了锅。其实本来贾樟柯想的更夸张,他原来想让“张到乐”跟一个外星人谈恋爱。因为在他的预计中,到了2025年,以人类社会这种火箭般的发展速度,跟外星人谈恋爱也没什么稀奇的了。
《山河故人》:科长这次终于接上“地气”了,然而你们却说他退步了……
(内容引自公众号“严肃八卦”)
吊诡的是,在点映当天,虽然朋友圈里一片哀嚎“放映事故”什么的,但他们哀嚎的“放映事故”,当然并不是稍显重口的“母子船戏”,而是影片中刻意而为的画幅变化,在全国绝大多数影院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所以难免会出现有的剧情中字幕“飘”出荧幕外,有的剧情中连人脸都被砍了一半的“囧”事。
展现不同年代用不同摄像机、不同画幅,这一招早被理查德·林克莱特在《少年时代》中用过,然而空有这样的设想,却没有匹配的影院可以实现这样的设想,不得不说是一种尴尬。这正好又回到了贾樟柯所关怀的主题:中国那么大,影视行业发展那么快,影院都是新簇簇的,有几家影院能真的从画幅这一角度来体现这部电影呢?
《山河故人》:科长这次终于接上“地气”了,然而你们却说他退步了……
4背刀少年?陈逸飞油画?文峰塔?——stop!别过度解读,一切都是为了讲故事的需要
每回科长的电影上映之时,总会有许多具有“迷影”情节的观众孜孜不倦地对片中许多细节进行深度解读,比如黑子们会说片头和片尾都出现的歌曲《Go West》是贾樟柯在向西方“示好”,而捧杀者们则会一脸崇拜地说,啊~连续给了片中一个背刀少年两次镜头,这里头一定有深邃的政治隐喻!……面对这两种观点,科长的意思都是:不——可——取。
About 背刀少年
(前情提要:片中有一个路人甲背刀少年,在第一段也就是1999年的山西街头出现过,在第二段的2014年也出现过)
│贾樟柯:
这个背刀少年是很多年前我在山西一个闹市上看到的,一开始我看到也觉得很“超现实“,但是转念一想却会很感动。我觉得这个孩子要么是学戏的,要么是学武术的,因为我们那边的孩子出来谋生特别早,家里头打发你去学个手艺,将来就要靠这个生活。这样一个组合让我看到之后特别的难忘。
在拍赵涛和张译吵完架之后这一幕,原来我写得很简单,就是四个字:“人流如织”,但是真的拍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这一幕,我觉得应该有一个视觉的焦点,于是就把这一幕拍下来,我认为,电影中所有的人,即使是没有离开故乡的“涛”,她也是漂泊的,因为她的情感在漂泊,这个背刀的孩子是中心人物之外的一个意象,带给我们一种扩散性的感受,表达一种大家都在路上漂泊、都不容易的心情。
About 陈逸飞油画《黄河颂》
(前情提要:张译饰演的“暴发户”张晋生在2014年因故被迫远走澳大利亚,十年后他的豪宅里挂着一幅陈逸飞的油画《黄河颂》,镜头不断给这幅油画特写,这幅油画是陈逸飞革命现实主义作品)
│贾樟柯:
张晋生家里的那幅画,我觉得这个应该反映他的精神世界,其实特别是北方,山西这样地方的人,他们在外漂流越久,越希望能够回到本我的一个经验,像张晋生在年轻时候很时髦,但是他反而到澳大利亚以后穿一个圆口布鞋,端一个老干部一样的茶杯,反而很强调他过去那个时代属于他的某种身份。
对于一个山西人来说,他墙上应该是什么?后来美术指导就说干脆我们用陈逸飞的《黄河颂》吧,因为正好这三个年轻人无数次在黄河边上伫立,看炸冰,凌汛到来的时候也有爆炸的场景,所以就选用了这幅画,也是跟他这个年龄有可能关联的精神世界。
《山河故人》:科长这次终于接上“地气”了,然而你们却说他退步了……
About 文峰塔
(前情提要:文峰塔是三段剧情中都出现的汾阳当地地标)
│贾樟柯:
我觉得每个故乡都会有一个不变的地标性的东西。二十多年来它就在观看人们在底下来来往往,文峰塔在电影中就象征着一个不变的东西。因为在整个故事中,把故事起点放在汾阳,因为它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故乡的概念,一个恒定的概念,它见证了人的走、人的回,人来人往,通过它的恒定对比出了后段人物的离散。
《山河故人》:科长这次终于接上“地气”了,然而你们却说他退步了……
About 歌曲《Go West》
《山河故人》:科长这次终于接上“地气”了,然而你们却说他退步了……
(内容选自《大众电影》)
其实,在《山河故人》中的“政治隐喻”,远远不止这些显性的东西,道具本就是用来传情达意的,是满足某种讲故事的需要,但剧情中隐含的细节,相信能看出深意的人很少。比如2025年这一段甫一开头,就是已经垂垂老矣的张晋生跟几个一块“潜逃”到国外的老伙计聊天,言语中透露“国内还在反腐呢”,现在很少会有年轻人知道,当年的山西官场大地震倾覆了多少人,又有多少晋商在动荡的命运中浮沉。这是贾樟柯一直关注的个人命运与家国动荡之间的关系,这其中的深意,不是分析寥寥几个物象就能囊括的。
5寻找时代的准确性,是一个专业导演本来就应该做的事
自从在物象上找不到他们想要的“过度解读”,看客们又开始从如何展现90年代的山西小城挖掘导演的用心。其实对于拍惯了现实主义题材的贾樟柯来说,如何还原距离现在相去甚远年代的社会面貌并不是难事,只是在习惯了粗放主义的中国电影圈,这样的“较真”劲儿反而让他成了稀客。
│贾樟柯:
比如说语言,每个年代的年轻人的语言方法是有区别的,像今天可能有很多网络用语,在90年代有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方法就是调侃,当时正在流行王朔老师的小说,很多电视剧、电影都是那样的模式,年轻人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这种反讽、自嘲,比如说张晋生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为“到乐”,但是那个音是dollar(美元),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并不是真的想生这个儿子之后能发大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寄托,它只是一个调侃,自己跟自己开一个玩笑。
我们在山西搭了两条街道,完全是按照那时候的资料来进行陈设。在拍赵涛和张译在街上吵架那场戏的时候,我们安排了三百多个群众演员在街上走动,突然有一个女士在镜头前晃过去,我心就跳了一下,因为她染了头发,我当时坐在监视器后面一直在想,1999年有没有人染头发。
但是想要展现1999年的面貌,最难拍的是空气。我希望能拍出那个时代没有雾霾的那种空气的洁净,但是我们在2014年拍的时候真的很难遇到那样的天气,一开始我也硬拍,我以为可以在后期试着去调颜色、调用光来改变,结果发现摄影机拍下来之后跟我们肉眼看到的不一样,雾霾的悬浮颗粒很清晰,甚至有一点那种微微的动感,你根本去除不了。
《山河故人》:科长这次终于接上“地气”了,然而你们却说他退步了……
结语:与其计较《Go West》有没有“司马昭之心”,倒不如来听一听贯穿全片的主题曲,这首叶倩文的《珍重》。科长选歌的眼光的确很准,这首歌不管是在1999年的山西小城,还是在2025年的澳大利亚,都能让人一秒勾起乡愁。这个周末,去电影院欣赏这部在现实主义外衣下裹挟的情感故事《山河故人》吧。

【文/水兵月】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山河故人》:科长这次终于接上“地气”了,然而你们却说他退步了……
长按二维码关注“影艺独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