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杨乐只是“极端女权”的果实之一

2022-05-07 16:02阅读:
杨乐的“疑似”侮辱高校女生,是在与观众互动时发生的。就是说,他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明确针对了具体的人(大概率是某校的某个到场观看表演的女生)。所以,“疑似”是不成立的,那个女生就是被侮辱的直接受害人。
至于并未全数到场的某校女生,面对“拐卖”、“857”、“黑丝变装”之类,是否感觉受到侮辱,当然也自有判断。而更多的女性,乃至观看了那段视频的男性,是否觉出侮辱与冒犯,我其实是不敢妄断的——因为现场毕竟出现了笑声。但起码我,是明显地意识到了歧视。
侮辱的代价是什么?威尔史密斯的饱以老拳,当然不可取。那么,道歉是否足够,也只是单方面的危机公关。放进劣迹艺人名单行不行呢?那要看演员协会如何衡量歧视女性与吸毒之类的高下。但起码我,还是更相信法律——台下的那个女生,可以直接起诉了。
或许,更多的观众,还需要稍微普及一下杨乐的几个“笑果”的内涵。我在此代劳一下:
所谓“拐卖”,就是拐卖,别无它意。但要之,它的内涵,属于典中典。它被当作笑料抛出的时间节点,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敦促拐卖妇女儿童相关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通告》之后没几天,是在拐卖妇女行为正遭受官民全面声讨的背景下。所以,杨乐的“拐卖”笑料,是伤口上撒盐,是对民意和法制的挑衅。
857”,翻译一下,就是晚上八点出去蹦迪,凌晨五点回来,然后一个星期去七次。放在当时情境里,就是某校女生,喜欢盘桓夜场。盘桓夜场当然不是钟情于跳舞立志成为杨丽萍的意思,而是暗示着交易和糜烂。
“黑丝变装”,就是视频平台上以性暗示为标签的一类集锦。跟“857”一样,它不是汉服爱好者那样的业余爱好,而是暗示着以色相为卖点的网络交易链。
三个关键词相加之下,杨乐嘴里的某校女生,就是被拐卖的(或欠拐卖的)、痴迷于卖弄色相和糜烂生活的一群。他给她们但不限于她们,集体贴上了莫须有的标签。
然而我还是要谢谢杨乐。直接的理由是,如果没有他的出场,我大约就听不到
现场视频里的哄堂大笑。而没有这哄堂大笑,我也不会意识到,原来以为仅限于网络版的反“女拳”话术,已经活生生地落地到现实中。杨乐,只是所谓“极端女权”舆论操作下结出的果实之一。对女性的侮辱、嘲弄、贬损和语言暴力,由他适时和真切地呈现为一种日常。以至于这样公然的歧视女性行为,即便就在这个案例里,也可以看到评论区中的助威。
网络上的人群撕裂下载到现实生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思考杨乐案的同时,也可以还原出不同的版本,而非杨乐案的单一趋向。比如,现实对网络的能动,除了顺应,起码还可以举出至少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对网络撕裂的弥合,一个是对网络撕裂的反制。两种可能性存在的基础,都是以现实的真实和约束性,面对网络的虚拟和瞎起哄。以往的经验告诉我,这本是一场碾压性的完胜。
但杨乐案说明,歧视女性的话术,竟然突破了原有的规律,非但没有节制于现实,相反呈现了感染现实的趋势。它从网络乱梗演变为脱口秀笑料,从截图帖子演变为演艺场娱乐,虽有反转的道歉,但已不能洗刷对现实生活成功入侵的事实。其中的关键,就是之前对于“极端女权”的批判。一般而言,官媒的立场始终具有现实的指导性,但前一段关于“极端女权”的搅局,一方面给网络歧视话术以壮胆之感,另一方面,搅局本身就是由现实而网络的下场和倒退。所以,即便杨乐案以新闻的方式披露,却依然要在侮辱之前,盖上“疑似”的戳子。“疑似”是一种态度,证明,报道这样的新闻,也已经没有那么态度分明了。
杨乐之外,脱口秀场里还有一位杨笠,在性别立场上正与杨乐相反。如果两人同台,掌声和嘘声,谁会更多呢?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