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2019-10-20 22:56阅读:

李安导演的新片《双子杀手》内地上映3天,目前票房1.45亿。
这是个很不理想的开局。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毕竟,考量到1.38亿美元的投资,李安的希望主要在内地市场。因为早在一周前《双子杀手》北美公映,首周票房仅为2050万美元。口碑也基本都是差评,目前烂番茄新鲜度25%,Metacritic评分38。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北美几乎一边倒的“弃儿”式差评,某种程度上也缘于没有一家北美影院采用120帧规格的放映模式,因为设备昂贵。但是,120帧+4K+3D的制式与普通24帧、2D的制式,带来的观影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120帧带来的动作场面“新视界”


李安对技术的迷恋,滥觞于2012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成功。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当他发现了技术探索的乐趣后,2016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下简称《比利·林恩》)时又开始首次尝试
120帧+4K+3D的制式。观众跟随林恩视角经历了惨烈战场、回家团聚、球场庆典、新闻发布会等短时间内的不同事件。120帧的高帧率将我们与林恩在不同场合中的每一次细微的感受缝合在一起。我们看其所见,想其所想,感其所感。
120帧+4k+3D是什么体验?
高帧率、高动态范围、高亮度、广色域、沉浸式声音,即画面平顺流畅、极度清晰、细节展露无遗。简言之,一切都更真实、更细腻、信息量更大。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不同于《比利·林恩》的文艺视角,这次的《双子杀手》是部常规商业类型片。所以高规格制式,首先带来的刺激就是动作场面的极度沉浸式体验。
《双子杀手》中几段动作场面重头戏设计得各有特点。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常规的电影,拍摄和放映帧频均为每秒24帧,快速移动的画面尤其是打斗等动作场面,就会出现明显的拖尾、虚影、模糊等问题。因为动作幅度大的场面物体变化大,帧率不足,帧与帧之间的动作幅度就大,就会出现糊掉的感觉。
比如,我们对手机或电脑上的视频进行动作场面截图时,一般都是很模糊的。这种模糊感在普通3D电影中更会被放大,因为普通3D电影放映亮度很暗。
但120帧完全弥补了这个缺憾。所以片中亨利与其克隆体在摩托车街头追逐的段落,我们能看清老亨利脸上的细微反应,纤毫毕现。尽管摩托车车速极快,但人物的动作、子弹的飞行轨迹、瞬间成泥的墙壁、避让的人群,包括周围场景的细节如鸽群起飞,所有的动作细节激烈迅速的同时又保持了高度清晰,临场感强烈。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这一段的镜头设计视角不断转换,在亨利的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之间来回切换,特写镜头很多,观众更有代入感。
当时看到这段,就一直在幻想,与之酷似的《谍影重重3》杀手追击段落换成120帧会是怎样的观影体验。
此外,这次能看出李安导演对《比利·林恩》的反思。当时对《比利·林恩》诟病和争议最多的是“高清电视”即视感,《比利·林恩》中近景的对话场景多、整体高亮,而画面越亮、极度清晰,会导致景深被压缩、层次感减弱。
《双子杀手》中导演进行了一些调节,所以前30分钟老亨利遭遇袭击、中间匈牙利墓穴打斗、后30分钟的终极对抗戏,全设计在了夜晚。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遭遇夜袭、墓穴打斗、终极大战在置景和布光的处理上,均加强了纵深感,以增强电影质感。相比普通3D电影通过足够暗来制造立体感,120帧的却仍然保持着高清晰度。
举个例子,在墓穴一段,人物后景中的骷髅头都是清晰可辨的。《双子杀手》所有的优点,也就是用3D+4K+120的技术激发了常规好莱坞动作片的生命力。
但李安这次有点跑偏了,因为他的兴趣在人脸上。
  • 两张威尔·史密斯的脸为什么还不能创造票房?


《双子杀手》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利用技术去极致开发、突破动作片这一类型,这源于李安导演的执念。李安曾在访谈中解释,120帧的高清晰画面,演员的皮肤、毛孔细节一览无余,观众在电影里可以“看见情绪”,人物的灵魂可以被看穿。
李安认为高帧率最适合表现的,是人脸。
因此,他不惜巨大的成本去打造年轻的威尔·史密斯可经得起120帧高清晰鉴定的假脸。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最早年轻版的施瓦辛格、《美国队长3》中与自己年轻版同框的小罗伯特·唐尼、《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年轻版布拉德·皮特,年轻版威尔·史密斯的脸,除了能在整部电影中完成同框,也确实更真实了,少了之前电影中特效修饰带来的僵硬感。很多评论都在赞扬,那段年轻克隆体与养父(克里夫·欧文)对峙而动情流泪的段落。
但问题是,经得起120帧高清晰鉴定的年轻克隆体,没有对真实老亨利脸的展现添加什么作用。
老亨利退役之时51岁,两鬓斑白但仍耳聪目明身强力壮,为什么不能用120帧真正地展示出他的沧桑时刻?除了年轻点,对51岁老亨利和23岁年轻克隆体,本质上还是无差别的人物塑造,这是我们看完威尔·史密斯的两张脸,无聊到想吐的原因。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最关键的是,这个20年前的“两个我”互相残杀的老套故事,放在90年代或许还算高概念,搁在当下,实在毫不新鲜了。
如果说《比利·林恩》和《绿巨人浩克》同《双子杀手》一样不被北美认可,那么至少前两者有浓厚的李安色彩。但《双子杀手》的故事和人物处理,过于简单浅显了,李安导演没有放任何私货。
全片是几乎可以一句话复述的故事,情节的发生也几乎没有任何悬念。整体看下来,唯一有一点触动人心的是最终大战中,老亨利和克隆体射杀了另一个更年轻的亨利克隆体,揭下他的头盔,他那种单纯无知的眼神让人戳了一下。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老亨利、克隆人、反派的三角关系,本来是最能借题发挥做些深挖的。从早年《银翼杀手》中的复制人,《机器管家》中的机器人,《环形使者》中刺杀不同时空的“自己”,到《机械姬》中的人工智能,克隆人、复制人、人工智能或者平行时空/时空穿越等这种科技和人文的关系问题、科技带来的伦理问题在科幻电影中已经被挖掘得很深了。
当我们回到《双子杀手》时就会觉得,这个故事太小儿科了。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比如,年轻克隆体从争取存在合法性上来说,不也应该试图杀掉老亨利,取代其地位吗?怎会轻易决定举枪相向陪伴自己二十多年的养父?
尽管它是商业片也不能这么凑合吧?
试想:如果把主角设定为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被一个中年版的自己追杀,到结尾才揭穿他才是克隆人的身份真相,至少剧情上更吸引人吧?
总之,年轻克隆体、老亨利、反派养父的处理上,太轻松了,让我想起了国产电影《赵氏孤儿》。
  • 李安的矛盾

时过境迁,十年前威尔·史密斯在北美市场还是灵药,但这十年来他挑选剧本的能力成了大问题。不过,我们从来不会怀疑李安导演挑剧本的能力。
可能他现在还是比较矛盾。
从导演序列上说,在技术探索上,李安导演好像没有卢卡斯和卡梅隆那样“暴烈”和彻底,他赌性小,想试验新技术又想用常规老套的商业故事保证票房。也许是曾经不安于类型套路拍摄的《绿巨人浩克》让他受了伤,但这个过于简单的套路故事确实不是市场意义上更安全的选择。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是导演对美国电影的商业美学传统太缺乏判断力吗?好像跟大环境分不开。李安宣传《双子杀手》时在访谈中感喟,他觉得世界很多地方的观众好像都有种疲惫,像美国就有一种疲惫的感觉,但中国观众对电影还是很热心、很带劲的。
两度失意,李安是时候放弃120帧的执念了吗?
连续两次在北美遭遇差评,除了囿于影院条件外,另外一个原因或许是整个北美市场都趋于保守,好莱坞的整个创作风向也日益保守。拿最近两年的奥斯卡获奖电影来说,质量明显大幅度跳水。只要是种族或LGBT题材,就胜了一大半。
另外来说,也是由于迪士尼一家独大。
迪士尼越来越强大的影响有多恶劣呢?
漫改、续集泛滥,超级英雄类影片占2018年美国总票房收入的25%。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才投身于Netflix这样的流媒体平台去做剧,也就不难理解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好莱坞的成功或许还是保守的成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李安的失意就在所难免。
【文/洛神】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